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血管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方面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比66例重症脑血管的患者再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等方面加强监测,维持在指南范围内。结果66例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监测。结论有目的的监测与管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能力。

  • 标签: 血压 血氧饱和度 血糖 护理
  • 简介:为预防脑血管发生、发展,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利用西安市2010-2013年脑血管死亡人数和同期气象数据,通过SPSS17.0对气象因子与脑血管疾病逐日死亡人数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按月建立脑血管日死亡人数预报模型,并建立脑血管气象危险指数等级,应用2014年资料检验预报模型及等级预报.结果表明:西安市不同月份与脑血管死亡人数有显著相关的气象因素不同;按月建立的脑血管预报模型准确率在78b以上,气象危险指数等级预报准确率达90%,预报模型及气象危险指数等级预报效果较好.

  • 标签: 脑血管病 气象危险指数 多元逐步回归 预报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芎胶囊治疗脑血管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临床诊断的脑血管患者给与参芎胶囊口服治疗,疗程90d。结果治愈26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93.85%。结论参芎胶囊治疗脑血管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参芎胶囊 治疗 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是一种多发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治疗中一般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本文做一综述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血管内治疗的进展的情况。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心电图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对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根据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有45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情况,占总数的90.00%,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有24例心肌缺血,22例ST段变化,1例Q-T延长,1例U波明显;各型心律失常患者有1例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房性早搏,9例室性早搏;2例房室肥大,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律失常以及房室肥大为主。患者的病情好转后,心电图也会有所改善。结论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及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比较紧密,通过心电图来对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ST段变化 ST段变化 心率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患者40例作研究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法;分析组患者则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结果参照组患者的入院时间明显长于分析组患者,分析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相比于单纯使用传统的护理院前急救方法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神经学》脑血管章节内容包括基础解剖,临床病症,治疗实践及最新研究进展等,涉及的内容繁杂,学生掌握相关内容不易,学习吃力,如何提高教学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是教学老师面临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就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成文,以供诸君参考。

  • 标签: 神经病学 脑血管病 教学 方法 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并观察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长发生率、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颈总动脉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内膜增厚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部血管超声检测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治疗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9月~2017年9月来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9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通过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半年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介入手术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护理中,能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理想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脑血管疾病 介入术 并发症发生率 Barthel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90例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中45例出血性脑血管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另外45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4.4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77%。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患者的颅内压水平,给予患者进行分治疗的主要方式,是给予患者进行脱水和利尿,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缺血性急性脑血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出血性急性脑血管患者。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患者 临床诊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血管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研究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在采取护理措施之前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下肢动脉血管形成,1例穿刺部位血肿或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出现2例下肢动脉血管形成,4例过度灌注综合征,3例穿刺部位血肿或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血管病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做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76例,给予病情观察和全程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护理和观察。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DSA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发生率为7.9%。其中2例为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1例为支架塌陷;2例为脑血管痉挛;1例为脑出血。经术后治疗与护理后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可得到有效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介入治疗,但作为有创性检查,脑血管造影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 标签: 脑血管造影 术后观察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以其有效、安全、微创、损伤小以及恢复快等优点,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脑部正常功能,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虽然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效果显著,但其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护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DSA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诊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对比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动脉狭窄发生情况,及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内-中膜厚度增加率和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的诊断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作为缺血性脑诊断的有效手段进行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急性脑血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研究防止医院感染的方法,为减少医院感染提供相关的数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49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病患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9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发生感染的有59例,感染率为20%;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的感染占63%、其他多为泌尿系统、胃、皮肤和血液的感染率为15%、10%、9%和3%。检测出66株病原菌。在这之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0%,革兰氏阳性菌占据30%。结论急性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多有发生,我们要尽快的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医院感染情况。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医院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97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将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GC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眨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有效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脑血管意识障碍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纳洛酮 醒脑静 脑血管病 意识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栓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心脑血管患者87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治疗对照组(n=43)与行溶栓治疗实验组,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除LAD/AOD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可进一步优化患者心功能,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溶栓治疗 心脑血管 心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此次研究要求,将40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归为此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0月份,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予以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同期纳入40例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针对总有效率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高,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针对血氨浓度改善情况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优,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针对神志转醒时间的对比,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更短,对比数据之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标准。结论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脑血管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且促使患者神志转醒。

  • 标签: 纳洛酮 醒脑静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