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静脉输液药物致小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静脉输液药物致小儿不良反应181例报告收集、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发生ADR较多;ADR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为主;发生ADR的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较多。结论应重视儿童ADR的监测工作,不断加强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及抗肿瘤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尽可能减少儿童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对儿童机体的损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炎琥宁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自2003-2007年间使用炎琥宁发生的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输液浓度、速度、发生反应轻重度等原始参数,以统计处理方法探讨不良反应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炎琥宁输液不良反应与年龄,输液速度,浓度,给药途径相关,而与溶媒种类等因素无关。结论炎琥宁输液反应药物本身可能的因素外,输液过程的某些相关参数会影响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炎琥宁 输液反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门诊输液的安全性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门诊输液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文献分析我院近年用药情况,查找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因素。结果个体差异、性别、年龄、遗传、给药方法及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给药剂量、浓度等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结论掌握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前提。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使用抗癌药物后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癌症患者73例,对其进行一系列入院后病例资料的分析,然后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种类的各种抗癌药物均对患者的消化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还会发生心脏毒性、肝脏毒性、肺毒性或过敏反应等。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抗癌药物治疗,由于抗癌药物的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并属于复方制剂,所以导致其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概率较高,且毒副作用比较大。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供临床借鉴。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集到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134份。采取回顾性剖析法,对134份病例报告进行详细的剖析。结果134份病例报告中,患者多为中老年者(67.16%),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构成比最高(39.55%),用药方式主要为静脉滴注(58.96%),发病时间主要在用药后2h内(79.1%),多损伤附件与皮肤(41.79%)。结论药物种类、用药时间、用药方式以及患者年龄等均是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故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还应结合患者病情,并经充分考虑后,合理明确用药的种类及方式,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 标签: 影响因素 抗菌药物 用药方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儿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92例静脉输液儿童,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输液操作法,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应用FLACC量表、Wang-Baker笑脸量表对患儿静脉穿刺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依从性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FLACC量表评分与Wang-Baker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依从性好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缓解儿童静脉输液疼痛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小儿 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因素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良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不良反应患者总计100例。经过临床用药盘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将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最终出现了不良反应的现象。针对100例患者,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具体的原因。结果经过临床统计,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类型方面,主要是集中在二重感染、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其他不良反应等方面。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用药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药物,自身的药理特性比较突出。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关注。要注意对患者给予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指导,保证药房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开展,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头孢菌素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门急诊输液患者共1302例。回顾性分析我院门急诊输液输液发热反应,探讨解决措施。结果出现输液发热反应的患者,大多以2种及2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为主,高于单独用药;且以抗菌药物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反应比例较高;<14岁与>60岁输液发热反应率为82.7%,与14-60岁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夏季输液发热反应率为59.6%,与其他各季相比,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门急诊输液过程中,应保障药品及输液器具的质量,执行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量及其速度,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门急诊输液护理 输液发热反应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n=30)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疼痛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SAS评分为40.83±4.12分,对照组为49.18±4.62分,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HAMA评分为9.01±1.89分,对照组为18.56±1.67分,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VAS评分为2.34±0.37分,对照组为3.42±0.52分,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对于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患儿的疼痛感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静脉输液 心理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情况及采用相应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386例儿童在行静脉输液时的心理情况,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全部儿童在行静脉输液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在合理的护理干预下均能配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并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儿童静脉输液 心理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药物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4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用药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多种抗高血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眩晕、头痛、恶心、咳嗽、低血压等;其中45~60岁高血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9.11%,60~78岁高血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用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68%,联合用药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正确合理联合使用高血压药物,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药物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