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尽管雄激素剥夺疗法对于进展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患者不可避免产生耐药,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其中,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再激活是CRPC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近年来,蛋白靶向嵌合(PROTACs)通过与靶蛋白、E3泛素化连接酶形成三元复合物对靶蛋白高效特异性降解,在CRPC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其中ARV-110,ARV-471、AR-LDD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PROTACs分子在研究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其与PROTACs联合应用或将对降低CRPC患者AR的表达,解决病情进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AR与CRPC的治疗,以及PROTACs的作用机制及特点,PROTACs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及现存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 雄激素受体 医用纳米材料
  • 简介:嵌合是指具有遗传差异的两个个体之间,其中某个体的微量细胞或DNA成分在另一个体内存在的状态.微嵌合的发现及研究的历史表明,尽管研究微嵌合的关注点已经囊括了形成、来源、分布、类型、与疾病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但研究对象均为自然获得的微嵌合.众所周知,在某些临床治疗手段中,比如移植和输血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微嵌合,但相比于自然获得微嵌合,对这些治疗中形成的医源性微嵌合的研究显然不够详细.微移植是刚刚兴起的治疗白血病新方法,其效果明显,但机制尚不清楚,是否与微嵌合相关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总结文献资料对微嵌合的研究历史、发展前景略作综述,为有关微嵌合在微移植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微嵌合体 白血病 微移植
  • 简介:以花叶矮牵(petuniahybridaVilm)为实验材料,系统地研究了外植体、激素浓度、光照强度、叶片生理状态、暗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诱导嵌合不定芽的影响,建立了花叶矮牵牛嵌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无菌苗在2000lx光照条件下,置于MS+6-BA0.2mg·L^-1培养基上,嵌合诱导率达到最大90.2%;生理年龄为20d的叶片,在MS+6-BA0.4mg·L^-1+IBA0.01mg·L^-1培养基中,嵌合诱导率最大达到34.8%,暗培养会降低嵌合的诱导率。

  • 标签: 花叶矮牵牛 嵌合体 再生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于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MALBAC)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分析卵裂期优质胚胎的嵌合率及类型。方法收集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并生育正常后代的夫妇捐献的卵裂期冷冻优质胚胎,解冻,消化透明带,收集卵裂球,进行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及二代测序。结果共解冻胚胎23枚,收集184个卵裂球。175个(95.1%)卵裂球获得了测序结果,其中100个(57.1%)为非整倍体。在23枚胚胎中,3个(13.0%)为正常的二倍体,20个(87.0%)为嵌合,其中包括5个(21.7%)非整倍体嵌合型、7个(30.4%)为二倍体-非整倍体嵌合型、5个(21.7%)为异常嵌合型、3个(13.0%)为无规律分离型。结论卵裂期优质胚胎中存在较高的染色体嵌合率。复杂染色体异常或高比例异常细胞的嵌合可能是影响胚胎发育潜能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卵裂期胚胎 多重退火环状循环扩增 二代测序 嵌合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染色体嵌合(CM)和单亲二体(UPD)均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错误有关。目前多数研究认为,CM与胚胎细胞有丝分裂错误有关。利用辅助生殖技术结合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NGST)进行研究发现,胚胎发育早期处于细胞分裂错误和自我纠正的动态变化中,其变化结果决定胚胎染色体的构成。染色体异常细胞可能以不同比例存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中,从而导致CM患者临床症状和染色体异常表型差异很大。UPD来源于发育过程中,胚胎对于细胞减数分裂错误或有丝分裂错误的"自救",其致病性与印迹基因有关,除明确的UPD相关疾病外,未含有印迹基因的UPD致病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产前诊断中,对CM与UPD这2种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随着NGST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但是有关其致病性判断及胎儿风险评估,则由于缺乏足够研究证据支持,而成为临床遗传咨询难点。笔者拟就上述2种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机制、致病性及其产前诊断与遗传咨询的最新研究现状等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对这2种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染色体畸变 嵌合体 染色体 单亲二体性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对ABO血型鉴定困难的双胞胎进行血清学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凝胶卡法进行血型血清学试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进行ABO基因分型,DNA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ABO基因外显子和远端转录调控区(-nt3988~-nt3645),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分析16个位点的遗传状态。结果该双胞胎的红细胞与抗-A、抗-A1和抗-E均表现为2+混合凝集,ABO基因分型和外显子测序提示为ABO*O.01.01/ABO*O.01.02基因型,微卫星增强子序列测定提示含有A基因,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特异性检测的16个位点中9个有两个以上的单倍体存在,红细胞分群后两群表型分别为:A型,CcDEe和O型,CcDee。结论通过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展示了这对双胞胎血型嵌合的特性。

  • 标签: ABO血型 混合视野 分子生物学技术 嵌合体
  • 简介:哺乳动物的生殖,一般是由1个精子和1个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1个合子细胞,然后发育成1个个体。但有极少数的个体,在血液细胞或体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细胞的混合,即镶嵌现象,由不同基因的细胞所组成的生物体被称为嵌合

  • 标签: AB/O嵌合体血型 正反定型 H抗原 吸收试验
  • 简介:目前蚕业资源综合利用正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广泛关注。蚕蛹是缫丝过程中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质,含有人体需要的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达40%以上,其组成和比例非常符合唰FAO提出的氨基酸模式,是优质蛋白质及氨基酸来源。我国每年有10多万吨干蚕蛹可供利用,但大多被用作饲料,附加值低,亟待进行深加工处理。水解蚕蛹蛋白提取氨基酸、制备氨基酸系列产品是开发蚕蛹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 标签: 蚕蛹蛋白 水解技术 必需氨基酸含量 资源综合利用 氨基酸模式 新兴产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南地区性染色体嵌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嵌合类型。方法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G显带,用徕卡自动扫片仪扫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13 235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标本中,共检出性染色体嵌合患者54例,检出率为0.40%,其中特纳综合征嵌合44例,占81.48%;克氏综合征嵌合5例,占比9.26%;超雌、超雄综合征嵌合共5例,占比9.26%;两种核型的嵌合51例,占比94.45%;三种核型的嵌合2例,占比3.70%;四种核型的嵌合1例,占比1.85%。结论性染色体嵌合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特纳综合征嵌合核型,且以两种核型的嵌合为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生殖功能障碍、发育不良、不孕不育、流产等。对具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有助于临床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 标签: 性染色体 嵌合体 遗传学 分析 特纳综合征
  • 简介:摘要随着高敏感性遗传学检测技术在产前诊断领域的广泛应用,产前染色体嵌合的检出越来越普遍,其诊断标准、遗传咨询原则和临床处理方案在不同单位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不仅给实验室、产前咨询医师或胎儿医学医师的诊疗工作带来了挑战,而且也给孕妇及其亲属造成了焦虑与困扰。鉴于此,本组专家就染色体嵌合的产前遗传学诊断与遗传咨询达成共识,以期建立标准化的诊疗规范,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 标签: 染色体 嵌合体 产前诊断 遗传学诊断 遗传咨询
  • 简介: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分别将三株不同类型的经过遗传修饰的中靶ES细胞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囊胚中,通过胚胎移植将注射后的囊胚引入受体小鼠子宫中,分别获得了不同整合度的嵌合小鼠,将高嵌合度小鼠与C57BL/6J小鼠杂交,对这些仔鼠进行PCR及Southern鉴定的结果表明,三株修饰后的ES细胞均能整合入生殖系,得到了棕褐色子代鼠,表明获得了种系嵌合小鼠.

  • 标签: 遗传修饰 小鼠 胚胎干细胞 种系嵌合体 显微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猴的嵌合肝脏对研究干细胞体内增殖与分化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应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人-猴肝脏嵌合动物模型。方法:分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培养至6代,使细胞量大于5×108。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后在B超引导下移植到妊娠10周的胎猴肝脏中,幼猴出生后1个月和3个月,穿刺取肝脏组织活检,切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带绿色荧光的人源细胞数量及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白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幼猴出生后1个月及3个月均发现有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内存活,并发生迁移,分布趋向于集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幼猴出生后1个月及3个月肝脏内有表达人白蛋白的细胞存在,分布与带有绿色荧光的细胞较为一致。提示应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猴胚胎早期能够建立人-猴肝脏嵌合,人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猴肝中分化成具有合成白蛋白功能的细胞。

  • 标签: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猴肝脏嵌合体 白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的结果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羊水细胞嵌合病例的产前咨询和处理提供一个更好的临床指引。方法收集2006~2016年有产前诊断指征病例3422例,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的孕妇建议行胎儿脐带血穿刺验证,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嵌合发生率为0.29%。性染色体异常的嵌合8例(80.0%),数目异常的嵌合2例(20.0%)。同意行胎儿脐带血或胎儿组织验证的有8例,验证结果为真性嵌合5例,相符率为62.5%。结论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的病例必须进行胎儿脐带血染色体分析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羊水 脐血 假性嵌合体 真性嵌合体 产前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中影响嵌合胚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579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周期的2252个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进行活检细胞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所有的胚胎分为嵌合组及非嵌合组。嵌合类型包括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非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和复杂嵌合。比较两组胚胎来源的人群特征及实验室相关参数,对嵌合发生率做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评价影响嵌合胚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905个胚胎为整倍体(40.2%),923个为非整倍体(41.0%),424个为嵌合(18.8%)。共有228个胚胎为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10.1%),59个(2.6%)为非整倍体-非整倍体嵌合,137个(6.1%)为复杂嵌合。共有4个遗传检测机构进行NGS技术的测序,嵌合率波动在7.6%~26.2%。调整男女方年龄、男方精子质量、促排卵方案、试剂类型、PGT的适应证、不同的活检操作者及囊胚发育时期后显示,囊胚滋养外胚层细胞评分(C级比A级,P=0.014)及遗传检测机构(机构2比机构1前期,P<0.001;机构1后期比机构1前期,P<0.001)对嵌合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与滋养层细胞(trophectoderm,TE)评分为A级相比,C级发生嵌合的概率升高66%(aOR=1.66,95% CI=1.11~2.50,P=0.014),与机构1前期相比,机构2的嵌合发生率是前者的2.28倍(aOR=2.28,95% CI=1.71~3.04,P<0.001),机构1后期是机构1前期的2.17倍(aOR=2.17,95% CI=1.41~3.34,P<0.001)。结论IVF技术中的嵌合胚胎的发生率与NGS检测机构及滋养外胚层细胞质量相关。

  • 标签: 嵌合 二代测序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塞通联合脑蛋白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血塞通联合脑蛋白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联合脑蛋白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血塞通 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