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四库全书总目》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对之已多所纠正。本文现就其子部释家道家的疏漏和讹误,再补正若干则。

  • 标签: 四库全书总目 释家类 道家类 补正
  • 简介:自先秦至两汉,道家学说兴盛一时,其学派众多,著作颇丰。《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正是研究其时道家学术源流的重要资料,然其中所列道家典籍多亡佚,不免可惜。本文立足传世先秦两汉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文献材料,搜罗关于道家亡书的蛛丝马迹,作出材料上的初步工作,拟为进一步辨章其学术、考镜其源流提供参考。

  • 标签: 汉书艺文志 道家 目录学 补正
  • 简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共同历史地形成的。孔子侧重于人道,从人道出发强调天与人关系的和谐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而老子则侧重于天道,强调“自然无为”,认为人与社会均应顺其自然,合乎天地的客观法则。老子的思想经庄子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庄子以其想象奇特、色彩瑰丽的寓言式散文进一步丰富了道家哲学体系,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互补”的格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多兼具儒道两种气质,“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 标签: 书法 道家 传统文化 汉字结构 象形 气韵
  • 简介:道德与文章,学问与做人。中国古代文人对此向来是并重的。陈广忠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担负高校音韵学、汉语史、文献学及地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生治学,谨严而广博。先生为人坦诚儒雅,胸中丘壑遂成笔底烟云。先生新作《中国道家新论》(黄山书社,2001年6月)洋洋五十万言,便是这样一部容道德于文章,具有精深价值的专著。

  • 标签: 中国古代文人 新论 儒雅 文章 审视 坦诚
  • 简介:仙侠类型是我国原创的电脑游戏的一个重要类型,很多仙侠游戏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宗教思想。本文从游戏门派背景、角色技能属性以及场景构建三个方面,对其中所运用的道家文化进行分析,探究电脑游戏在世界观设定中如何对道家文化精神进行借鉴。

  • 标签: 电脑游戏 游戏设计 道家文化
  • 简介:该书是孙以楷教授主持的国家“八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道家与中国哲学”的最终成果,由孙以楷教授、李霞教授、陈广忠教授、陆建华副教授等十二位学者用十年时间撰成。它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道家哲学研究为主体,探讨每一历史时期道家哲学与其他中国哲学流派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厘清了

  • 标签: 中国哲学 道家哲学 主体 时间 学者 成果
  • 简介:林语堂(1895年10月-1976年3月),福建人,出生于传教士家庭。国际知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是他的座右铭。

  • 标签: 林语堂 道家观 中国 宗教信仰 生活方式
  • 简介:作者本着“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学术立场,在探索古易筮书占筮语言中的人生哲理,勾勒《易传》哲学观的形成面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易传》与道家思想的渊源关系,并试图重建道家易学。文章认为,周易经传之间由筮书而哲学化的过程中,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文章以乾坤两卦为主要范围,一方面探讨了古经本意,另一方面又对经传加以对比,指出《易经》的人生哲理与辩证思维对老子体系形成的启发,以及老子引易入道,对日后《易传》以哲学化的语言诠释《易经》的影响,描绘了老子及道家各派思想在《易经》哲学化过程中的枢纽作用。文章还揭示出了贯穿《周易》古经──《老子》──《易传》这一思想脉络的二条主轴,即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自然观与辩证思维方式,并通过这两条主轴进一步分析了《周易》经传与老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乾坤道家 易诠释 道家易
  • 简介:儒、道、禅三家思想相互融化形成了中国古典美学,其中,道家超越制度礼法提出的一系列哲学命题具有巨大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老子》和《庄子》这两部道家重要经典,讨论先秦道家审美意识,结合中国古典美学“虚实相生”的原则、“同自然之妙有”的命题以及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说明道家的美学是中国古典艺术意境的基础。

  • 标签: 自然
  • 简介:一、道家的人性观道家认为,人的本性不依赖于外部的环境,贫富、贵贱甚至生命的寿夭、身体的健康或缺损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那种无知无欲、素朴恬淡的自然之性.这种自然之性是本能的、内在的、天然的,无所谓善恶,一切善恶都是以后天的辨别之心看待人所获得的价值判断.

  • 标签: 道家理想
  • 简介:我本行是戏剧文学.但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有一阵疯上声乐,练得上额小肌发酸,关节发疼:喜欢芭蕾时,练得脚趾出血……七十年代末,兴趣转到武术:我想:老坐着写字,人不要写戆了。练武术,一是健身,二是激发创作。

  • 标签: 道家剑 武术 太极拳 套路 青萍剑
  • 作者: 隗宁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0-20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0期
  • 机构:隗宁(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大道九公里处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412000)【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 简介: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下引只注章数)“反者道之动”体现了道家的基本思想。在道家看来,任何事物都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因此观察事物不仅要看到他的正面,

  • 标签: 教育思想 道家 《道德经》 对立关系 有无相生 事物
  • 简介:学术界一般的看法,认为道教、道家是两回事。确实,老庄之学中没有神仙世界,没有长生不死之道。大约是我国第一部道教史的作者傅勤家先生在《中国道教史》(1937年)中说:“盖道家之言,足以清心寡欲,有益修养。”“道教独欲长生不老,变化飞升。”就持这种观点。从现代学术眼光来看,道家为先秦诸子百家之一,是哲学派别;道教有信仰教义,通神仪轨,是宗教派别。

  • 标签: 道家思想 异同 1937年 神仙世界 长生不死 学术眼光
  • 简介: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很高兴有第二次机会来这里跟大家重新学习、研究中国古典的思想.我记得两年前我在这里讲儒学,今天给大家讲讲道家,主要是老庄所创的道家的基本思想.

  • 标签: 老庄道家 人文价值 中国古典 儒学
  • 简介:<正>道家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创的一个哲学流派,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两者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道家和道教都以"道"来命名,其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和道教在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教袭取了道家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并将其改造成最高的宗教信仰,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道家的成果,道教越是趋向于高级和成熟,就越接近道家的老庄之学。而道家发展到后期,也不得不依托于道教,尤其是魏晋以后,更是教内之学强于教外,道教·成为道家的一个分支。本文试图从道家与道教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两者之间复杂而曲折的关系作一揭示。一道家的创始阶段可称为老学。《老子》一书奠定了道家哲学的基础,蕴含了尔后道家各派的思想因子。"道"是《老子》的核心范畴,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既具有宇宙万物本原的含义,又具有社会规

  • 标签: 道教理论 道家学说 老子 庄子 主要目标 自然无为
  • 简介:回春功是道家秘传的养生长寿功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使人的机体回复青春的功力。本势功法既有回春之力,又冠于诸功之首,因而名为“回春功”。本功还因着重在服气养肾,故也称“服气养肾悠功”。回春功动作并不复杂,但要取得效果必须坚持动作准确无误。一般每天可以练一两次,

  • 标签: 道家 功法 动作 功力
  • 简介:一、儒家讲自觉,道家讲自然和儒家相比,道家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理解是不同的。儒家讲自觉,道家讲自然。自觉跟自然不同,譬如说今天讲座所安排的这个场域,布置得很自然舒适,那么你在这里自然坐得安安稳稳,不必通过多少自觉。但如果空调坏了,屋子里热起来人感到不舒服,那时候就需要自觉,想到是为参加课程而来,就对自己有所要求才

  • 标签: 思想运用 道家思想
  • 简介:春秋—战国以后,历史进入以征服外在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充实世俗生活为特色的秦汉社会。政治的统一、军事的强大与国家财力的相对富足,印证了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旺盛生命力。这之中,思想意识形态上儒、法、道、阴阳诸家学说交替或并行的输入滋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道家 西汉 封建地主阶级 思想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 外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