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礼教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我们每个入的自觉,“为仁由己”。“仁”就是一个人具有同情之心、恻隐之心。但是“仁”更重要的含义是对自己的约束。孔子主张通过“礼”的教化,培养一种“仁”的品德。

  • 标签: 礼乐教化 儒家 “为仁由己” “仁” 恻隐之心 “礼”
  • 简介:一部中国音乐文化史,实际上由礼乐与俗乐两条主导脉络构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从宫廷、各级官府到民间,乐在既有社会功能和实用功能,又有审美、娱乐、教育诸种功能的多种功用下贯穿前行,如此架构硕大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用乐体系。乐既反映和表达人的情感,也显现用乐的多种功能性意义。乐本无所谓礼与俗,当乐与礼制相须且固定为用形成常式与风格,成为“为用”理念下的定势,中国的用乐传统由此形成两大主导脉络或称两大体系,即礼乐和俗乐。有了礼制用乐方显俗乐意义,没有礼也无所谓俗。礼乐代表“国家在场”,俗乐对应世俗人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对“国家”无意识,可以尽十榭予发宣泄,只有在特定场合才会感受到其国家与礼制因“必须”而存在,周公开国家意义上功能性用乐分类的先河。本文对学界既有撰史方式和理念进行反思,认定中国音乐文化史其实应该是由礼乐与俗乐两条主导脉络共同架构而成。

  • 标签: 周公制礼作乐 功能性 礼乐 俗乐 国家礼制用乐 民间礼俗用乐
  • 简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影响了东亚地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一诗,便体现了附近国家夸耀本国所拥有汉文化的夸耀之情。但是关于此诗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有日人滕木吉说,越南人胡季雄说,明人吴伯宗说,明初日本使者说。笔者今对诸说进行考证,力求找出该诗来源。

  • 标签: 吴伯宗 胡季犛 衣冠唐制度 礼乐汉君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与古典,其实并非山与山的对峙,二是河与河的融汇。在不同的时代流域里,现代与古典并不是关于历史的界定,而是一种生活,一种情怀,一种精神姿态。

  • 标签: 古典 雅韵 清流 现代 情怀
  • 简介:文章对王光祈与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对中国音乐文化思想特性研究共同点,以及这些文化思想特性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所具有的当代文化意义进行初步的阐释。

  • 标签: 根本思想 礼乐 儒家文化 基督教 汉学 中西音乐
  • 简介:苏东坡的墨宝之所以珍贵。以其自幼抄写佛经有关,长时期的抄经使东坡深得佛家“戒、定、慧”之精妙圆融,因而字里行间浸润着禅学的品性修养,这是“苏体”“尚意”的神韵。文人们评价赞叹说,东坡的行书温润不俗。如华严法界,丰腴而有禅机。恭敬自然,笔墨伺候。潜心向佛,随缘随意。这就是东坡书法与山川佛寺的微妙契合!

  • 标签: 苏东坡 佛教寺院 六榕寺 广州 文化 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