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引言关于善导所说的忏悔,已有很多先行研究,各自皆有重要的发现。不过,关于善导所说忏悔的背景及其时代性,虽多见指出其与天台智颉及道绰、迦才之接点,但与其他文献之接点却不大有所指出。此外,多见以《往生礼赞》及《般舟赞》为依据之梳理,而关于《》所说之忏悔,则尚未进行详细分析。因此,本文概观与善导几乎同时代的道世之《法苑珠林》所说忏悔说之特征,在此基础上,就善导《》所说忏悔之内容及其独特性,试作考察。

  • 标签: 忏悔 法苑珠林 时代性 往生
  • 简介:食知性如果有人说:“我们可以从观察一个人吃食物时的姿态仪容和喜好,得知他的本性。”你同意吗?

  • 标签: 生活 仪容 个人 人性
  • 简介:<正>立夏今年春天,温度一直低于往年水平线,仿佛把这个春天的档期拉得格外长,总是沉溺在过完了还有的幻觉里。橙黄魏紫悉数开过,每一年都是西洋杜鹃来为春天谢幕。蔷薇,是独有的犟性子,立意把花期横跨两季,从暮春开到初夏。立夏是春天的休止符,季的交响乐也终于翻到了夏天的乐章。一到立夏,就会想起杜甫的两句好诗——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田畴野畈间,所有的庄稼植物绿意葱茏着。小麦出穗扬花,像是听到了一声哨响,葱青的芒刺统一戳向天空;池塘里陆续浮起苍青色荷叶,偶有风来,一波递过一波,微微地荡;青蛙鸣叫,蚯蚓拱泥……这么看,初

  • 标签: 洋杜鹃 魏紫 鸡头菜 郁郁累累 丝丝缕缕 在乡下
  • 简介:1.叩问投小石于你的波心那是时间的叩问夏的繁华在蝉的哭泣中消逝枯黄是秋荷宿命的开始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等待春天的八十一片花瓣过了冬至,阳光便步步后退而寒冷步步逼近。缩手缩脚躲在屋子里,仿佛是冬天的囚徒。借助电脑与寒冷对抗,惊喜地发现了一种极其雅致的化解严寒的方法———《九九消寒图》。关于交九,我是知道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曾听过村里的老人说起过这样的谚语。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其实最关的地方不在远方,不在你走过的路,而在当刻当地你所站的地方,因为不管经过多少花园,你失去的是你的识执,你的心并未失去,只是被美丽或不美丽的迷惑,所遮埋了。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庄严净土分第十》

  • 标签: 宗教 佛教 佛经 信仰
  • 简介:<正>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庄严净土分第十在薄雾的清晨,我们走过繁花盛开的花园,已然是初春了,花园里微微流过一阵香气。春天的花园有非常之美,远远看是千针万绣的一幅图画,近,则色彩一一从图里跳跃出来,我们着在花上,春天是一朵花;我们立在园中,春天是一花园;

  • 标签: 花园里 一朵花 无所住 就是你 法身非相 图里
  • 简介:我收割了我的父亲放下未喝完的面食开水药粒流干血,流干泪一口气撑着,从医院回到老屋等我收割。等我拿无边的黑做最后的孝敬等我装殓他干瘪的身体,干净的灵魂父亲熟了。熟得很透父亲是我土地上的一株麦子我把他收割完,又把这粒种子交给黄土。

  • 标签: 秋雨 父亲 收割 黄土
  • 简介:先秦时代"法"的概念内涵相当宽泛,黄老道家的经典文献《黄帝》既强调以"法"来维护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又强调通过"刑"与"令"对社会进行规制与调控。君主能通过"法"与"刑"、"令"的综合运用来"案法而治",从而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天下大治"的境界。《黄帝》具有一种综合性的法律治道观。

  • 标签: 《黄帝四经》 综合法律观
  • 简介: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重要考试项目,永隆二年以后,明进士二科始,并分别于当年和开元二十五年以诏令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定制。标准一般为"每"和《老子》五。但在试贴的发展过程中,"孤章绝句"、"倒拔"等弊端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以诗赎的现象。地位在"三项试"考试制度中地位不高,不仅是重背诵而轻经义的结果,同时还受到科举取士重诗赋、官员选拔重进士出身而轻明出身的影响。

  • 标签: 科举考试 帖经 弊端 赎帖 诗赋
  • 简介:讲堂。通篇形成左上部与右下部之板块性对比,左上字大,线粗,方笔为主,挥洒开张,雄强而磅礴。右下以圆笔为主,字小而流畅。"在""五"二字,三横方向各异;两个"帝"字,两种状态;三个"画"字,三种生命性格。右军造形能力再次如有神助矣。右军欲摹取汉画,可知其绘画水平颇有自信,启示今人书家须有多方面素养。

  • 标签: 《十七帖》 批注 张旭 绘画水平
  • 简介:<正>十三本《孟子》旧题宋孙奭撰,前人据《朱子语录》、《灌园集》已辨其伪,实为宋代乡间俗师所作.伪征引典籍多有与今本不合者,余嘉锡《库提要辨证》卷二《经部·书类》“孟子正义”条据《古逸丛书》所刻卷子本《琱玉集》证伪引《史记》数条原出《琱玉集》,证据确凿.伪疏附於十三本下既久,历代刊刻印行相沿至於今,流传极广.阮元《十三校勘记》、焦循《孟子正义》对伪文夺文误字虽

  • 标签: 十三经 孟子正义 举正 《史记》 注疏 标点本
  • 简介:对于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相信很多人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一首富有特色的“肖像诗”,诗歌以饮酒、醉酒为主题,把长安的八位社会名流写进一首诗里,八人的醉态不同,但无不出尘拔俗,充分展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张旭就是这八人中比较重要的人物。

  • 标签: 古诗 张旭 《饮中八仙歌》 赏析 流畅
  • 简介:张旭(675-759)。宇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初仕常熟县尉.后至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张旭生于书香门第,他的母亲陆氏是初唐书法名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自幼喜好书法,青年时期诗文名重一时,被称为“吴中士”之一。他与“吴中士”的另一位贺知章相友善,他们二人常一起说文论诗。染毫作书。不论人家厅馆墙壁及屏幛,。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鸟飞,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嘉泰会稽志》)。

  • 标签: 张旭 草书 《古诗四帖》 笔墨 笔法 用笔特点
  • 简介:沈曾植(1850-1922)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曾一度奉劝康有为“勿言政事,宜以金石陶谴”,而后康有为写成著名的碑学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虽然沈曾植在书法实践方面碑帖并举,甚至碑刻经典无所不临,而且成就斐然,但是他仍然未为碑学所囿。而成为碑学最早的反叛者之一,积极为派书法张目,为民国碑帖融合书风的发展甚至近现代派书法发展作了理论上的铺垫。

  • 标签: 沈曾植 反叛者 碑学 《广艺舟双楫》 帖学 清末民初
  • 简介:唐代前期佛典引用了不少《切韵》佚文,据统计有144条。从文字、注音、释义三方面对这些佚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切韵》原书的某些特点,也可以看出唐人修订《切韵》的路径和方法,揭示出“增字、加训、刊谬”的具体情形。

  • 标签: 切韵 佛典经疏
  • 简介:本文对藏族传统造像典籍作了初步探讨,尤其对“三一碗”成书的时代及其于何时被译成藏文的问题作了考证。

  • 标签: 造像艺术 “三经” “一疏”
  • 简介:《论语义》的玄学倾向引入注目,引发的玄儒关系问题至今仍存争议。仁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以《论语义》仁论为考察视角,可从哲学层面窥测玄学对皇侃经学思想的实质性的影响。皇侃会通玄儒,在仁的内涵上以儒家“仁者爱人”的传统观念为价值取向;在仁性主张上则以玄学本体论及性分说为哲学依据,并将行仁为用、仁性为体的玄学体用融入、贯彻在其仁论之中。仁非全德,仁性圆足的体仁者虽可达到仁的至高境界,却难以企及体无的圣人之境。

  • 标签: 《论语义疏》 玄学体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