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检测成本的逐年下降,基因诊断逐渐成为诊断神经遗传的终极手段。由于神经遗传具有高度的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临床医生在基因诊断过程中经常面临各种困境。文中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神经遗传领域的专家不仅要熟悉神经遗传的临床、遗传、致病基因及基因检测技术的特点,从而制定最合理的基因检测方案,还要学会正确分析和解读基因检测结果,避免漏诊和误诊。

  • 标签: 神经遗传病 基因诊断 困境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本文探讨了医学检验在儿童遗传筛查中的应用,突出了其在早期诊断和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儿童遗传,作为一种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福祉产生深远影响的疾病类别,要求精确和及时的诊断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常用的医学检验技术,如基因测序和生物标志物分析,这些技术在提高筛查准确性和早期诊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接着,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强调了它们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潜力。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这些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遇到的挑战,如成本效益问题和伦理考虑。最后,提出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强调了持续创新和技术改进在儿童遗传筛查中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目标是为医学专业人员和研究者提供关于医学检验技术在儿童遗传筛查中应用的深入理解,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遗传病 医学检验 基因测序 生物标志物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实施教学,重视引导学生结合生物学知识,积极讨论个人与社会事务,进行理性解释与判断,提高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1]。教师应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应用,通过解读学生和研读教材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明确课程教学知识目标和生涯教育目标。人类遗传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综合延伸和应用,本节教材内容以人类遗传的病理、危害、诊断和预防为线索,主要讲述人类遗传常识性知识,并在“与生物相关的职业”模块有对“遗传咨询师”的相关介绍。为落实学科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让学生通过参与模拟遗传咨询的活动来了解与人类遗传相关的职业,从而树立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和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 标签: 高中生物 生涯规划 遗传咨询 分组探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新生儿脑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住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不明原因新生儿脑且完善遗传学检测的113例患儿的围产期资料、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头颅MRI表现,以及遗传检测结果和转归等。用t或χ2检验对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13例患儿中,男性74例(65.5%),出生胎龄(38.6±1.5)周,出生体重(2 957±561)g。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最常见(83/113,73.5%),其次为惊厥发作(39/113,34.5%)。38.2%(34/89)头颅MRI异常,80.4%(74/92)脑电图结果异常。113例患儿中遗传学检测结果异常60例(53.1%),包括单核苷酸变异48例,拷贝数变异8例,染色体变异4例。48例单核苷酸变异可分为综合征类(18例,37.5%)、代谢类(16例,33.3%)、癫痫类(11例,22.9%)和线粒体类(3例,6.3%),其中14例基因暂未收录于数据库。至2021年12月31日,共随访成功103例,其中75例(72.8%)预后不良,包括52例(50.5%)死亡,23例(22.3%)发育迟滞。预后不良患儿的出生体重和惊厥发作比例均低于非预后不良患儿[(2 876±536)与(3 254±554)g,t=3.15;29.3%(22/75)与53.6%(15/28),χ2=5.20],意识障碍比例高于非预后不良患儿[80.0%(60/75)与53.6%(15/28),χ2=7.19](P值均<0.05)。预后不良患儿的遗传学异常比例与非预后不良患儿相比,显现出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53.3%(40/75)与46.4%(13/28),χ2=0.39,P=0.533]。结论遗传学异常是不明原因新生儿脑的重要病因之一。单核苷酸变异为最常见遗传学类型,综合征类、代谢类、癫痫类是常见的单核苷酸变异类型。

  • 标签: 脑疾病 意识障碍 癫痫 全外显子组测序 多态性,单核苷酸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大骨节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软骨坏死为主要改变的慢性、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结合近年来基因多态性与大骨节研究的有关文献,就大骨节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大骨节病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起的成人型糖尿2型(MODY2)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近2年诊断的5例MODY2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所有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筛选出的变异位点在各家系中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5个先证者中除先证者4有多饮多尿表现外,其余患儿的高血糖均为意外发现。所有先证者尿常规、尿蛋白五项及血脂均无异常,HbA1C 5.96%~8.15%。不同于以往MODY2患者,本研究发现先证者5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基因检测证实5个家系均存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共包含4种突变类型:c.146C>T(p.T49I)、c.1237T>G(p.Y413D)、c.683C>T(p.T228M)及c.952G>T(p.G318W)。c.1237T>G(p.Y413D)及c.952G>T(p.G318W)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给予所有先证者生活方式干预,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结论MODY2可能合并胰岛素抵抗;该病治疗可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效果良好;本研究发现的GCK基因2个新的突变位点拓展了该病基因突变谱。

  • 标签: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 葡萄糖激酶 基因突变 胰岛素抵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农业种子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资源保护,以探讨如何维护和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介绍了农业种子的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遗传资源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保护遗传资源的策略和方法,包括遗传资源库的建设、农民参与的保护计划等,以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长期发展。

  • 标签: 农业种子 遗传多样性 遗传资源保护 遗传资源库 可持续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JMML)遗传学及分子学特征以及影响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的27例JMML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结果及生存情况,并随访患儿结局。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对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总生存率(OS)进行多种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27例JMML患儿中男11例、女16例,发病年龄为28(11,52)月龄。正常核型20例、单体7核型4例、三体8核型1例、伴11q23重排者1例、复杂核型1例。共检测出体细胞突变39个,涉及RAS信号通路者占比高,为64%(25/39),发生频次最高者为PTPN11基因突变,占44%(11/2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17例(63%),未移植者8例(30%),失访2例(7%)。移植患儿移植后随访时间47(11,57)个月。高危移植组(17例)与高危非移植组(6例)1年OS分别为(88±8)%及(5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25),高危移植组5年OS为(75±11)%。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未复发者(χ2=6.80,P=0.009)。伴与不伴PTPN11基因突变者3年OS分别为(81±12)%及(6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P=0.356)。结论JMML涉及的最主要发病机制为RAS通路相关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为PTPN11。高危患儿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生存率,移植后复发或进展与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白血病,粒-单核细胞,幼年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突变
  • 简介: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非遗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传承人“老龄化”、互联网和现代文化冲击严重、大众认识程度低、传承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针对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利用互联网建立线上非遗博物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实现非遗和乡村振兴双线协调发展;让非遗进入校园与大众视野;扩宽非遗市场,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只有多途径、多举措协调创新发展,才能让非遗生生不息。

  • 标签: 非遗 传承 发展 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从神经电生理、临床特点及基因三方面入手研究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Ia的基本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22年4月收治的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Ia型患者20例,对选中患者进行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等进行分析,对12例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结果:选中的20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Ia型患者感觉神经均未出现反应,8例患者下肢运动神经未作出反应,12例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减缓迹象,患者肌电图收缩过程中运动电位时限基本相同。12例进行基因检测患者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基因突变。结论: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Ia型患者电生理检测表现出神经性损害,同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缓,基因检测和肌电图可作为该疾病诊断的手段,有助于及早发现该疾病。

  • 标签: 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 电生理 基因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达格列净治疗儿童伴有蛋白尿的遗传性肾脏的短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23例遗传性肾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给予达格列净治疗,体重≤30 kg患儿5 mg/d,体重>30 kg起始剂量5 mg/d,1周后增至10 mg/d。治疗期间同时服用稳定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原发疾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及随访情况等临床指标变化。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12(±2)周时24 h尿蛋白变化,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治疗24(±2)周时24 h尿蛋白、12(±2)周和24(±2)周时eGFR变化等。使用混合线性模型比较结局指标变化。结果23例患儿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0.8±2.9)岁。原发疾病包括Alport综合征12例、Dent5例、蛋白尿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例。主要结局指标显示24 h尿蛋白在治疗12(±2)周时与基线相比降低[1.75(1.46,2.20)比1.84(1.14,2.54)g/m2,P<0.05]。次要结局指标显示24 h尿蛋白在24(±2)周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在治疗12(±2)周时较基线轻度降低[(107±21)比(112±28)ml/(min·1.73m2),P<0.05],24(±2)周时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蛋白在治疗12(±2)、24(±2)周时均较基线升高[(39±8)、(38±7)比(37±8)g/L,均P<0.05]。研究期间无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达格列净可短期内改善伴有蛋白尿的遗传性肾脏病患儿尿蛋白及血白蛋白水平,无低血糖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肾疾病 遗传 蛋白尿 儿童 钠-葡萄糖转运体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考生物学遗传题,命题者往往会增设配子致死条件,学生答题时往往推断不出配子致死类型。本文对如何推断致死配子类型及计算部分配子致死后配子实际比例,给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

  • 标签: 个体致死 配子致死 花粉粒50%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