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调强放射治疗是指能对射线强度进行调整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调强技术从利用金属补偿器开始对X射线能量调节发展到利用独立准直器和MLC的调强技术,到现在广泛应用的旋转调强和断层调强以及IGRT技术。调强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旨在更加精准的确定治疗靶区,形成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调强 IMRT 放射治疗 MLC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应用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期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调强放射治疗,对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60例食管癌患者经调强放射治疗初期效果完全缓解48例(80.00%)、部分缓解10例(16.67%)、无缓解2例(3.33);缓解总有效率96.67%。结论食管癌患者采取调强放射治疗效果显著,近期疗效优良,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治疗 食管癌 初期效果
  • 简介:摘要头颈恶性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能较大限度降低相邻重要器官的剂量,尤其对腮腺功能的保护尤为突出,能改善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调强野数通常选择5至7野,不但能同时将GTV、CTV、PTV分别定义高低不同的剂量,而且能将靶区以外重要器官及软组织剂量降至最低,从而完成很好的适形。更好的提高头颈部肿瘤靶区剂量而进一步降低周围器官及软组织的放射剂量,这就是调强放射治疗的优势所在。

  • 标签: 头颈恶性肿瘤,调强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放射治疗)和观察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两组均包含47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47/47),对照组为97.87%(46/47),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②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膀胱反应的发生率差异较小(P>0.05),但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直肠反应的发生率(31.91%、25.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32%、46.81%)(P<0.05)。结论在宫颈癌患者的放射治疗中,常规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疗效相当,但后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不良反应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320层CT引导下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320层CT全面扫描确诊并进行临床放射治疗.行CT定位,在320层CT图像上明确靶区,再采取掉强放射治疗,给予靶区处方剂量为50.5到63.7Cy/(27到35次);中位剂量为56.7Gy,1.9Gy/次,5次/7d,全面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得出完全缓解的37.0%,部分缓解18.5%,稳定26.0,,总有效率为55.5%;有21例有急性消化道反应,5例I级骨髓抑制,2例II级骨髓抑制;中位生存期为20.4个月,中位无病情发展生存期为10.4个月.结论在320层CT指导下调强放射治疗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可有效增加患者生存期,毒副作用可耐受,能大幅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关键词320层CT;放射治疗;乳腺癌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0-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妇科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运用调强适形放射技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妇科2012年12月-2014年10月共收集38例复发性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行调强适形放射技术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回顾和分析。结果38例患者的治疗均顺利完成,近期总治愈率占92.1%(35/38),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逐步稳定和进展各有23例、12例、2例和1例。治疗后1年电话随访,患者存活率占89.5%(34/38),复发率占5.9%(2/34)。放射治疗期间,出现副反应者8例,发生率占21.1%(8/38),经对症处理后均可消除。结论在复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技术强化治疗具有较理想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有保障,可有效延长患者存活期,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妇科 复发性恶性肿瘤 调强适形放射技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喉癌放疗患者耐受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数学表法,将46例喉癌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后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的放疗耐受性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体力的恢复,增加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喉癌 放射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中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五野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和五野调强放射治疗组,每组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学特点以及危及器官的受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D-CRT和5F-IMRT两种计划下,V9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D95、CI和HI的比较则均有5F-IMRT计划显著优于3D-CRT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其盆腔危及器官的最大受照剂量,可见5F-IMRT计划下小肠、双侧股骨头的Dmax显著小于3D-CRT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经五野调强放射治疗不仅能够提高靶区治疗剂量,而且剂量分布适形性更好,盆腔正常组织器官的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宫颈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五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2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放射(IMR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3DCRT治疗组与IMRT组,每组4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靶区平均剂量也无显著差异(P>0.05);IMRT组患者的膀胱、直肠等危及器官受照射的剂量要显著低于3DCRT组患者(P<0.05);IMRT组患者急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也显著低于3DCRT组患者(P<0.05)。结论IMRT与3DCRT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效果相当,但IMRT能够减少各种急慢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治疗宫颈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3DCRT治疗,观察组采用SMART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在近期疗效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消化道、泌尿系统以及骨髓抑制等方面的急性毒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27-01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发展,我国医学界在肿瘤的治疗和研究上不断获得提升。肿瘤一直是人类的“杀手”,现代人生活习惯不健康,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造成了肿瘤的发生几率有所提高。鉴于该背景,本文也提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听觉和视觉的损伤,根据对损伤因素的分析,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好的掌握治疗标准。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视听觉;放射损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治疗效果与反应。方法45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组20例、常规放疗组25例,调强放疗组靶区为鼻咽肿瘤、咽旁间隙和颈部淋巴区,分次剂量为2.0Gy/次,30~35次;常规放疗组用面颈联合野照射DT70Gy/35次;颈部预防总量为DT50~55Gy。结果调强组和常规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18/20)和76%(19/25),口干4级分别为0例和8例,张口困难发生率分别为1例和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率提高,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局部控制率 不良反应 调强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转移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采取全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vs26.93%)(P<0.05);12、24个月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vs38.46%,38.46%vs19.23%)(P<0.05)。结论全脑放射治疗同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有效抑制脑转移瘤生长,提高局部控制率。

  • 标签: 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发的放射性肺炎与护理措施。方法将医院2010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行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发生放射性肺炎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1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发的放射性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发热、胸闷、喘息、周身乏力、咳嗽咳痰等为主,患者因疾病作用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对该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病情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满意度,效果优于只行常规护理的患者(P<0.05)。结论针对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加快患者肺功能恢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肺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2例>7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部调强放疗,总剂量60-64GY/30-32次。结果全组近期有效率92.8%(39/42),1年生存率83.3%(35/42)。结论局部调强放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是有效的,且患者可耐受治疗

  • 标签: 非小细胞 肺癌 老年 调强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