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胶质细胞因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免疫细胞而成为青光眼免疫学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其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的双重作用归因于它对一系列病变做出反应后所能合成和分泌的物质不同。因此我们就视网膜胶质细胞的青光眼免疫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展望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 青光眼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活化在急性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取C57BL/6小鼠原代RGC与小鼠胶质细胞BV2细胞共培养或单独培养,建立体外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模拟体内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复氧时间分别设为6 h、24 h、36 h、48 h),使用胶质细胞特异性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免疫荧光染色评估BV2细胞活化程度;采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RGC的细胞活性;应用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RGC凋亡率;通过半定量逆转录PCR、Western印迹、细胞免疫荧光检测BV2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与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的mRNA及蛋白水平;应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染色试剂盒检测BV2细胞中caspase-8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V2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应用TLR4干扰RNA(siRNA)转染和caspase-8抑制剂阻断相应通路,对比TLR4、NLRP3的表达、caspase-8的活性变化、IL-1β含量的差异以及共培养RGC的细胞活性变化。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GC与BV2细胞共培养下,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OGD/R模型中BV2细胞iba1表达增多,BV2细胞显著激活。RGC与BV2细胞共培养下,OGD/R模型中RGC的凋亡率(71.1%±3.2%)高于RGC单独培养下OGD/R模型中RGC的凋亡率(35.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P<0.01)。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BV2细胞单独培养下,OGD/R模型中BV2细胞TLR4、NLRP3表达显著增加,其mRNA水平均随复氧时间延长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45,72.74;均P<0.01),且在OGD/R复氧24 h时达到峰值(TLR4 mRNA与对照的相对比值为2.83±0.23,NLRP3 mRNA与对照的相对比值为3.12±0.27);caspase-8的活性也随复氧时间延长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7,P<0.01),且在OGD/R复氧24 h时达到峰值(与对照的相对比值为2.92±0.31)。应用TLR4 siRNA转染BV2细胞后其caspase-8的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应用caspase-8抑制剂并不影响BV2细胞中TLR4的表达上调,而OGD/R作用下BV2细胞分泌的成熟IL-1β在caspase-8抑制剂干预下显著减少(由3.52±0.55降低为1.39±0.37,t=7.19,P<0.01),同时NLRP3的表达量在caspase-8抑制剂干预下显著降低(由2.79±0.23降低至1.37±0.19,t=9.37,P<0.01)。OGD/R模型中,与TLR4 siRNA转染BV2细胞共培养的RGC细胞活性为74.5%±1.2%,与经caspase-8抑制剂处理BV2细胞共培养的RGC细胞活性为62.8%±1.5%,均高于与对照BV2细胞共培养的RGC细胞活性(36.7%±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0,6.83;均P<0.01)。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促使胶质细胞活化,激活TLR4-caspase-8-NLRP3炎性反应小体信号通路,介导RGC死亡。(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2-40)

  • 标签: 高眼压 再灌注损伤 小神经胶质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死亡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
  • 简介:摘要胶质细胞是定位在神经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与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肺脏中的尘细胞一样。细胞功能由自身性质(结构决定功能)和所处位置决定。因为视网膜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所以眼睛是大脑的延伸。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视网膜,他们作为机体非常重要的司令部,其周围胶质细胞的功能在普通巨噬细胞的基础上,有诸多特性。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哨兵",发挥免疫监视、免疫防御、神经毒性、促进神经突触形成,以及突触修剪等功能。胶质细胞因其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有代表性的免疫细胞而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其神经保护与神经毒性的双重作用是由于应对不同病变所合成和分泌的物质不同。目前,关于胶质细胞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尤其是视网膜中的胶质细胞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综述对胶质细胞视网膜疾病和涉及眼部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待解决问题进行梳理,希望对深入研究胶质细胞的功能提供帮助。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疾病 视网膜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细胞在急性光诱导小鼠视网膜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将30只雄性ICR白化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光损伤组和胶质细胞清除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光损伤组在15 000 lx白光下照射20 h;胶质细胞清除组在白光照射前先持续5 d腹腔注射分子抑制剂PLX5622,随后经15 000 lx白光照射20 h,继续注射3 d PLX5622后于次日取材。所有动物在取材当日,先运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视网膜功能,随后摘取眼球,OCT包埋眼杯,进行冷冻切片,或者剥离视网膜。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TUNEL染色等方法观察小鼠视网膜损伤程度及胶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实验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运用15 000 lx白光照射白化小鼠20 h,可获得视网膜功能损伤和光感受器凋亡的稳定模型。ERG反应的a、b波振幅统计结果显示,光损伤组光感受器和双极细胞出现功能障碍,且TUNEL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多(P=0.035),激活的胶质细胞亦明显较多(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清除胶质细胞组外核层和外网状层的胶质细胞较光损伤组少(P=0.027),CtBP2信号和PKC-α信号较强,外节长度维持在正常水平(P<0.001),但ERG反应b波振幅和TUNEL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除胶质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并挽救视网膜功能。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光损伤 变性 光感受器 免疫激活 视网膜保护
  • 简介:摘要人类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是导致世界上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导致视网膜光感受器变性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但充当视网膜固有免疫监测作用的胶质细胞,在多种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的视网膜变性早期即发现其活化反应。这些活化的胶质细胞参与吞噬变性的视杆细胞碎片,还产生了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细胞毒性物质,加重了临近健康光感受器细胞的死亡,提示胶质细胞的活化在光感受器细胞变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大量研究证实,一些药物通过干预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可以预防或减轻神经元的死亡,减缓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望成为治疗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新的选择。

  • 标签: 小神经胶质细胞 眼疾病,遗传性 综述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年龄、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疾病。炎症反应在AMD的发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副炎症反应介于基础水平和经典炎症反应之间,对于维持组织稳态有重要作用,副炎症失调则表现为慢性非可控性炎症。近年来,大量研究聚焦于AMD发病机制中慢性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及意义,其中小胶质细胞功能失调发挥重要作用。各种因素引起的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均可导致副炎症反应失调。本文就AMD中视网膜胶质细胞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综述,以期探讨视网膜副炎症反应失调在AMD发病中的作用。

  • 标签: 黄斑变性 副炎症反应 视网膜 小胶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本问主要对于中性粒子细胞视网膜肿瘤(RB)之间相关性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时间为2011年6月--2021年6月,在这一年多时间内,在我国进行治疗的患者为60个。同时在此基础上主要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比较两个组的实验性指标,然后在此过程中采用Logistic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次比较了二组患者之间的基本材料,这些基本材料主要包含了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淋巴细胞等相关因素的比较,而且他们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差异( P1,P

  • 标签: 肿瘤 诊断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会导致微血管损伤、炎症进展和新生血管出现,是造成视力损伤的重要原因。在这些病理过程中,视网膜胶质细胞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们用途广泛,与各类细胞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视网膜内环境稳定并限制疾病进展。因此,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增生几乎是所有视网膜疾病中普遍存在的反应。其中,胶质细胞和Müller细胞作为两种主要的内源性视网膜胶质细胞,彼此影响、共同作用甚至相互依存,能够通过不同反应发生形态及功能转换,决定视网膜的损伤程度。这些反应不仅关乎疾病进展程度,也对维持神经元及光感受器存活至关重要。了解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小胶质细胞与Müller细胞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有望为寻找更具有针对性的早期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 标签: 小神经胶质细胞 Müller细胞 综述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 作者: 费文静 王文保 谢欢欢 闫婧 杨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中医药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南京 210008
  • 简介:摘要胶质细胞不同于巨噬细胞,具有独特的起源和作用。在胶质细胞瘤中,胶质细胞在调节肿瘤免疫状态、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破坏血脑屏障及降低治疗敏感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在胶质细胞瘤的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联合针对胶质细胞的疗法也已成为具有临床前景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脑肿瘤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细胞瘤眼底表现等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200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例(12只眼)临床确诊为视网膜细胞瘤患者,整理记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及分析瘤体大小、位置,眼底表现,退化类型等。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确诊年龄5~39岁,中位数为14岁;单眼发病8例,累及双眼2例。最常见首发症状为斜视4例,其余为视力差、眼前黑影或遮挡、体检发现异常。瘤体平均最大基底径为5.70 mm(范围2.69~8.69 mm),平均厚度为2.28 mm(范围0.61~3.76 mm)。12只眼均为单灶瘤体,后极部瘤体5个,中周部瘤体5个,周边部瘤体2个。眼底表现:10个瘤体为半透明视网膜占位病变,11个瘤体内含有钙化团,12个瘤体周围均伴边界明显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6个瘤体伴脉络膜萎缩改变。退化类型:1型瘤体2个,2型瘤体1个,3型瘤体9个,无4型瘤体。1例患者对侧眼合并视网膜细胞瘤,基因检测提示RB1基因突变。平均随访28.7个月,所有患者瘤体均稳定,无恶性转化表现。结论视网膜细胞瘤是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视网膜肿瘤,具有半透明视网膜占位病变等特征性眼底表现,应予以定期随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26-530)

  • 标签: 视网膜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 基因检测 随访研究 视网膜细胞瘤
  • 简介:如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元一样,视网膜细胞(以下简称节细胞)的轴突损伤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促进神经生长的营养因子,并存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可利用周围神经为中枢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众多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周围神经移植技术,诱发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质及视网膜中枢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视网膜和视神经,已成为广泛应用

  • 标签: 视网膜节细胞 轴突再生 哺乳动物 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人类通过阳光和人工光源的照明实现"看得见"的基本功能。外界光穿过眼前部透明屈光介质后进入视网膜,通过视循环完成光电转化,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至大脑视觉中枢。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工光源的增加,光辐射对视网膜的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视网膜光损伤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光损伤视网膜感光细胞、色素上皮细胞以及胶质细胞后导致的活性氧增加、脂褐素累积、炎症激活等病理变化,以期为未来预防及延缓视网膜光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57-60)

  • 标签: 光损伤 视网膜 感光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胶质细胞
  • 简介: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中央临床学院糖尿病系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眼部也存在免疫细胞。这一发现有望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疗法。研究人员发现具有抗病功能的免疫细胞——调节性T细胞存在于人的视网膜中,而调节性T细胞可以修补受损的视网膜血管。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免疫细胞 眼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性视网膜病变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正>病例1:男,6岁,住院号1650。1991年11中旬其家长发现患儿右眼红、疼伴视力下降。经当地抗炎治疗无好转,半月后到某医院臆断为“全眼球炎并前房积脓。”收住院使用大量抗生素,10天后症状加重,视力丧失,前房出血,因治疗无效,自动出院。回当地间断抗炎、止血2月无效。再回上述同一家医院眼科住院,诊断同上,治疗18天仍无效,建议作眼球摘除术,家属不同意而出院。回家未作特殊处理。1992年5月4日患儿眼球及前额部痛剧,来我院就诊,检查见患儿右眼视力丧失,眼部充血,眼球突出,运动受限,角巩缘周围可见多个小圆形蓝色隆起,角膜组织内全部为新生血管,前房大片积血,内眼无法窥清,眼压7.5/4=4.05kPa。追问病史,其母述起病初期瞳孔区有明显黄色反光,入院臆断:(1)视网膜细胞瘤?(2)继发性青光眼;(3)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球摘除术 前房出血 继发性青光眼 前房积血 视神经孔
  • 简介:视网膜结构复杂,主要由神经细胞及围绕其周围的胶质细胞组成。深入研究其细胞定量分布和排列并掌握它的规律,对认识视网膜组织的起源发展和形态学结构特点,以及揭示视觉和某些视网膜疾病的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网膜 神经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 定量分布
  • 简介:英国科学家在治疗失明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在实验室培育出眼睛的一部分、视力的关键部分——光敏细胞.这些细胞被注入到老鼠体内,在其体内生长正常,并形成了大脑与眼睛之间的关键连接.在五年内,有望对第一位人类患者进行治疗,这也将最终为数百万的失明患者复明铺平了道路.研究者罗宾阿里教授说即使是少量的细胞移植也会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引起失明最常见的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病人将会因此获益.该技术会影响六十万以上的英国人.由于人口老龄化,在今后的25年内黄斑变性的患者会增加三倍.

  • 标签: 恢复视力 盲人恢复 移植盲人
  • 作者: 魏文斌 周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摘要视网膜细胞瘤(RB)的治疗已经到了挽救生命的同时挽救视力(life-saving and vision-saving care)的阶段。既要提高RB患儿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也要保留眼球,提高生活质量。诊断不及时,不恰当的治疗,都会引起RB复发、向眼外蔓延和转移,保眼率降低,生存机会减少。随着对RB治疗的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如何正确选择、评价这些治疗方式,对RB患儿采取最安全有效的规范化治疗,达到远期治愈的效果,是临床医生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 标签: 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 规范 述评
  • 简介:摘要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由于肿瘤微环境天然的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的生长、转化和迁移,传统的治疗手段一直收效甚微,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胶质瘤相关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GAM)作为脑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进展和调控抗肿瘤免疫反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就GAM来源、招募、极化和在胶质瘤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胶质瘤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小神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