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龙溪柘荣工业景观用水区河道长达12.2km,排污口多、区间径流和入河废污水量较大,采用现行的方法计算河道纳污能力不仅计算过程繁琐,而且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本文应用文献[2]的递推计算方法,综合考虑区间径流和入河废污水量沿程变化影响,有效解决了该河段的纳污能力计算问题。

  • 标签: 龙溪 纳污能力 一维水质模型 递推公式
  • 简介:不同于常规的工业园区,佛山(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以"一园多区"形式建设,园区建设具有"园区点多面广,开发程度参差不齐,一园多区且分散、跨度大、敏感区域多"等特点,水土保持防护措施设计时根据项目对应的特点,合理划分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布设以工程保植物,以植物促工程互补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并突出了"生态、环保"的水土保持设计理念。

  • 标签: 工业园扩园 一园多区 水土流失 生态、环保
  • 简介:采用盆栽法安排试验,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用不同叶面肥对刺槐进行处理,使用LI-6200便携式光合仪、美制LI-1600稳态气孔计分别测定刺槐苗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水分生理指标及其相应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①不同叶面肥处理下,刺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而且,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刺槐的水分利用效率在8:00左右最大,14:00点达到一天中的最低水平。②方差分析表明:3号叶面肥处理过的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清水对照的刺槐水分利用效率最小。

  • 标签: 叶面肥 刺槐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 简介:“两区三线”道路两旁延伸10m宽的造林,不仅是福清市的首次,福建省也少有。本文在阐述“两区三线”道路现状和造林地特点的基础上,对其造林树种的确定、造林技术要点以及如何制定造林地管护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两区三线” 道路造林 绿化工程 探讨
  • 简介:以深圳市观天路西延段道路工程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道路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水土流失成因与特点,按照深圳城市生态水土保持要求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项目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为开发建设项目中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典型的经验。

  • 标签: 道路工程 水土流失防治 水土保持设计 生态文明
  • 简介:我国荒漠地区由于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加上人为乱耕滥伐,导致生态恶化。当前,除了加强荒漠地区天然植被保护外,选种不同类型的植被,不失为改善该地区生态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植被类型 荒漠化防治 生态修复
  • 简介: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的技术体系框架。

  • 标签: 雨水资源化 水土保持 降雨径流调控 高效利用 黄土高原
  • 简介:为研究石漠喀斯特皆伐迹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的量、变化规律和发生机理,在贵州省普定县设置喀斯特石漠皆伐样地,采用测钎法(均匀布点)径流场法2种方法,对该样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进行持续的监测,对比2种监测方法的结果及以确定其适用性。结果显示:在皆伐后的4年半恢复过程中,测钎法结果显示总体呈侵蚀趋势,累积侵蚀深度达1.46cm(折合侵蚀模数为2066.7t/(km2·a));自然恢复1年内土壤侵蚀量波动较大,在1年之后则波动减小(除2015年4月(约恢复3年)),3.5年后趋于稳定;径流场法得出的侵蚀模数为0.78t/(km2·a),与测钎法得出的土壤侵蚀结果相差巨大,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喀斯特特殊的地表岩土结构和2种监测方法具有不同的观测侧重点及性质共同造成的,2种方法观测结果不具有普遍的可比性(如喀斯特特殊地表、地下状况等不可比),测钎法由于能通过原位监测土壤蠕滑及地下漏失而更适用于该地区。此研究对喀斯特石漠皆伐迹地的土壤侵蚀量和变化规律有一些认识,但是对于其影响因素还只限于推测,有待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 标签: 喀斯特石漠化 皆伐 土壤侵蚀 测钎法 径流场 贵州
  • 简介:云南省是全国石漠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石漠严重影响了云南省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以后,云南省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林业产权改革,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对云南省的石漠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云南省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云南省 石漠化 土地 治理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基于浙江省84个气象站1980~2009年的降水资料,选择标准降水指数作为旱涝评价指标,分析了全省旱涝发生频率、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旱涝灾害频率高,年际上呈现旱涝急转特征。全省旱涝灾害影响范围广,多年平均旱站比28.6%,涝站比25.8%,平均干旱强度和洪涝强度分别为中旱和中涝。在空间分布上,旱涝灾害频率呈斑块状的区域性特征分布,表现为多个高频区;干旱高频区主要分布中旱站和重旱站,而洪涝高频区分布中涝站,这些区域可能是潜在的自然灾害区,应加强抗旱防洪措施建设。

  • 标签: 旱涝特征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变化 浙江省
  • 简介:为定量研究沟壁侧面蒸发对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的作用,在侵蚀强烈的水蚀风蚀交错带选择典型冲沟,分别在沟岸地(邻近沟缘的沟间地部分)距冲沟沟缘20、100、200、300、400、500、600cm处布设中子管,研究沟岸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距沟缘500cm范围内随距离增加而增加,证明了沟壁侧面蒸发作用的客观存在;对距沟缘不同距离0~300cm土层土壤储水量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降雨发生时,不同距离各点的储水增量并无显著差异,但距沟缘20cm处土壤水分损失最快,而500cm土壤水分损失最慢,证明了沟壁侧面蒸发通过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的客观事实。沟岸地土壤储水量与距沟缘距离幂函数关系的确定为定量化研究沟壁侧面蒸发加速黄土高原环境旱程度奠定了初步基础。

  • 标签: 黄土高原 土壤水分 环境旱化 沟壁 土壤蒸发
  • 简介: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准则层17项指标组成的简单、实用的岩溶地区石漠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金沙县5条小流域(水井湾小流域、小洋溪小流域、楠木溪小流域、伍所河小流域、干沟小流域)为例,采用2010年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阂值法进行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运用线性加权评价模型计算可持续发展度,对岩溶地区石漠小流域进行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结果表明5条小流域均未达到可持续发展水平。指出石漠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贡献指标,并分析各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以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石漠化 小流域 可持续发展 评价
  • 简介:采用实地调查与遥感材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土地荒漠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系数,在确定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荒漠程度和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分析土地荒漠对赤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峰市荒漠区域内,荒漠土地面积比例达到76.66%,其中草地荒漠面积比例最大,未利用地和草地荒漠程度最高,而林地和耕地荒漠面积比例和程度相对较小而低;轻度、中度荒漠土地主要分布于耕地、林地和大部分草地中,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土地主要分布于未利用地和少部分草地中;土地荒漠面积比例较大且程度较高的地区为林西县、翁牛特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敖汉旗和阿鲁科尔沁旗,土地荒漠面积比例最小且程度最低的地区为红山区。2)土地荒漠使赤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降低了79.9241亿元/a,其中敖汉旗、翁牛特旗、巴林右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降低量较大,分别为16.6394亿、16.3974亿、15.3927亿和13.6589亿元/a,林西县降低率最大,为23.47%,红山区降低量和降低率都最小,分别为0.0411亿元/a和2.63%;全市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降低量最大,为17.8677亿元/a,食物生产价值降低率最多,为20.65%,娱乐休闲价值降低量和降低率都最小,分别为2.3139亿元/a和13.34%。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荒漠化 赤峰市
  • 简介:以2005年在滇、黔、桂岩溶石漠区科学考察活动取得的成果和近年来水土流失与石漠的遥感解译资料为依据,分析西南岩溶石漠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揭示了西南岩溶石漠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与过程的特殊性。根据西南岩溶石漠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与当前水土流失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

  • 标签: 岩溶 石漠化 水土流失 中国西南
  • 简介:为科学评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地区的治理效果,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以云南沾益石漠地区官麦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和经果林等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对石漠径流小区土壤改良和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产流量最多,水保林产流量最少。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侵蚀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荒山草地、坡耕地、梯地、经果林和水保林,其土壤侵蚀量分别占总侵蚀量的65.00%、56.13%、52.43%、50.35%和46.03%;2)水保林、经果林、梯地和坡耕地可有效降低土壤密度、增大孔隙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3)治理后坡耕地土壤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最高,经果林和水保林次之,荒山草地的全氮质量分数最低,坡耕地、经果林、水保林和梯地土壤全氮量分别较荒山草地高90.63%、74.48%、26.56%和22.4%,全磷质量分数分别较荒山草地高123.64%、96.36%、67.27%和16.64%。综合分析表明:水保林、坡耕地+巨菌草、坡改梯耕地、经果林等水土保持措施能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水保林效果最好,经果林、梯地和坡耕地次之。该研究为解决西南地区石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标签: 石漠化 径流量 土壤侵蚀量 土壤结构 土壤肥力
  • 简介:分析不同荒漠治理措施下植物多样性变化,可以为制定防沙治沙对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采用α-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Js)和β-多样性指数(相似性系数Cs),研究宁夏盐池县草原群落在不同荒漠治理措施(人工封育、退耕还林、撂荒地)固定样地植物多样性变化.对比2002和2003年不同类型固定样地植物多样性观测数据表明,到2003年,各实验样地的α-多样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β-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同样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实验样地的种类组成,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引起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样地 荒漠化治理 植物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防沙治沙对策 群落
  • 简介:石漠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始的同时,其监测工作也同时展开。贵州省发改委组织协调水利、林业、农业各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将监测工作开展起来,在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系统、有序的石漠监测组织实施及监测成果的管理、监督网络,从而保障监测工作全面有序地展开,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亟待我们探索解决。

  • 标签: 石漠化 水土保持 监测 贵州
  • 简介: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由于近年无序开采小稀土矿,造成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流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使长汀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规范稀土矿的开采,实行产业经营势在必行,符合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福建 小稀土矿 矿产资源 产业化经营
  • 简介:石漠是喀斯特石山地区土地退化的最终结果,贵州省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在3S平台上获取了研究区喀斯特石漠图,分析了贵州省“十一五”期间石漠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项目区石漠总面积3130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33%。空间分布上,石漠严重的土地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而东、北部地区面积相对较小,呈零星分布。通过实施石漠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石漠扩张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石漠面积减少,强度有朝着轻度石漠转移的趋势,石漠等级程度降低与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有一定的相关性,标志着石漠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 标签: 石漠化 治理成效 贵州
  • 简介:福建长汀水蚀荒漠山地,釆用栽植类芦、斑茅的办法,能快速覆盖地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芒萁的快速繁衍,并最终形成以马尾松+芒萁为主要建群种的植被群落。

  • 标签: 水土流失区 栽植类芦 植被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