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一九四七年(南京)一月二日庚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那年,天气干旱,便有人说:"杀了洋鬼子,猛雨往下流"。于是一般官民相信这话,造成八国联军之役。外人采办我国大黄、茶叶很多,林则徐奏称:"况茶叶、大黄外人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当鸦片战争时期,福建举人王惠田呈平夷策略说:"逆夷由海放桅而来,日食干粮,不敢燃火,其地黑暗,须半月日始出口。"骆秉章奏折说:"该逆兵目,以橡皮铜兵包护其身,刀刃不能伤;粤省义民,用长梃俯击其足,应手而倒"。类此都由传闻而生,故传说非常危险。

  • 标签: 鸦片战争时期 骆秉章 光绪二十六年 逆夷 白衣观音像 义民
  • 简介:陈廷焯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纂辑《骚坛精选录》,正以维护诗教正统为宗旨。他评选诗人诗作,重在凸显"风人之旨"在文学史上的存续,同时也借此阐发自身的诗学主张。他认为忠厚的品格是诗歌之基石;主张通过"比兴"手法表达出深厚的寄托,从而臻于沉郁的意境,且反对过多的形式雕琢,崇尚古质之作。不过,陈廷焯更希望能与古而化,杜甫即其所标举既守中持正,又熔炼古今的典范。陈廷焯所秉持的诗教观也影响了其词学思想的形成,他编辑词选本,亦力求接续风雅传统。对《骚坛精选录》的考察,可使学界对陈廷焯诗学及词学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 标签: 陈廷焯 《骚坛精选录》 诗教 比兴 寄托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