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21例。结果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15例,瘤颈部分残留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再出血2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DSA随访15例(9例即刻完全栓塞的患者造影复查动脉瘤仍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6例栓塞即刻大部分栓塞患者5例动脉瘤级瘤颈未显影,1例瘤颈仍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采用支架辅助血管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规范的操作、栓塞材料的合理选择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血管内栓塞 弹簧圈 支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管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41例患者行45处支架置入术,成功置入42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支架成形术前4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2.36±12.22)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95.33±5.54)分,术前与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血管支架成形术后有36例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未出现,1例患者术后死亡,4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高,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病 合并血管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颈动脉狭窄病情运用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因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卒中病患3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所有病患均进行围术期的抗血小板的治疗和全脑及颈部血管的造影或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且术后残余的狭窄小于20%,手术后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随访工作。颈部血管经过超声检查后发现再无狭窄情况发生。结论运用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且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的运用实施。

  • 标签: 置入术 疗效 安全性 血管内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结果16例病人成功植入支架,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人支架治疗失败,成功率94%。手术成功病人锁骨下动脉盗血征象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无支架相关性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血管超声及CTA检查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荟萃分析血管支架在治疗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Newcastle—OttawaScale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收集国内外关于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血管支架治疗的文献,检索时限为1992年1月—2014年7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对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率、闭塞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检索策略进行系统的检索后,依照纳入标准,最终纳入6篇中文文献,1篇英文文献,共汁534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埘单纯性球囊扩张与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结果进行合并,异质性检验显示有明显的异质性(X2=15.821,P〈0.05,I2=6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的RR值为0.63(95%CI:0.21~1,88,P〉0.05),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在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采用血管支架与单纯性球囊扩张术治疗,术后近、中期再狭窄、闭塞率无差异,埘于单纯性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或需多次扩张的患者可考虑行血管支架置入治疗。

  • 标签: dd—Chiari综合征 肝静脉阻塞 介入治疗 血管内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选择在我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改进措施实施前后各有10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资料分析与问卷调查统计得到了心血管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对应的完善措施。结论心血管科护理管理中需加强病情监测、规范护理操作,强化风险意识,增加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血管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是基于导管的超声装置,该技术借助介入放射学方法将超声导管直接置入血管中,可显示血管影像,检测血管壁性质等,已在心脏与外周血管疾病领域显示出其优势,但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领域尚属探索阶段。DSA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缺血性卒中 超声检查 介入性 综述
  • 简介:摘要心血管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治各类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随着社会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多和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高龄、合并症多、治疗方案复杂等因素易致用药适当。不合理用药不仅可影响治疗康复效果,还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探讨心血管科临床用药特点,总结发现问题非常必要。本次研究就我科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介入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份—2016年4月份我院收支的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血管介入治疗,对患者肺循环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加以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3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有3例患者改善不明显。治疗前患者平均肺动脉压为(35±5)mmHg,动脉血氧分别为(33±5)mmHg,溶栓治疗后分别为(21±4)mmHg、(65±5)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内管内介入治疗 急性肺栓塞 疗效
  • 简介:摘要心血管科急危重症患者较多,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较高。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断,但现在更强调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早期,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抗菌药物 硝酸酯
  • 简介:目的研究在心血管科介入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心血管科开展介入治疗的患者中选出96例。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评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5.83%(46/48),明显高于对比组72.92%(35/48);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为6.25%(3/48),明显低于对比组20.83%(10/48)。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心血管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提升患者整体健康程度。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科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来我科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以外还进行了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心内科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疗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管皮属全身多功能器官,主要在介导炎症与免疫反应、维持血管稳态、预防血栓形成、调节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危险因素均可诱发内皮损伤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血管重构和斑块形成。现对内皮损伤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从而提醒临床医生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给予早期干预,尽量延缓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

  • 标签: 内皮损伤 冠心病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总结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经验。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2015年来我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各50例,分别列为对照组(未接受护理风险管理)与观察组(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率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X2=6.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X2=2.57)。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可大大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尤其对心血管等严重性疾病患者而言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主要目的研究探讨心血管科重症病人一般护理风险原因与风险管控措施。应用方法把入住我医院内科的心血管重症病患1625名,依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802名,实验组823名,均予以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给予风险管理。观测两组病患意外事件发生于其满意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显然好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是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内科重症病人的康复作用明显。

  • 标签: 。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管科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