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工作已开展一年有余,2018年新《刑事诉讼法》亦对其做出明确规定。但是试点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从宽”量刑问题,值得立法者重视。首先,应确定“从宽”量刑不得超过基准刑三分之一的最高上限;其次,不同阶段的认罪认罚案件应体现层级性特征;最后,应拓宽“从宽”处理渠道,尤其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应考虑非刑罚处罚措施的适用。

  • 标签: 认罪认罚 从宽 量刑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后,国家厉行反腐倡廉并重拳出击,许多“老虎”、“苍蝇”纷纷落马,一大批贪污受贿高官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贪污贿赂犯罪是现实生活中高发、频发的一类案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类案件的判决却频频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基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应当迅速制定和完善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规范,不同的案件区别量刑,避免选择性司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法律对贪污贿赂犯罪的惩罚力度,实现公平正义。本文首先从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规范缺位入手,提出由于量刑规范缺位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及建立贪污贿赂犯罪量刑规范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影响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情节,最后根据量刑实施细则提出如何完善贪污贿赂犯罪重点罪名量刑规范的建议。

  • 标签: 贪污受贿罪 量刑 问题分析
  • 简介:法律报应和道德报应对量刑均衡的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二、不同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 ,在量刑上始终要求的是刑罚对犯罪的报应关系

  • 标签: 决定意义 刑罚目的 探析刑罚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排除合理怀疑”的规则,在死刑案件的量刑上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有助于减少冤假错案、充分的保障人权。从死刑量刑的证明标准上看,任何证明标准的运用都是为了保障人权,减少错误,但是,死刑量刑的情节存在差异性,对于不同的量刑情节的证明标准应当存在差异性,而不能单一的运用任何一种证明标准。因此,从死刑量刑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的视角审视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之运用的不合理性,从而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证明体系。

  • 标签: 排除合理怀疑 证明标准 死刑 量刑
  • 简介:清代法律在对侵害妇女罪行的拟罪中将“犯奸妇女”与“良家妇女”区别开来,侵犯“犯奸妇女”罪量刑低于侵犯“良家妇女”。这一原则可追溯到明末王肯堂之《王仪部先生笺释》,顺治初年修律时采用,乾隆年间已应用于实际的案件审拟中,嘉庆时经刑部确认奏准皇帝后列入条例。其后十数年间,又形成强奸及因奸致死和抢夺犯奸妇女罪量刑的系列相关条例。分析现存的清代强奸、抢夺、买卖妇女案例可知,妇女在被侵犯前是否失贞是清代司法实践中渐趋郑重的量刑尺度之一。

  • 标签: 清代 妇女 贞节 量刑尺度 良奸有别
  • 简介:摘要期待可能性理论在短短一百年中,从产生发展到今天成为大陆法系国家通用的理论,足以说明其在处理各种超法规情形时的重要作用,而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并未纳入刑法典。故本文意在从司法实务的视角,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我国裁判文书网中检索到的40份提及“期待可能性”字眼的刑事判决书的深入分析,探索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司法实务中的现状以及期待可能性制度的引入。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司法实践 判决书 统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