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序幕【这是一个虚拟的五四运动场景,人员主体构成为学生,但也有工人、农民、市民、职员掺杂内中。舞蹈形体与组合的基调是凌乱、愤怒、抗议、演讲……如同怒火在燃烧。【严复神色迷茫、惶惑上场。他在舞动的人群中穿行着,迷惘、手足无措。中年贾吴官脚步踉跄上场,在人群中慌乱四顾。他与烟雾中的严复后背相撞,二人回身对视,惊愕不解。

  • 标签: 严复 话剧 五四运动 主体构成 手足无措 人群
  • 简介:我永远忘不了2012年9月1日的那个夜晚.中戏北剧场灯火通明,在掌声、笑声、喝彩声中,紫藤花,完美绽放……播种刘导演说:当你想要时,你就先得给.其实,成功真的很容易,当你给足了时自然能收获它.可是成功又很艰难,因为给的过程总是充满坎坷,阳光总在风雨后,可真正能禁受住风雨的考验等来彩虹的又有几人?早在8月15日,一个还沉浸在暑假欢乐中的日子,小学部二楼的舞蹈教室便坐满了人.每个人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导演挑剔的目光.终于,话剧演员名单出炉了.有入选的惊喜自然也有离去的泪水,此事古难全.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是入选的喜悦,是被肯定的欣慰,抑或是对明天的期盼.

  • 标签: 永远话剧
  • 简介:考察了11部莎剧,认为莎剧中的“人生”概念通常被看作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行为,可以借助空间和时间识解和表达,但作品中“人生”在精神、感知方面的特征并未成为人们认知的焦点.常规隐喻在莎剧的“人生”隐喻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构建新奇隐喻的基础.对莎剧概念隐喻的研究不仅能够为正确解读莎剧的文学内涵提供认知依据,还有助于深入认识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语言中的基础作用.

  • 标签: 概念隐喻 莎剧 "人生"概念
  • 简介:2010年黄亚洲的小说《雷锋》出版.不久电视剧与话剧上演。曾经红于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在当下是否还能继续传承,这几乎成了一个社会热议的话题,今天,特别刊出一篇观后感,作者带着上初中的女儿去看话剧《雷锋》,很值得我们深思。

  • 标签: 《雷锋》 话剧 2010年 雷锋精神 60年代 电视剧
  • 简介:韩国,是个无需浓墨重彩描述的国度,到那里要静心玩味它的精致,相信一定会有一抹精彩留于心中。提到韩国,电视剧、美食、美景、购物……这些带有鲜明色彩的事物长久留存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是淋漓尽致的购物之行,还是秀色可餐的饕餮美食,或是体验丰富的文化之旅,总有一条路线能满足你。

  • 标签: 美食 美景 韩剧 电视剧 韩国 购物
  • 简介:《金印记》是我国戏曲史上影响较大的剧目之一,在一部戏曲作品中,旦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之一。后世作品中主要通过删减苏妻的刻薄话语;增加苏妻贤良剧目来完善苏妻这一形象。这一变化与戏曲所产生的社会背景、文人创作、群众接受都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形象分析对于研究《金印记》故事情节流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苏妻 途径 社会背景 文人创作 群众接受
  • 简介:中国京剧历史悠久,服饰、头饰盔帽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戏曲演出过程中,由众多艺人世代创造积累丰富起来的,它是美的创造物,是历代民间艺人不断设计、加工、丰富、革新的结果。使之成为舞台中的一个亮点。京剧盔帽根据历史朝代的发展而刻画出的一种写实性和写意『生相结合的创造,戏曲的盔帽艺术创作设计是为了提供演出人员在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设定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的参照物,其内容与形式固定下来,是演出中必不可缺的形式手法之一。盔帽在戏剧表演中有硬盔和软盔,这样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官位、角色、行当等,并以此区分出不同的人物。

  • 标签: 中国京剧 戏剧表演 戏曲演出 历史朝代 人物形象 民间艺人
  • 简介: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轻歌剧、喜剧和黑人剧。初期的音乐剧并没有固定剧本,甚至包含了杂技、马戏等等元素。自从1927年《演艺船》(画舫璇宫)开始着重文本之后,音乐剧开始踏入它的黄金岁月。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百老汇的长盛不衰见证了音乐剧一直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娱乐和演艺形式。

  • 标签: 音乐剧 舞蹈 中国 《演艺船》 1927年 19世纪
  • 简介:台词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自、旁白,它是演员创造角色的主要手段之一。说好台词是话剧演员的基本功。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剧本、表演、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等。这其中.语言的艺术化非常重要,因为话剧要通过语言打动人。(一)怎样才算说好台词(1)清晰达远。要说好台词,得做到清晰达远。不但要让最后一排的观众能够清楚的听到,而且要做到圆润自然,绝无“喊、嘶、憋、挤”之弊。在这里我们探讨一点,喊叫不是艺术,因为喊叫不美,它不能给人以美感,美感产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色、形、声,喊叫时不仅声音不美,而且形象也不佳,喊叫声尖利刺耳,声音不仅送不远,而且还会引起观众的反感。

  • 标签: 话剧艺术 台词 话剧演员 综合艺术 产生过程 基本功
  • 简介:瓦尔德兹作为奇卡诺族的代言人,在其创作的戏剧中始终潜隐着隔膜的主题。通过戏剧展示了由于美国主流社会对奇卡诺族的歧视压制,而导致的生存在与其他种族之间、族群内部的阶层之间以及家庭内部的隔膜中韵奇卡诺人的困境与情感痛苦,反映了奇卡诺族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

  • 标签: 瓦尔德兹 戏剧 主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当下中国的学术语境里,对"戏剧"一词的理解,狭义等同于英文drama。中国称谓的"话剧",广义还包括中国戏曲、日本歌舞伎、朝鲜唱剧等东方国家的民族传统舞台演出形式,这样的提法在近几十年中约定俗成,学术上的源头大约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由谭霈生先生撰写的"戏剧"总条目。不过,同样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的周贻白先生(1900—1977)生前一直不主张将"话剧"列入"中国戏剧"的讨论范畴。早在1936年,他就在其最早的两部戏剧史著作之一的《中国剧场史》②中明确指出:

  • 标签: 话剧 称谓 发明者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剧场史》 中国戏剧
  • 简介:《蒋公的面子》(以下简称《蒋》剧)是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2009级本科生温方伊编剧、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吕效平导演的一部舞台剧作品,该剧曾于2012年5月17日、18日作为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献礼剧首演,后又于2012年11月-12月加演30余场,如今已与五矿地产南京有限公司签约、于2013年1月13日作为“五矿南京业主年终答谢会”的公演剧目,跨出了校园走进了社会公演的新阶段。

  • 标签: 面子 南京大学 话剧 影视艺术 本科生 艺术系
  • 简介:摘要话剧在我国的发展史已有70年。话剧作为艺术,想要获得良性的发展,需要创作者以及演员们的真切付出的。本文主要通过戏剧主题的选择以及演员结构的变化,来浅析话剧的目前发展趋势。

  • 标签: 话剧,导演,话剧主题,演员结构
  • 简介:通过瓦格纳的生活历程和他对爱情、婚姻、女性等方面的表述,探讨其爱情理想和现实的差异,剖析他在戏剧中对爱情、婚姻、女性所呈现的表述方式和隐含的精神实质,进而阐述他的理想观念。

  • 标签: 瓦格纳 乐剧 生活 女性 爱情 婚姻
  • 简介:电视剧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成为跨国文化传播的一个主要渠道。韩国电视剧创作人员深谙此道,创作电视剧时十分注重跨文化传播。韩国在唐宋时期吸纳了中国儒家文化,因此韩剧往往以儒家文化为其核心,所反映的"家"文化其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一致。同时,韩剧还融合现代异质文化,以呈现文化的多元性。本文以韩剧《新妓生传》为例,通过对该剧家居文化的展示,来表现韩剧反映的"家"文化的特点。

  • 标签: 韩剧 新妓生传 家居文化 “家”文化特点
  • 简介:2012年岁末,由徐铮、黄渤、王宝强联袂主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一经上映变异破竹之势横扫贺岁档,并击败其他大投资大制作的电影取得了国产电影的票房奇迹。这个结果一方面使电影创作者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类型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使得"草根文化"与"屌丝逆袭"成为大街小巷、报纸杂志热议的社会话题。在影视剧中也不乏草根文化的频频出现和"屌丝逆袭"的故事,为什么影视剧如此青睐草根文化?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屌丝逆袭"的故事?这需要从影视剧的市场需求和观众的审美心理以及电影类型片的制作机制三个方面来分析。

  • 标签: 草根文化 屌丝逆袭 市场需求 观众心理 类型片制作机制
  • 简介:近些年来,家庭伦理剧由于关注现实、贴近人心,因此占据了各大卫视电视剧黄金播出时段的半壁江山,许多作品成为了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据笔者观察,在形形色色的伦理剧作品中,男性形象的刻画总是处于边缘地位,进而导致男性地位相对失衡,乃至于缺失。这种失衡与缺失,既突出了当代家庭伦理剧的一种单向的审美尺度,也折射出世俗社会中对性别差异认知的悄然变迂。

  • 标签: 家庭伦理剧 男性形象 失衡 播出时段 边缘地位 审美尺度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南戏和元杂剧都曾有过许多负心汉戏,但二者却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本文从文化土壤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比较、阐释,努力揭示二者异同,并启发人们思考构筑新时代婚姻道德观念体系。

  • 标签: 南戏 元杂剧 负心汉戏 文化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