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表皮坏死型游走红斑被认为是一种副肿瘤皮肤病。典型症状与Q细胞型胰岛细胞或胰高血糖素相关。一般情况下,这种疾病的皮肤外表现包括体重减轻、糖尿病、贫血和腹泻。观察:作者报道1例39岁女性患者,有3年顽固的银屑病样皮损病史,常规检查无其他相关症状。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表皮坏死型游走红斑。腹部CT示胰尾部肿瘤。胰腺远端切除术后一段时间,患者皮肤症状消失。切除的肿瘤组织病理符合胰高血糖素。4年后,该患者临床痊愈,无症状且无转移迹象。结论:仅有表皮坏死型游走红斑、高血糖素血症和胰岛细胞而没有其他皮肤外症状的胰高血糖素综合征很罕见。据作者所知,在文献报道中本例为第2例。皮肤症状很重要,常常是诊断胰高血糖素综合征的线索。

  • 标签: 表皮松解坏死型 游走性红斑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组织病理检查 胰岛细胞瘤 副肿瘤性
  • 简介:报告了1例大疱表皮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皮肤创面和黏膜进行专科护理,并配合病情观察、环境准备、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得以控制,经1月余的临床治疗痊愈出院。讨论大疱表皮症(epidermolysisbullosa,EB)是一组较少见的以皮肤黏膜起疱,以水疱、大疱为基本皮损的皮肤病,可分为遗传、自身免疫和其他三类,患者皮损严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显得更为重要。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消毒隔离 护理
  • 简介:【摘要】  本文报道1例婴儿的大疱表皮症,“大疱表皮”(epidermolysis bullosa,EB)由Koebner在19世纪晚期首次提出,用以描绘一种不留瘢痕的水疱皮肤病。随后用于描述一组以皮肤和黏膜对机械损伤易感并形成大疱为特征的多基因遗传皮肤病,为一组典型的侵及皮肤基底膜区的疾病。内脏器官也可累及。临床上病情表现出极大的变异性。本文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大疱表皮症进行报道,总结诊断、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

  • 标签: 婴儿 大疱表皮松解症,遗传性皮肤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主因躯干、四肢丘疹、结节伴痒3年于2010年6月28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紫红色丘疹、结节;皮疹逐渐扩展至躯干、双上肢,颜色转变为深褐色,转诊当地多家医院,均按"结节痒疹"治疗(具体治疗不祥),

  • 标签: 表皮松解症 大疱性 痒疹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大疱表皮坏死性症的综合护理策略对治疗效果、复发率及并发症控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3例大疱表皮坏死性症患者,采用包括一般护理、专门的皮肤护理及心理和情感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措施。关注指标包括皮损的恢复时间、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所有参与患者的皮损在平均37天内获得痊愈,未观察到复发现象。综合护理策略有效控制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衰竭。生命体征在整个治疗期间保持稳定。结论:针对大疱表皮坏死性症的综合护理策略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样本量并强化心理支持措施,以进一步验证护理措施的效果并推广至不同地区和人群。

  • 标签: 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 护理 临床实践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对 2020年 2月 7日 开远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1列遗传大疱表皮症患儿局部皮损创面采用夫西地酸乳膏、湿润烧伤膏混合药物治疗 12 天后改为单纯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治疗 12 天后,创面明显缩小,患儿出院,于家中自行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出院随访,创面大部分愈合,愈合皮肤留有少许色素沉着,无明显增生性瘢痕形成。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湿润烧伤膏 疗效
  • 简介:患者女,26岁,有"精神病史"5年,曾长期服用卡马西平100mgbid,2000年4月15日又加服舒必利100mgbid.2d后,四肢、躯干、面部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疹,且融合成片,有水疱伴瘙痒.皮疹出现后即停药,曾在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抗炎抗过敏治疗1周未见好转.我院以"大疱表皮型药疹收住院".查体:T37.8℃,P100次·min-1,R23次·min-1.患者精神差,四肢、躯干、面部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疹,融合成片,其上可见数个大小约3~5cm的松弛大疱,疱壁极薄,破后流出黄色渗出液,眼睑及唇粘膜糜烂,有脓分泌物附着,心肺正常.血常规:WBC7.4×109·L-1,N0.84,L0.16,RBC4.51×1012·L-1,Hb129g·L-1,PLT147×109·L-1,ESR59mm·h-1.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 标签: 舒必利 抗精神病药物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毛鞘棘皮(Pilarsheathacanthoma)是好发于成人上唇的皮肤毛囊来源的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上唇部位单个的皮色丘疹或结节,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内含角质[1-2]。临床表现:皮损好发于中年以上成人上唇部,为单个的皮色丘疹或结节,直径O.5~1cm,结节中央有毛孔样开口,内含角质物。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良性 毛鞘棘皮瘤
  • 简介:大疱表皮型药疹是一种变态反应重症药疹,发生于使用致敏药物后。任何药物经过各种使用途径均可能引起,尤其以安眠镇静药、解热镇痛药、磺胺类、抗生素等药物所致为多。重症药疹有时会危及生命,其治疗以排泄致敏药物、应用激素及对症处理为主,护理尤需专业、细致。2004年7月,我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药疹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阿奇霉素是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广泛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等。笔者报道2例阿奇霉素致大疱表皮症的罕见不良反应及临床过程,冀临床医师注意其特殊不良反应。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简介:患者女,45岁,彝族,山区农民,入院前4d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输“双黄连”,当时感咽部不适,稍感呼吸困难。随即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痛水疱,直径0.5-2cm不等,无瘙痒感。当晚体温39.5℃。次日静输“青霉素”等治疗,水疱继续增加,部分呈融合增大趋势。转当地县医院静注“氢化可的松、穿琥宁、头孢噻肟钠、氧氟沙星”2d无好转送入我院。

  • 标签: 双黄连 水疱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治疗 县医院 咽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遗传大疱表皮症(EB)患者的护理负担、医疗保障和合并症等情况。方法2018年9 - 12月,对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在蝴蝶宝贝关爱中心登记的EB患者进行网络/电话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招募到377例EB患者或其家长参加,其中有效问卷367份,已登记的EB患者中未成年人占74.9%(275例)。每月伤口护理成本低于3 000元的患者占92%(319例),57.5%(211例)的患者报告医疗费主要靠自费。患者分布于全国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仅西藏没有登记患者。其中居住地登记人数最多的是江苏省(49例),其次为河南(35例)、广东(27例)、河北(23例)及山东(20例)。367例患者中,168例接受基因检测。EB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指甲脱落及瘙痒,发生率分别达66.2%和55.3%。122例(33.2%)发生残疾,其中肢体残疾占27.8%(102例)。结论EB患者大部分得不到适宜的诊断、护理和医疗保障,合并症和残疾多发,生活质量低下。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 横断面研究 残疾人 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