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疟疾是发生于热带、亚热带的一种由蚊叮咬传播疟原虫而引起的,以寒战、高热、大汗为特点的寄生虫疾病。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疟疾仍然是威胁人们健康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输入性 疟疾 调查
  • 简介:了解全球及中国疟疾流行现状,分析我国输人性疟疾疫情态势。全球多数疟疾病例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区域,我国输入性恶性疟疫情突出。我们应健全口岸疟疾监测网络,做好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控工作。

  • 标签: 疟疾 出入境人员 流行 输入性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入疟疾患者应用全面护理模式,查看对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40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4.98±1.0)岁,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男15例、女5例,年龄为(45.25±1.2)岁,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满意度的差异性。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方案、文案书写、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比对照组组高[(93.25±2.15)分比(83.70±2.05)分、(94.35±3.35)分比(82.10±5.15)分、(95.45±3.15)分比(83.35±4.08)分、(95.28±5.15)分比(82.70±3.25)分、(86.35±4.15)分比(71.25±3.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77、8.917、10.498、9.238、13.122,均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疟原虫转阴时间、退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3、4.152、5.493,均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5.0%(19/20),高于观察组[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P=0.008)。结论在输入性恶性疟疾中应用全面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输入性疟疾 全面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临床效果 满意度
  • 简介: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20例输入疟疾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年间输入疟疾患者PCT检测结果与疟原虫分型、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有20例患者进行了PCT检测,其结果100%(20/20)有升高,范围在0.38~100.00ng/mL。间日疟PCT为(0.85±0.58)ng/mL,最高达正常值30倍;恶性疟PCT为(28.20±34.50)ng/mL,最高达2000倍。白细胞总数升高者占20%(4/20),降低者占25%(5/20)。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占95%(19/20),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4倍者占75%(15/20),PLT降低者占80%(16/20)。结论恶性疟患者PCT升高程度明显高于间日疟患者,PCT高低及NEU/LYM值的大小可能预示输入疟疾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

  • 标签: 降钙素原 输入性疟疾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入疟疾的病情,总结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5例输入疟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总结分析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5例患者均已痊愈康复,住院时间为5~7d,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入疟疾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全方面细致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治愈此病,避免复燃与传播发生。

  • 标签: 输入性疟疾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根据临床路径对输入疟疾治疗的管理及其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疟疾住院患者的资料,分为临床路径组(43例,年龄25~56岁)和对照组(37例,年龄16~61岁),评价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临床疗效以及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临床路径组疟疾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6.1±1.5)d,对照组为(8±2.1)d,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总费用分别为(2766±721)元、(4393±1392)元;西药费(576±291)元、(1145±597)元;检验费(1355±504)元、(1939±645)元;检查费(109±16)元、(445±73)元;治疗费(73±22)元、(104±43)元;临床路径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临床路径组患者对疟疾知识掌握程度、对医疗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疗效及30d内同一疾病非计划再入院无差异。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降低了本病的医疗成本,避免了过度用药、检查及治疗,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模式更有利于输入疟疾患者的护理与康复。

  • 标签: 临床路径 疟疾 输入性 健康教育
  • 简介:本文报告了2例输入疟疾病例,IFA试验和末稍血涂片疟原虫均阳性。在对密切接触者的监测中,发现2名IFA试验阳性,经调查分析认为传染源均来自国外疫区。并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及交通工具实施疾病监测和卫生处理。

  • 标签: 疟疾 疟原虫 IFA 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年5月份武进区3例输入疟疾病例诊治情况,为合理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年5月份武进区3例输入疟疾病例的诊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资料。结果5月份共发现3例输入疟疾,其中1例卵形疟,2例恶性疟。结论应加强对出国人员的宣传教育,及时就诊、规范治疗,避免复发病例及重症病例的出现。

  • 标签: 输入性疟疾 病例报告 武进区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每年我国均有众多人员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疟疾较为流行的地区从事商业和旅游贸易等,从而使得大量的输入疟疾在我国肆意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在疟疾方面的防治工作。基于此,为了更好的优化输入疟疾的防治措施,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输入疟疾的现状进行简单阐述,然后重点分析了具体的防控策略,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输入性疟疾 现状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更加频繁,输入型疾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以安溪为例,自1999年来没有本土病例的发生,而由于安溪的近年来经济交流密度的提高,输入疟疾仍有发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本地经济和健康水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输入疟疾的预防和控制。由于经济交流方式多样,流通频繁,因此给疟疾的防控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目前对于输入疟疾的控制主要有加强组织管理、强化技术培训、普及抗疟知识、提高联防能力四个方面。本文对新形势下对输入疟疾进行防控分析,旨在为疟疾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思路。

  • 标签: 新形势 疟疾 防控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务人员对疟疾的防治意识。方法对我科12月份收住的1例输入性恶性疟疾凶险发作病例临床资料的回顾与分析。结果通过及时治疗和护理,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头痛﹑呕吐症状消失。结论早期诊断和使用抗疟药物治疗可改善病情和防止并发症。

  • 标签: 输入性 恶性疟疾 凶险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疟疾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黑尿热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恶性疟疾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恶性疟疾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恶性疟疾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地区部分归国人员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元月-2011年8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9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转归。结果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100%),其他临床表现复杂。用青蒿素为基础的综合治疗,18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早期确诊、病原治疗、支持对症治疗是抢救恶性疟疾成功的根本措施。

  • 标签: 输入性恶性疟疾 青蒿琥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宜昌市2005—2015年输入疟疾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输入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5年宜昌市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全市共报告输入疟疾病例108例,分别来自非洲、东南亚地区的19个国家,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24/10万。全市12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西陵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0.19%(65/108)。男性107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年龄组,共报告80例,占总病例数的74.07%;职业分布以工人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55.56%。108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未分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03例,其中间日疟67例、恶性疟34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1例。结论宜昌市输入疟疾流行形势严峻,需进一步联防联控,加强对重点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阐明2011年我国输入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疟疾的监测、传播风险评估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收集2011年全国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国外输入病例的感染疟原虫种类、国内分布、输自国家、国籍、人群特征、发病诊断间隔时间等进行描述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e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11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4402例,国外输入病例2716例;病例输自非洲国家1315例(恶性疟占79.70%),输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1401例(间日疟占73.59%),其感染疟原虫种类不同(X^2=1057.04,P〈0.001);主要以出国务工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自非洲输入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自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发病集中在5~6月(X^2=120.00,P〈0.001);发病一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67d。结论2011年我国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病例为主,各地均应加强对自非洲输入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的监测和管理,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应重点关注输入间日疟的传播风险监测。

  • 标签: 疟疾 流行病学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疟疾的护理方法,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按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黑尿热期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好转出院;护理人员对恶性疟疾的临床护理经验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结论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恶性疟疾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恶性疟疾治疗成功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

  • 标签: 恶性疟疾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新冠期间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新冠期间1例输入疟疾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抢救无效后宣告临床死亡。结论:将常见多发的热带疾病与新冠肺炎进行科学统筹,按照“科学防控、精准诊断,分类施治”的原则对患者开展救治,对治愈疟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冠;输入性疟疾;护理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