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I患者82例(ACI组)及健康对照者3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将ACI组又分为轻型亚组30例,中型亚组27例,重型亚组25例。分别对ACI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脑梗死轻、中、重型亚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7.63±1.26)、(11.76±1.52)、(16.49±2.38)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2.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亚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的(1.18±0.3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组血清hs-CRP水平测定对判断病情及评价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超敏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和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72例老年AIS患者和56例健康查体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以多项临床及生化指标为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AIS组的hsCRP水平(4.68±3.1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5±1.89)mg/L,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是AIS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hsCRP(≥1.5mg/L)发生AIS的OR值为6.9.且随hsCRP水平的增高,AIS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年龄、BMI、总胆固醇、HDL-C以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显著相关,但校正年龄和BMI后,只有临床病情严重程度与hsCRP仍保持显著相关.结论老年AIS患者的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是升高的,hsCRP是老年AIS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

  • 标签: C-反应蛋白 老年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在发病后第1和7天,采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对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选取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随访并记录患者1月、3月和6月mRS评分。结果: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1d和7d血清hs-CRP水平与1月、3月和6月mRS评分,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与mRS评分相关性更好。③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与入院1d血清hs-CRP水平相比,入院7d血清hs-CRP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更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卒中后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均在72小时之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记录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血清hs-CRP水平,根据患者hs-CRP的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分为低hs-CRP组,中hs-CRP组以及高hs-CRP组,在发病后第90天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评价采用mRS评分(modifledRankinscale),将mRS评分大于2的患者作为预后不良事件,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并分析不同hs-CRP水平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从而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72小时内hs-CRP水平对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超敏 C-反应蛋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1930年,Tillett等1发现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能和肺炎双球菌细胞壁上的C-多糖发生凝集反应,后来经研究证实2是一种参与反应蛋白质——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采用超敏感方法检测到的CRP被称为超敏CRP。是机体炎症、感染或损伤时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提示机体许多炎性反应事件的发生,是反映炎症反应的可靠而敏感的指标3。本文旨在探讨CRP?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

  • 标签: CRP 细菌感染 诊断意义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低体质量儿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对其感染早期发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收的106例低体质量儿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3例,为未感染患者,研究组为53例,为感染患者,均给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前白蛋白、血小板计数与参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以及白蛋白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同时在0h以及24h,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48h以及72h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48h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要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低体质量儿感染诊断中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具有优异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白蛋白 低体质量儿 早发感染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非手术单纯骨折患者和非手术有并发症或并发其它疾病骨折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比较。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1年1月至12月住院非手术骨折患者248例,伤后3天内超敏C-反应蛋白值>5mg/L(均值为48.22mg/L),年龄19-83岁,对这248例患者伤后第7天超敏C-反应蛋白值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48例患者伤后第7天超敏C-反应蛋白值≤5mg/L的患者有168例为A组,均值3.83mg/L,>5mg/L的患者有80例为B组,均值56.64mg/L。结论A组与B组比较(P<0.01),B组超敏C-反应蛋白值显著大于A组,经进行临床分析,B组骨折患者有其他伴随疾病或并发症,A组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或其它伴随疾病,为单纯的骨折患者。

  • 标签: hs CRP 非手术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测定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的相关情况。方法对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2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急性脑血管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比正常对比组高出一些,P值小于0.001,而脑梗死和脑出血组别之间却不存在显著统计学性质的差异,P值大于0.05。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同病变部位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却没有差异。结论在脑梗死和脑出血组别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存在正相关联系,也就是说患者脑血管疾病的情况越危急,那么存在其体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也就越高,临床的预后性越差。

  • 标签: 急性脑血管 患者 C-反应蛋白测定 临床体会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各种急性感染、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心肌梗塞、恶性肿瘤、手术创伤、放射性损伤及组织坏死等疾病发作后数小时即开始迅速升高,并有成倍增长之趋势。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其升高的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基本呈正相关。因此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均有着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测定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和意义。方法以彩色多普勒显像信检查204例脑梗死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根据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把患者分为软斑组、硬斑组和无斑块组。患者均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Hcy、叶酸、维生素B12、纤维蛋白原(Fib)、细胞(WBC)及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465,P<0.01),3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水平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高Hcy血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参与了炎性反应过程。

  • 标签: 脑梗死 粥样硬化斑块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5月95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LDH、CK、CK-MB、肌钙蛋白I活性进行检测,选取同期6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抽取相应指标。结果新生儿轻、重度窒息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LDH、CK、CK-MB、肌钙蛋白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度窒息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测定可作为窒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指标,能更早反映心肌变化,有助于早期判断及指导治疗。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心肌酶谱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2012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并发脑血管意外,25例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并随机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样本人群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MAU,TG,TC,LDL—C,HDL—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12.7±2.7)mg/L,显著高于对照组(5.9±1.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19,P〈0.05)。并发脑血管意外的3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13.9±2.5)mg/L高于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的25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7.9±1.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62,P〈o.05)。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MAU,TG水平呈正相关(r=0.511、0.572,P〈O.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640,P〈O.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糖尿病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糖尿病 脑血管意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AECOPD患者的hs-CRP值(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气分析指数、肺功能指数间内在联系。方法抽选46例因患慢肺阻、于2015年7月-2016年12月间入院的患者,均处于疾病急性加重期,作Ⅰ组,同期选取体检者共50名作Ⅱ组,对两组hs-CRP值、血气分析指数、肺功能指数等展开专业测定,并予以比较。结果46例Ⅰ组hs-CRP值(49.00±10.42)mg/l,50名Ⅱ组(7.29±2.60)mg/l,(P<0.05);Ⅰ组FEV1值、PaO2值比Ⅱ组低,同时PaCO2值比Ⅱ组高,(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炎性反应状况可用hs-CRP值进行评估,且hs-CRP值与血气分析指数、肺功能指数间均有密切联系。

  • 标签: AECOPD患者 hs-CRP值 FEV1值 PaO2值 PaCO2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炎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取本院口腔科于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取其空腹血清后查CRP值,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牙周炎患者之间CRP值差异,以及伴发疾病对检测值的影响。结果随着牙周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其血清CRP平均值逐步上升,各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伴随糖尿病或者冠心病的患者其血清CRP值明显高于单纯性牙周炎患者,相比之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数值与牙周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有重要伴发疾病的患者其CRP值显著增高。

  • 标签: 牙周炎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我们对85例百草枯急性中毒组进行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是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早期发现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肾损伤。得出结论血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能早期反映肾损伤。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胱抑素C(CysC)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