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后汉书·东夷列传》以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而且还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记述这些民族的文化。在所记述的文化当中,表现了夫余、挹娄、高句骊、沃沮、濊等东北边疆民族鲜明的地域特征。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这种以文化为中心的记述,实际上是秦汉时期东北边疆民族民族书写,是我们今天从整体上认识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 标签: 《后汉书·东夷列传》 边疆民族志 文化
  • 简介:1.《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年一辑。该书收录国内外学者有关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译文。通过定期出版学术论文集,促进学术交流,培育史学新人,为国内外同行设立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历史与地理研究的深入。

  • 标签: 边疆民族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中国民族史和中国边疆历史地理研究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之后,设立了研究部。1956年,又创建历史系。著名蒙元史、民族史专家翁独健教授担任系主任,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傅乐焕、王锺翰等著名学者在系任教。20世纪50年代全体师生参加了国家民委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民族识别工作,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写。尔后部分教师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委托,相继参加整理中印、中苏、中越边界资料(包括南海诸岛资料),并负责《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部分的编绘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央民族大学的边疆史地学科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王锺翰教授主编《中国民族史》、费孝通、陈连开等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谭其骧主编,傅乐焕、张锡彤、王锺翰、徐宗元、胡德煌、贾敬颜、郭毅生、陈连开等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卷》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重要影响。中央民族大学边疆史地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支由多民族学者组成的精干学术队伍。

  • 标签: 中国边疆 出版说明 民族研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民族史》 中央民族大学
  • 简介:民族(ethnography)在西方文献中起初基本的含义是指对异民族的社会、文化现象的记述,希罗多德对埃及人家庭生活的描述,旅行者、探险家的游记,那些最早与“土著”打交道的商人和布道的传教士以及殖民时代“帝国官员”们关于“土著”的报告,都被归人“民族”这个广义的文章意义上的文体(genre)。

  • 标签: 民族志 埃及人 希罗多德 探险家 土著 游记
  • 简介:随着人类学网络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的创新,由"界面"(interface)限定的"微信田野"和田野工作成为理解这一议题的关键,"微信界面"的建构,有望实现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突破。就XT水灾的研究而言,因为有"微信田野工作"的支持,人类学有望突破传统田野工作和相应的民族书写的诸多限制,从而以新的视角和技术路径认识他者、反思自我。由此也可提出,事件即信息,"行动与事件/信息之纠缠"是网络社会互动的核心机制。以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社会为基础的"界面"的扩张、聚合和变形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世界,田野、他者以及研究者与他者的互动也因之改变。

  • 标签: 微信民族志 界面 微信田野 行动与事件/信息之纠缠 XT水灾
  • 简介:摘要:民族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部分。纵观我国五千年的华夏史,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文化,可以看出文化对一个国家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民族的精神纽带,同样边疆民族文化也是边疆人民的精神纽带和象征,边疆民族文化对于推动边疆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民族能够安身立命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基于此,本文针对边疆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边疆民族文化进行了探究。

  • 标签: 边疆民族文化 保护 发展
  • 简介:经过四年多的不懈努力,《贵阳市·民族》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贵阳市·民族》(以下简称《民族》)几经增删,最后以10章约23万字的篇幅定稿。其内容根据各民族在贵阳境内存在历史的长短、人口的多寡,记叙了苗族、布依族等10多个民族的源流、迁徙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汉族,则未设专章记叙,这是因为汉族迁入情况很复杂。

  • 标签: 《贵阳市志·民族志》 中国 贵州 地方志 编纂工作 地方特色
  • 简介:摘要环境风险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风险社会理论要求国家必须对环境风险予以回应。环境国家的生成也为边疆民族地区环境风险规制提供基础,但是环境风险规制的系统性与法律调控的有限性之间的张力、环境行政的僵化、边疆民族性的融合与环境司法的不足也加剧了规制的难度。为此,需要塑造环境利益共同体理念、实现行政规制向合作治理模式的转变、创新环境纠纷司法解决机制。

  • 标签: 民族地区 环境风险 法律规制 法治化
  • 简介:本文由一组笔记组成。这组笔记是我在"狂想"欧亚大陆人类学中写下的,它们无关乎"第一手资料",乃为对"第二手资料"的"解读",实难构成一篇结构严整、观点清晰的文章。不过,我乐意看到,被放在一个单一文本中加以组织之后,这些笔记可以获得起码的特征和条理:它们都具有历史论色彩,且都关涉宇宙论这个宽泛而又有争议的领域,其局部所反映的,与欧亚文明与通常圈定的"民族世界"(往往指欧洲以外的地区)之间的思想关联相关。

  • 标签: 民族志 列维-斯特劳斯 欧亚大陆 人类学研究 第二手 历史论
  • 简介:<正>(陈波著,巴蜀书社2011年9月版)作为奠定人类学学科面貌的重要研究传统,亲属制度研究经过百余年的心智磨荡,似乎已经题无剩义。但是,陈波博士的新著《山水之间:尼泊尔洛域民族》让我们看到了这一古老论域开出知识生产新路向的潜力。

  • 标签: 民族志 巴蜀书社 研究传统 陈波 象征体系 域论
  • 简介:浙江省少数民族编纂委员会编。主编金永汉,副主编雷耀铨、雷弯山。志书的编纂起自1993年,1999年12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

  • 标签: 志书 方志 编纂 副主编 少数民族 浙江省
  • 简介:音乐民族民族音乐学经验研究的一种重要文本形式,它是针对田野中音乐文化活动过程及其音乐分析和文化阐释的具体表述方式。音乐民族强调整体观,而如何将田野资料和文献资料逐层次整体性地呈现在文章里,在田野基础上构建音乐民族,则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反思的创新过程。笔者曾提出了一个传统音乐活态资源的整合研究模式,即从时空坐标、社会场域、音乐事象、文化隐喻四维理论架构来系统、全面、整体地关照音乐文化事象,实为一个音乐民族的整体理论架构。

  • 标签: 音乐民族志 文化事象 民族音乐学 文本形式 文化阐释 音乐分析
  • 简介:本文以民国年间学界有关民族溯源的研究为对象,讨论民族文本的翻译引进与本土化问题。民族作为一种新兴的文类传人中国后,在体例上增加了族源追溯,本文以此出发,重点讨论西方科学民族进入中国后,如何与传统史学文献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科学民族样式。

  • 标签: 民国 人类学 本土化 科学民族志
  • 简介:云南省毗邻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区,地缘因素使云南成为境外毒品流入中国的最主要通道,主要贩毒通道沿线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禁毒教育工作迫在眉睫。1.制定禁毒教育战略,可持续地开展工作;2.普及基础教育,扶持职业技术教育,打牢禁毒教育的基础工程;3.探索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色的禁毒教育之路。

  • 标签: 云南边疆 民族地区 禁毒教育
  • 简介:边疆民族地区是中国的窗口,也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边缘的地理位置、差异的宗教信仰、异同的民族文化,使得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愈加复杂。另外,国际利益的冲突、反华势力的渗透、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迥异、政治冷漠与政治激进的影响以及国内民族分裂分子、国际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分子的阴谋与破坏而引发各种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因此,提升国家主体文化在各民族国家认同建设中的分量,夯实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培育各民族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一体化路径。即在承认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进一步整合民族政治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是规避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民族认同 公共危机事件 规避机制
  • 简介:近些年来,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边疆民族地区民办教育自身办学的种种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边疆民族地区民办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民办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边疆民族地区民办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有:教师队伍结构不稳定、教学管理服务模式落后、欠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办学缺乏民族文化特色。解决边疆民族地区民办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的主要建议是: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创新教学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办学体现民族文化特色。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民办教育 相关问题
  • 简介: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应顺应信息社会的趋势,从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利益的角度出发,实行柔性管理,建设积极的、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维护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安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 标签: 边疆民族地区 高校舆情 传播机制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