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体外生物力学研究,定量的研究关节切除对颈椎全椎间盘置换(TDR)后颈椎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7具人颈椎标本(C3-7)(年龄为63.4±6.9岁),先对完整标本进行测试,然后在C5/C6问隙植入金属/聚乙烯球臼型半限制型假体,然后按下面的顺序逐渐增加切除关节的范围:

  • 标签: 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运动 钩椎关节 颈椎标本 生物力学 聚乙烯球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寰联合枢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行后路寰联合枢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寰枢失稳患者,有效随访资料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1-66岁,平均42.3岁;有脊髓损伤症状者28例,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9.3±1.8;有颈枕区疼痛症状者30例,颈枕区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3.9±1.1;36例患者颈椎障碍功能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术前27.6±8.3;有发作性眩晕症状者6例;寰枢脱位26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术并达到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80-600mL,平均295mL;手术时间95-210min,平均157min。术后随访个6-42个月,平均21个月,35例术后6月获得融合,影像学检查可见连续骨小梁,植骨融合率97.2%。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至13.7±2.0,平均改善率58%;术后VAS评分1.8±0.9;NDI降低至12.9±6.4。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术前与术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出现椎动脉、脊髓神经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现脱位、松动,6例有发作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消失。结论寰联合枢椎弓根螺钉技术手术操作简单、风险低,手术时间短,有良好临床的效果,可作为治疗寰枢失稳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寰椎 枢椎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评估寰枢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年半来6例手术病人的手术及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内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钩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寰枢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一年半来6例手术病人的手术及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要求,平均手术时间为70分钟,内固定可靠。结论寰枢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钩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后路寰侧块螺钉联合枢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6例新鲜尸体颈椎标本,每具标本分别依次进行完整(正常组)、寰枢不稳(失稳组)、寰枢侧块螺钉联合枢椎弓根螺钉钉棒固定(Harms组)、寰侧块螺钉联合枢固定(钉组)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每组6个标本,将各标本装载在脊柱三维运动机上,分别施予15Nm力矩,记录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3个方向上的活动度(ROM),比较各组ROM。结果相对于正常组标本,失稳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的ROM显著增大;相较于正常和失稳组标本,Harms组和钉组的标本在上述3个方向上ROM显著减小;钉组与Hams组间在上述3个方向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侧块螺钉联合枢内固定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与Harms固定相似,可以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 标签: 寰枢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关节部分切除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随机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限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按照盲抽法将其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为观察组实施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关节部分切除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疼痛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Cobb角相比,数值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的数值水平明显更低(P

  • 标签: 钩椎关节部分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关节的退变程度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ACDR并获得最低5年随访的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5~62(42±8)岁。术前颈椎正位X线片用于评价关节退变情况,侧位X线片用于评价椎间隙退变情况。术后5年随访时侧位和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评价异位骨化情况。采用我们提出的分级方法评价术前关节退变情况,采用Kellgren&Lawrence分级和McAfee分级评价椎间隙退变情况和异位骨化情况。统计不同患者术前术后情况并进行相关系数检验。根据假体的不同类型和术后异位骨化发生部位,明确二者之间有无关系。结果7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2~74(62.7±4.8)个月,手术方式均为单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前关节退变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85(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变与术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557(P<0.01)。术前Kellgren&Lawrence椎间隙退变分级和术前关节退变分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727(P<0.01)。结论术前关节退变程度与术后异位骨化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

  • 标签: 颈椎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钩椎关节退变 椎间隙退变 异位骨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方法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用锁骨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共73例的疗效。结果73例患者中27例出现肩周痛,其中11例肩关节出现活动受限。结论锁骨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有术中入软组织较多;手术复位不够理想;术中肩锁韧带的修复;术中钢板塑形度不够;钢板放置位置不正确;术后关节盘残留;术后制动时间过长。

  • 标签: 锁骨钩钢板肩关节活动受限
  • 简介:目的:分析锁骨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用锁骨钢板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按照lazzcano标准,优良率达95.3%。结论:锁骨钢板在治疗肩锁关节脱住中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术后有必要取出内固定钢板。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钩钢板 内固定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寰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目的是恢复寰枢的稳定性及生理功能,解除神经压迫,防止继发损伤。

  • 标签: 寰椎关节脱位 治疗
  • 简介:关节关节(zygapophysialjoint)简称Z关节(Zjoint),又称间小关节(facetjoint)。Goldwaith在1911年首先提出腰椎间小关节病变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Ghormley在1933年提出“间小关节综合征(facetjointsyndrome)”的定义,即间小关节出现骨关节炎的增生肥大改变,并因此引起的下腰痛和臀部大腿的放射痛心。

  • 标签: 腰椎 椎关节突关节 腰痛 综述文献
  • 简介:17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固定,评估锁骨钢板内固定+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的手术疗法,我们在锁骨钢板固定的基础上行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

  • 标签: 异体肌腱 治疗肩 移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2009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部收治的3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锁骨钢板治疗,分析并总结其治疗时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等,以证实此术式的优劣。结果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14%,并发症率为8.57%;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以及肩锁关节间隙比较t=14.2292、6.437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可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对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的首选方式。

  • 标签: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钢板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2009年—2012年采用锁骨钢板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并脱位39例。结果39例获得平均1.5年随访,参照Lazzcano疗效评定标准。本组39例,优30例,良7例,中2例。骨折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月。结论锁骨钢板是治疗锁骨外端骨折并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而可靠的内固定器方法。

  • 标签: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 骨折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锁骨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肩者按锁关节脱位I型的采取“∞”字外固定,不统计此型病例。对肩锁关节脱位II型及III型采取切开复位锁骨钢板内固定及喙锁韧带修复,术后二到六个月取出钢板。结果锁骨钢板内固定的病例在观察两年后均未复发,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率为。结论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办法,也是术后肩关节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并恢复满意的方法。

  • 标签: 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锁骨钩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