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分析

郑莹莹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收治的97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随机将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GC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眨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有效改善患者意识障碍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纳洛酮;醒脑静;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疗效

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是由于大脑血液供应障碍,特别是反复发作的脑血管意外所致的精神神经症状或痴呆综合征,早期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等临床症状,晚期患者会出现局限性认知障碍、自控能力丧失、个人生活无法自理,患者此期间情绪不稳定、激惹性增高,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7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男64例,女33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按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结合颅脑部CT扫描结果,97例患者均被诊断为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9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3±2.5)岁,脑血管病类型中脑栓塞9例,脑血栓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格拉斯昏迷(GCS)评分中轻度意识障碍者23例,中度意识障碍者18例,昏迷者4例,观察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7±2.8)岁,脑血管病类型中脑栓塞11例,脑血栓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格拉斯昏迷(GCS)评分中轻度意识障碍者26例,中度意识障碍者20例,昏迷者6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脑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抗凝、控制血压、吸氧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1]。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每日早晨8时,将0.8mg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溶入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40ml/h,1次/d,可根据患者病情将静滴剂量增加至2.0mg,每日晚上20时,将20ml醒脑静注射液溶入250ml的5.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70ml/h,1次/d,连续用药3d以上,症状严重者可将用药时间延长1周以上[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GCS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GCS评分量表分别从眨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三个维度进行昏迷程度评价,眨眼反应积分在1-4分之间,其中4分表示可自然睁眼,3分表示呼唤可睁眼,2分表示刺激或疼痛会睁眼,1分表示对刺激无反应,语言反应积分在1-5分之间,其中1分表示无任何反应,5分表示说话条理和逻辑清晰,肢体运动积分在1-6分之间,其中1分表示肢体无任何反应,6分表示可按照指令肢体可作出相应动作。GCS评分表总分8分以下表示昏迷,9-11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12-14分表示轻度意识障碍,15分表示意识清晰[3]。根据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显效即指患者意识清晰,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有效即指患者意识障碍显著改善,GCS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肢体运动障碍减轻,无效即指意识障碍等指标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显效及有效视为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加用纳洛酮和醒脑静后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观察组眨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2.2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经特殊治疗自行痊愈,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3/52),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便秘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GC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5.6%,观察组患者在加用纳洛酮及醒脑静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由此说明,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能有效改善患者GCS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这主要源于纳洛酮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拮抗内源性吗啡物质作用,进而引起高度兴奋,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醒脑静注射液则可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体内内皮素水平,进而保护患者脑细胞,两药联合可产生良好协同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杜丽.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15):137-138.

[2]曾波.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9):14-15.

[3]李凤娥,侯玉立,刘文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