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精灵在结肠检查中对结肠息肉检出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检查的患者资料共18 667例,按时间段分为5组:A组3 131例(2016年11月—2017年4月),B组3 703例(2017年5—9月),C组3 134例(2017年10月—2018年2月),D组4 347例(2018年3—7月),E组4 352例(2018年8—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A、B、C组单纯行电子结肠检查,D、E组应用内精灵行电子结肠检查。对各组息肉检出,大、小息肉检出个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 667例患者中5 770例患者检出息肉,共检出息肉18 797个。A、B、C 3组息肉检出分别为21.88%(685/3 131)、26.55%(983/3 703)、22.94%(719/3 134),检出息肉个数占比分别为87.31%(2 161/2 475)、87.70%(2 751/3 137)、84.57%(2 356/2 78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86,P=0.151; χ2=2.177,P=0.377)。D、E组息肉检出分别为36.16%(1 572/4 347)、41.61%(1 811/4 352),检出息肉个数占比分别为90.67%(4 390/4 842)、88.68%(4 928/5 557),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934,P=0.087; χ2=2.416,P=0.120)。内精灵结肠检查组(D+E组)与单纯结肠检查组(A+B+C组)比较,息肉检出[38.89%(3 383/8 699)比23.95%(2 387/9 968), χ2=485.668,P<0.001]、小息肉检出个数占比[89.60%(9 318/10 399)比86.54%(7 268/8 398), χ2=29.21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电子结肠检查时应用内精灵,结肠息肉检出显著提高,特别是小息肉检出显著提高。

  • 标签: 人工智能 结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 计算机视觉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结肠息肉检出(polyp detection rate,PDR)估算腺瘤检出(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利用2017年全年结肠数据计算PDR与ADR的换算系数,利用PDR和换算系数估算结肠医师的ADR,并与实际ADR进行一致性验证。结果最终纳入25 112例结肠和20名结肠医师,换算系数为0.483,实际ADR和估算ADR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18(95%CI:0.596~0.924,P<0.01)。结论利用PDR估算ADR可行,但该方法仅是权宜之计,仍应重视建立规范电子数据库。

  • 标签: 结肠息肉 腺瘤 质量管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长度透明辅助结肠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2月来我院消化内室行普通肠检查的符合纳入标准的 360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 A组、观察组 B组、对照组各 120例。其中根据观察组透明前端距离,分为观察组 A组 (2mm),观察组 B组( 4mm),对 3组进行时间息肉检出及患者疼痛评分的对比。结果:( 1)观察组结肠到达回部的成功率、息肉检出高于对照组。( 2)观察组的两个组在结束后半小时的腹痛评分、到达盲肠所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 : 透明辅助结肠检查可以缩短插时间,提高达息肉检出,同时降低患者疼痛评分的一项操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透明帽 结肠镜检查 达盲时间 息肉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长度透明辅助结肠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以结肠检查患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随年龄的相应变化,以期使消化科及内镜中心医生对结肠下各类疾病的检出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进行结肠检查的受检者中符合标准的病例(共3650例)作为研究群体,以青中老年年龄组为变量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的相应变化。结果结肠癌、直肠癌的检出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检出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青年组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缺血性结肠炎的检出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结肠黑变病的检出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论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检出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青年人检出较中老年明显高,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的检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 标签: 结肠镜 结直肠癌 结直肠息肉 检出率 年龄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结肠检查老年大肠息肉的漏诊。方法:本文选取我院老年大肠息肉切除术300例,计算息肉漏诊和漏诊,分析临床资料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300例患者共发现854个息肉,其中87例155个息肉漏诊。息肉误诊为29.0%(87/300),总误诊为18.1%(155/854)。息肉漏诊息肉大小(P

  • 标签: []老年 大肠息肉 电子结肠镜 漏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常规电子结肠检查结肠息肉漏诊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8月我院再次肠检查并行肠息肉切除者120例进行回顾分析,计算其息肉患者漏诊息肉漏诊,分析临床数据以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息肉漏诊息肉大小(P<0.05)、山田分型显著相关(P<0.05);炎性、增生性、腺瘤性、等多种病理类型息肉都存在一定程度漏诊。结论:常规电子结肠检查结肠息肉的诊断中存在一定的漏诊结肠息肉的位置、大小、外观特征以及医生的技术水平都可能是漏诊的因素。为了提高结肠息肉检出,有必要对消化内医生加强内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如病理学检查和虚拟结肠等,以提高结肠息肉的诊断准确性和息肉检出

  • 标签: 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 漏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升结肠检查技术对升结肠息肉检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半年行顺观察升结肠的586例患者(A组)顺结合倒观察升结肠的462例患者(B组),对比两组结肠息肉检出。结果A组检出结肠息肉患者19例,检出为3.24%;B组检出结肠息肉患者31例,检出为6.71%。两组之间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结肠结合倒检查,能显著提高患者升结肠息肉检出

  • 标签: 倒镜观察 升结肠息肉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进食后行结肠检查的最佳时间,以避免进食对结肠检查时肠道清洁造成影响,导致检查失败。方法将155例行结肠检查的患者按普食后行结肠检查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于进食后2h、3h、4h行结肠检查。比较3组行结肠检查时的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清洁范围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的肠道清洁程度及肠道清洁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组的肠道清洁程度较高,清洁范围较大;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普食后行结肠检查的最佳时间是进食后1-2h。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进食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黑色先端辅助结肠联合窄带光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对腺瘤/息肉检出效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行结肠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黑色先端组和对照组,黑色端组采用黑色先端辅助结肠联合NBI技术,对照组采用标准白光结肠,比较两组的息肉检出、腺瘤检出等指标,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1 0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每组500例),黑色先端组和对照组近端结肠腺瘤检出分别为24.2%(121/500)和17.2%(86/500),近端结肠息肉检出分别为28.8%(144/500)和21.4%(107/500),平均腺瘤检出数分别0.41±0.94和0.26±0.68,平均息肉检出数为0.63±1.16和0.40±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该联合技术对于远端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相较对照组无明显优势。结论黑色先端辅助结肠联合NBI能显著提高近端结肠腺瘤和息肉等微小病变的检出效能。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肠息肉 腺瘤 黑色先端帽 检出率
  • 简介:大肠疾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结肠癌是位居第二的死亡相关性肿瘤,在英国,每年约有34000例新发病例。炎症性肠病,特别是Crohn病的发生逐年上升。有效的影像学诊断和定位很重要。影像学可提供结肠症状的病因或可筛查具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的患者。结肠检是最重要的检查,因其既检查了整个结肠,又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

  • 标签: 影像学 结肠镜检查 大肠疾病 适应证 肛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课题旨在对结肠调理直肠息肉患者的调理手段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直肠息肉患者80例,使用电子肠下进行高频电切、电凝结合微波探头予以调理,记录相关数据并做详细阐述其调理效果。结论 对直肠息肉患者采取高频电切、电凝结合微波探头调理,其方法更加安全可靠,是调理直肠息肉最佳手段,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结肠镜 直肠息肉患者 调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课题旨在对结肠调理直肠息肉患者的调理手段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直肠息肉患者80例,使用电子肠下进行高频电切、电凝结合微波探头予以调理,记录相关数据并做详细阐述其调理效果。结论 对直肠息肉患者采取高频电切、电凝结合微波探头调理,其方法更加安全可靠,是调理直肠息肉最佳手段,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结肠镜 直肠息肉患者 调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复合分光染色技术(compound band imaging, CBI)与普通内检查结肠息肉检出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行结肠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CBI组(在CBI模式下进行结肠检查)和白光组(进行常规结肠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息肉检出。结果最终入组307例患者。CBI组患者结肠息肉总体检出为44.2%(69/156),高于白光组的30.5%(46/151)(χ2=6.208,P=0.013)。CBI组共检出息肉191枚,白光组共检出98枚,其中平坦型息肉(101枚比42枚)、非肿瘤性息肉(116枚比50枚)、直径≤5 mm息肉(99枚比41枚)、隆起型息肉(90枚比56枚)检出数量CBI组多于白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性息肉(75枚比48枚)、直径>5 mm息肉(92枚比57枚)检出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I可提高结肠息肉检出,尤其是微小息肉和平坦型息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息肉 复合分光染色内镜 息肉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尿病患者胃肠检查息肉检出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采用对比法进行的78例尿病患者胃肠检查。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与息肉检出相关的因素。结果:在78例尿病患者中,共检出20例有息肉存在,息肉检出为25.6%。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和糖尿病持续时间是与息肉检出显著相关的因素(p<0.05)。年龄越大,女性患者和糖尿病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则息肉检出较高。结论:尿病患者胃肠检查中,年龄、性别和糖尿病持续时间是影响息肉检出的重要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特别关注这些因素,以提高尿病患者胃肠检查的准确性和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并验证这些结果。

  • 标签: 尿病 胃肠镜检查 息肉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和腹腔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结肠息肉患者参与研究,随即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29例,观察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结肠、腹腔联合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经过对比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结肠息肉患者采用结肠和腹腔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镜 腹腔镜 结肠息肉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