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 37 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组,另抽取 40 例肝功能正常的甲亢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肝功能检查及血清指标检验,观察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肝功能指标血清指标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 P < 0.05 )。结论:临床诊治甲亢性肝病患者时,通过血清检验指标变化,可提升诊断准确率,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甲亢性肝病 血清检验 指标变化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脂肪肝诊断中血清指标水平检验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78例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0所收治的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作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各项血清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TC、TG、AST及ALT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DL-C、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对于脂肪肝的诊断来说具非常重要的价值,其检出率,可作为临床诊断脂肪肝的重要方式。

  • 标签: 脂肪肝 血清学指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功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应用于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脂肪肝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肝功与血清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及对比发现,研究组的肝功指标ALT及AST与血清指标,TC及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肝功及血清指标会明显高出正常值,故肝功及血清指标检验是筛查脂肪肝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脂肪肝 血清学指标 肝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6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肝功能和血清学检查。结果研究组人员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员,并且血清中的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和血清指标水平和健康人员存在差异,在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脂肪肝患者 肝功能指标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脂肪肝诊断中检验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予以肝功能和血清学检查,统计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观察组AST、ALT、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功能与血清指标水平可反映脂肪肝患者病情,能够作为诊断脂肪肝的参考指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 血清学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脂肪肝患者的疾病诊断中应用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指标的意义。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脂肪肝患者为实验组,以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常规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指标。结果实验组肝功以及血清学共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各组间数据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结论与常人相比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均有明显升高,因此可见应用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功 血清学指标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功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进行肝功和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分析两种指标检验对脂肪肝的诊断作用,评估其对脂肪肝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TG(甘油三酯)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肝功与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具有积极的诊断作用,与正常人员相较差异明显,故可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 血清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功与血脂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作者所在医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之间的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参照对象,同时,随机抽取100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对象,分析对比两组之间的肝功与血脂血清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参照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分别为(80.33~6.72)、(56.23~7.67)和(42.01~6.43)、(24.88~5.62)U/L,参照组研究对象的AST和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参照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中TG、Tc、HDL—C以及LDL—c水平分别为(2.33~1.20)、(6.77+1.41)、(1.32~0.69)、(3.19~1.34)。结论肝功与血脂血清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是极为有效的指标,能够对脂肪肝诊断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脂肪肝 肝功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肝功与血清指标水平检测用于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02月-2017年02月就诊的74例脂肪肝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67例(对照组)进行研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和血清指标TC和TG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ALT、AST、TC、TG水平分别为(335.21±2.19)U/L、(342.36±1.92)U/L、(2.97±0.48)mmol/L和(6.95±0.39)mmol/L,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各指标分别为(49.37±1.08)U/L、(48.38±1.06)U/L、(2.01±0.32)mmol/L和(5.08±0.17)mmol/L,两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966.96,1109.31,13.82,36.24;P<0.05)。结论通过检测肝功和血清指标可以判断脂肪肝患者的病情,进而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清学指标 肝功能指标 脂肪肝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肝功与血清指标水平进行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脂肪肝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均接受肝功以及血清指标水平检验。结果实验组脂肪肝患者的血清指标(LDL-C、TG、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ST、A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接受肝功与血清指标水平进行检验,能够较好对患者的肝脏是否损伤进行判断。

  • 标签: 肝功能 血清学 脂肪肝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免疫指标血清心肌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菏泽市立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健康新生儿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情况以及血清心肌酶水平。结果新生儿肺炎患儿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健康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不仅血清心肌酶水平异常升高,而且其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差,临床上可通过对其免疫状态及血清心肌酶水平变化情况对肺炎新生儿进行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细胞免疫 红细胞免疫 血清心肌酶
  • 简介:摘要通过化验数据分析煤质检验特性指标对电力生产的影响及煤质特性指标间存在的关系。

  • 标签: 煤质 煤质检验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多项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0例肝硬化(按照Child-Pugh分级,A级有30例,B级有26例,C级有2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腺苷脱氨酶(AD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的意义。结果观察组A级、B级、C级的Hcy和ADA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观察组A级、B级、C级的RBP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级中Hcy、ADA、RBP指标单项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ADA、RBP和肝细胞的损害具有密切相关性,能够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程度,联合检测可以使肝硬化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提高,有利于协助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肝硬化 视黄醇结合蛋白 血清腺苷脱氨酶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临床检验涉及内容多,比如免疫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具备一定的综合性。临床检验的对象有排泄物、分泌物等,通过不同设备进行检验,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质量检验控制指标直接影响着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利用该指标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检验问题,故加大质量控制指标的分析力度非常重要。下面,本文从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出发,总结质量控制指标现状和完善措施。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指标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和相应的对策。方法28541例生化检验患者,其中114例患者生化检验结果认证为因服用药用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差异,调查其所服用的药物并记录。结果114例患者发生药物干扰出现误差、误差率为0.399%。患者服用肾上腺素、抗风湿药、多巴胺药物、抗凝剂、抗生素药物抗癌症药物维生素药物以及利尿药物等皆会影响检验结果,影响程度则存在差别。结论临床上有多种药物会对临床常用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和影响,所以检验人员在患者进行各项临床生化检验前应该明确其近期的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必要的措施减少或避免药物对生化检验指标造成的影响,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为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前言检验医学指的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通过化学仪器的运用对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等标本开展检验的一种学科,随着近年来医院检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检验的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和基础。在对患者实施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对检验的结果造成干扰和影响,药物的使用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影响因素,提高了误诊率,减少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应该对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在沙门菌检验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肠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均行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常规组患者均行常规检验。对两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观察组患者行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沙门菌检验有效检出29例,无效1例,有效率高达96.67%;30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检查,沙门菌检验有效22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3%,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常规检验,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检验能明显提高沙门菌检验效果,应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面生化反应 血清学检验 沙门菌
  • 简介: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常见临床检测指标的特点。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2016年9月收治住院的AC患者103例,其中无腹水患者33例,有腹水患者70例。收集临床常规检测的血清学、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结果,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Ac患者以男性为主,40~60岁为好发年龄;无腹水的AC患者血清PT-S、Am、TF、INR、D—h分别为(17.5±3.5)S、(33.3±4.6)s、(17.0±1.9)s、(1.3±0.3)和(749.8±1246.9)μg/L,显著低于有腹水的AC患者[分别为(2213±7.2)s、(39.2±10.5)s、(19.1±4.7)s、(1.7±0.7)和(1330.4±1402.4)μg/L,P〈0.053;无腹水组血清ALB、RBC、HGB分别为(35.1±5.2)g/L、(3.6±0.9)×10^12/L和(120.7±30.0)g/L,显著高于有腹水组[分别为(30.6±6.2)g/L、(3.0±0.8)×10^12YL和(101.7±30.1)g/L,P〈0.053;无腹水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为(93.4±128.4)U/ml,显著低于有腹水组[(468.1±498.4)U/ml,P〈0.05]。结论有无腹水的AC患者血常规、生化和肿瘤标志物可能存在差异,定期对W—S、APIT、TT、INR、D—h、ALB、RBC、HGB及肿瘤标志物等指标进行检测,或许能帮助监测病情变化。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腹水 血清学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流变学和血清指标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正常愈合患者各9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8、12周时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GF-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8、12周两组血清学及血流变学各指标整体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内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8、12周观察组血清slCAM-1、sVCAM-1、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DGF、IGF-1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骨折患者血清sICAM-1、PDGF、IGF-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会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变化,并且血清sICAM-1、sVCAM-1及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水平的升高,血清PDGF、IGF-1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引起骨折延迟愈合的重要因素,对于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骨折 延迟愈合 血清学 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