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社会诗学是人类学用以检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和撰述风格的一个关键概念。诗学是社会行为,也是社会展演的方式,它既在文本之中,又在文本之外,为我们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事件的真实性和共通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阐释或解读某种文化模式的途径。本文细致梳理了“社会诗学”这一概念的来源和演变,阐述其普遍性、文本性和情境化的三个特性,并说明“诗学”的知识范式对于文学和人类学跨学科研究的作用、方法和意义。

  • 标签: 人类学 文本 社会诗学 诗学功能 诗性智慧
  • 简介:认知诗学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诗学流派,是西方诗学的新生儿。在西方诗学两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潜藏着一条逐步深化的世俗化的线索,本文探讨认知诗学与西方诗学的承继关系,认为认知诗学的兴起进一步推进了西方诗学的世俗化趋势。

  • 标签: 西方诗学 认知诗学 世俗化
  • 简介:1519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一部有关理想社会的游记体小说《乌托邦》,尽管后来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心血来潮的遐想,但是乌托邦作为文学创作传统在西方得到了延续。至于中国的乌托邦文学.张隆溪认为:“在陶渊明之后。传统中国文学写桃源的诗文虽然很多,却少有人从理想社会的角度进一步发挥其寓意……由此看来,中国虽然在西方传统之外提供了一种乌托邦的概念,但并未形成一个乌托邦的文学传统。”如果从理想社会的细致描写上来看。的确如此,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部分作家对精神原乡的构想无疑丰富了文学中乌托邦现象的思考。沈从文的《边城》即是一个典型文本。

  • 标签: 《乌托邦》 《边城》 乌托邦文学 诗学 想象 理想社会
  • 简介:马一浮平生很少著书立说,除为尊长亲朋作铭志序跋、为门人问学作答疑解惑外,几无夫子自道之著述。盖以圣言之外,更无二谛,往哲先贤均已道尽,故诗乃马老平生直摅胸襟的自著之辞,尝日:“后世有欲知某之为人者,求之吾诗足矣。”

  • 标签: 诗学思想 马一浮 著书立说 著述
  • 简介:最近西方的理论主流从下述表述中可见一斑:“反理论”(againsttheory,纳普与迈克尔斯),“后一理论”(post—theory,吉勒里、麦奎兰以及卡鲁斯与赫伯雷希特),“理论之后”(AfterTheory,多切蒂、伊格尔顿以及简·艾略特与德里克·阿特里奇)。我们可以用“理论之后”来概称这一潮流。本文的任务是考察西方主流理论界这一动向,并引出对当下中国诗学发展的思考。

  • 标签: 中国诗学 伊格尔顿 诗学发展 迈克尔 德里克 艾略特
  • 简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笔者发现了吴兴华在燕京大学就读时所写的本科毕业论文,该文系用英文写成,就笔者所知,这可能是目前吴兴华的诗论作品中最为详实和重要的一篇,从中可以看到吴兴华比较全面的诗学观念

  • 标签: 本科毕业论文 诗学观念 吴兴华 旨趣 燕京大学 诗论
  • 简介:本文以"诗人批评家"的特质,探究痖弦诗学,凸显他敏慧的眼光、历史纵深的学养。论述根据痖弦所著《中国新诗研究》(1981)、《聚伞花序Ⅰ》(2004)与《记哈客诗想》(2010)三书。痖弦主张诗批评的第一要义是诠释作品,第二要义是探照出创作趋向;其批评特色展现在大坐标的衡鉴,以及对诗的抒情本质、社会意义的思省。

  • 标签: 诗人批评家 痖弦 诗学 抒情本质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玛乔瑞·帕洛夫就是美国现代诗人眼中的守护者,引领着现代诗歌创作的发展。如果没有帕洛夫诸多关于先锋派诗歌艺术的专著与论文,当代先锋诗歌在美国学界的成功是不得而知的。她是当今最权威也是最前沿的先锋派诗歌阐释者和理论家。早在20年前,她就出版了《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这部我们不可不读的入门之作。20年过去了,这部著作仍然同我们今天的时代紧密相连,指引着新时期新文学的研究方向,是一部不会被遗忘的学术经典。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激进的艺术 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 先锋派诗歌
  • 简介:钱谦益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文人士大夫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作为政治家,他有过变节的耻辱,亦有反清复明的义举,作为诗人,他是明末清初“领袖两朝”的文坛领袖,并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诗学体系。本文从他一贯充满矛盾的思想(主要是儒学)分析在此背景下的诗学,以及其思想和诗学对其做出的降清、复明等政治抉择的影响。

  • 标签: 钱谦益 思想 诗学 政治
  • 简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接受理论,如阅读现象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接受论以及读者反应批评等等。这些理论一反传统的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研究方法,主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重新定位,并构建起以读者为中心的全新的文学理论体系。

  • 标签: 中国文论 诗学史 文学接受理论 邓新华 古代 教授
  • 简介: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是以吴中诗学传统为本位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质。《列朝诗集》有意识地以流派之中吴中籍诗人的多少,和宗旨纲领是否合于吴中诗学传统,作为标准,来评价和定位明代的各种诗学流派;并且整理出了一条完整的吴中诗学发展脉络,以之为明代文学发展的主线和正脉。

  • 标签: 钱谦益 《列朝诗集》 吴中诗学本位
  • 简介:孔子在诗学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使我国古代文艺思想走上理论化道路,影响着历代文人的创作。杜甫堪称儒家思想与诗学的成功实践者。笔者以儒家诗学观为基点,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两方面来分析杜诗成就。思想性主要表现为忧国、爱民,艺术性表现为对"情"的把握,语言的锤炼,对律诗的发展等。

  • 标签: 诗学 杜诗 思想性 艺术性
  • 简介:诗歌去了,诗学来了,关于海子的诗学刚刚开始。走进《亚洲铜》,走进海子的领地,捡起沙滩上的自鞋子。诗中诗人将死亡充斥,并赋予其苍凉气息。诗人背负着历史的沉重,挽起了“爱”与“恨”的情缘,用情感的复沓撞击历史的日寸钟,激起读者无限的感伤与遐想。对《亚洲锕》的诗学解读,打开了解读海子诗歌的大门。解读海子刚刚开始,让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吧!

  • 标签: 《亚洲铜》 海子 诗学
  • 简介:本世纪以来,认知诗学发展迅速,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为进一步推动认知诗学深入发展,四川外国语大学和中国认知诗学研究会(筹)将于2013年10月31日一11月3日在重庆召开首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PeterStockwell,MarkTurner,GeoffHall(LanguageandLiterature主编),JoannaGavins,GerardSteen,ElenaSemino,ElenaSemino等国外知名学者将应邀与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认知诗学 中国 知名学者 外国语大学 诗学发展
  • 简介:首届认知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认知诗学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10月31日-11月3日在重庆嘉陵宾馆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来自英、美、荷兰等国和国内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一百多位专家和教师、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认知诗学 中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简讯
  • 简介:《桃花扇》题辞内蕴丰富,从辑出的八十三家四百首题辞来看,联章绝句为主要题辞形式。题辞一开始便受到前代怀古诗和咏史诗的影响,而且早期题辞在表达程式、写作手法及用典等方面影响了后来者的创作。题辞在整体上是与咏史诗更接近的诗歌类型,它们的表现方式、意象群相似;而对剧中人物的探讨则与怀古诗相似,在对人物行为的描述中加入诗作者的判断与情感。

  • 标签: 桃花扇 题辞 文体研究 接受史
  • 简介:20世纪初俄国的“先锋艺术”作为雅各布森语言诗学研究的首要思想资源,是激发其诗学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先锋艺术所关注的“语音和意义”、“时间和空间”、“现实主义”等问题,也都成为雅各布森诗学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并对其结构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雅各布森 语言诗学 俄国先锋艺术 语音与意义 时间与空间 现实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上了日程,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资源了,学校和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教材成为作者、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特别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不断地更新,对教材不断补充、拓展、创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文章试图从增添学习的“快乐因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习材料的应用性;增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改造教材。

  • 标签: 改造 转变 增添 快乐 学习方式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