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阳高民歌独特的艺术特征源于阳高方言的沃土,本文试从“方言学”的角度,分析阳高民歌中声母、韵母的特点以及字调对旋律的影响,探索阳高民歌和方言之间的联系。

  • 标签: 阳高 阳高民歌 阳高方言
  • 简介: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近二十年来宿迁方言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关注宿迁方言中差异的现状。其次,对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分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最后,总结相关研究的特点及不足。

  • 标签: 宿迁方言 中原官话 江淮官话 综述
  • 简介:莲花方言的比较句分为平级句、胜过句、不及句、极比句四种类型。本文将莲花方言的比较句与普通话比较句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得出了两者之间的一些异同之处。

  • 标签: 莲花方言的比较句 平级句 胜过句 不及句 极比句
  • 简介:方言属藏语三大方言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较完整地保留有古老的敬语词,但生活在康巴地区的藏民族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敬语的人并不多,使用范围也单一,而且在使用敬语的过程中存在误用现象;在交际中,除了使用口头敬语外,还会使用到非语言的敬语-手势(肢体)敬语,语言敬语和非语言敬语的使用充分体现出了康巴人的尊人卑己、谦恭礼貌的传统美德。

  • 标签: 康方言 敬语 误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赣方言的综合研究、语音研究、词汇研究以及语法研究等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简述,罗列了与赣方言相关的研究文献。

  • 标签: 江西 方言 简述
  • 简介:新谷老谷昔时相亲,娘家要打探的,无非三大项:女婿兄弟多寡,房屋田产几多,公婆为人如何。媒婆总说男方的好,就其中的田产而言,对那过得去的,说有新谷接老谷,对那较富裕的,说有新谷压老谷。新谷老谷,其实原话是“新禾的谷、旧禾的谷”,口头表达时简略了。往昔谷是农家的命根子,视谷为神,有犯了五谷不得救的说法。农民造新房,屋梁上系红幡,布中间缝个棱形的兜,

  • 标签: 上系 临高 方言俗语 口头表达 给你 煮干
  • 简介:长垣方言的副词“很”使用频率极高,它不仅可以修饰性质形容词,还可以自由地修饰动词性成分,也能以结构助词“嘞”为标志作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的补语。“很”作补语时,表示程度高,修饰性质形容词及动词性成分时,不表示程度高,而是语气副词。

  • 标签: 长垣方言 副词
  • 简介:太原方言的“的”用法复杂,其中“的”字单用与“的的”“地的”连用时的用法又各不同,本文试对不同“的”的读音及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太原方言“的”主要有[t藜揲21]、[ti45]两种,另有个别读作[ti藜揲2]。语法功能上可以做结构助词、动态助词,有表能愿、趋向等语法意义,还能作代词的构词语素等。

  • 标签: 太原方言 “的” “的的” “地的”
  • 简介:成都方言里“儿”缀同时包含“儿尾”和“儿化”,且“儿”缀现象十分丰富。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见解,通过收集语料来对“儿”类后缀进行探析。文章首先对“儿化”“儿缀”“儿尾”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分别从“儿化”与“儿尾”两个方面对成都方言名词性后缀“儿”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最后归纳出成都方言儿缀的特点和功能。

  • 标签: 成都方言 儿缀 儿化 儿尾
  • 简介:云南民族众多,语言各异,但汉语方言是云南各地的通用语言。文章在分析构建云南方言档案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依据、技术路线、操作过程等层面对云南方言档案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

  • 标签: 云南方言 档案 构建
  • 简介:文章分析了宁武方言的三种构词形式:复合式、重叠式和附加式。复合式有联合型、主谓型、动宾型、偏正型和补充型等五种基本结构类型;重叠式比较丰富,有重叠式构词和词的重叠等形式;附加式主要有前缀"圪""日""忽"和后缀"子""儿"。

  • 标签: 宁武方言 构词形式 复合式 重叠式 附加式
  • 简介:“尅”字,是一个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方言词,多出现于皖北、苏北、鲁南方言中,在普通话中却不是很常见。相对于语音、语法,词汇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方言词汇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尅”字的来源、意义、功能用法等方面着手,对“尅”的语义角色分析作进一步的解释,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动词的性质。

  • 标签: “尅” 语法功能 语义角色
  • 简介:荆楚方言中的动词“搞”的理性义大致可分为五个上位义和三十一个下位义,其附加色彩是用于贬义和口语。意象图式对“搞”的若干语义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搞”具有充当述语支配宾语和后带补语、充当中心语受动词或形容词修饰、能重叠等语法功能。“搞”是轻读音节,具有突显焦点信息的作用。

  • 标签: 荆楚方言 “搞” 理性义 附加色彩 意象图式 语法功能
  • 简介:襄阳方言中的“■”是一个典型的从古汉语中保留下来的词汇.“■子”从表示实在意义的“尾部”等含义演变成为襄阳方言中的常用义“剩下的饭菜”,词义的变化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 标签: 襄阳方言 X ■子 变化形式 语用价值
  • 简介:甘肃庄浪方言人称代词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语词成分,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汉语其他方言同中有异,异中存通。同时,与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也有相似之处。总体而言,庄浪方言人称代词在表单数语词方面,较趋同于北方方言体系,但与之也存在语词用法上的细微差异;表复数形式比较单一、规律,个性较强。

  • 标签: 庄浪方言 人称代词 语词 形式
  • 简介:凤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凤阳地处淮河沿岸,是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接触的前沿,这就使得凤阳方言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历史上的多次移民也深刻影响了凤阳方言。本文就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对凤阳方言语音特征进行描写,以丰富方言研究的内容,也为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方便。

  • 标签: 凤阳方言 中原官话 江淮官话 语音
  • 简介:通城方言的名词性标记“者1”是名词词缀,附着在别的成分后面,构成“X者”式名词;“者2”是结构助词,附着在别的结构后面,构成名词性“X者”结构;“者1”还可以构成“[[X·N缀]·者]”式双词缀名词。名词性标记“者”具有构词性和构形性,有自指或转指功能。“者1”有词汇附加义,表示小称或爱称。“者”与普通话词缀“者、子、儿”有异同。

  • 标签: 赣语 通城方言 名词标记 “者” 构词
  • 简介:太原市小店区位于太原南端、汾河以西,小店方言隶属晋语并州片中的晋阳小片,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数量可观,语音形式与普通话、太原城区话相比差异较大,更有地方土话特色,而疑问代词的语义表达及至语法功用与太原城区话趋同,但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个别词汇也有细微差异。

  • 标签: 小店方言 疑问代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