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WW结构由35~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存在两个高度保守的色氨酸残基,能特异地与富含脯氨酸的蛋白基序结合。WW结构存在于多种蛋白中,广泛参与细胞内各种生化过程和信号通路。WW结构及其参与构成的蛋白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存在密切联系,成为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开发的新靶标。本论文中,我们综述了WW结构及其参与构成的蛋白在肿瘤和癌症发生中的重要作用和研究进展。

  • 标签: WW结构域 WWOX ITCH Hippo信号通路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G)患儿胃组织及胃液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受体含pyrin结构蛋白6(NL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6,NLRP6)的表达,并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NLRP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CNG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病理学诊断、内镜下胃黏膜损伤程度及Hp感染情况分为4组:轻度CNG组Hp阴性;中重度CNG组Hp阴性;轻度CNG组Hp阳性;中重度CNG组Hp阳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组胃组织及胃液中NLRP6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4组胃组织中NLRP6的表达,并分析在儿童CNG中表达的意义。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中重度CNG组中Hp阳性率62.96%(34/54)高于轻度CNG组37.04%(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P<0.001)。在同等Hp条件下,轻度CNG组中NLRP6表达[Hp阴性轻度CNG:胃组织(653.73±37.71) ng/L、胃液(471.75±38.47) ng/L;Hp阳性轻度CNG:胃组织(616.69±43.33) ng/L、胃液(445.29±36.39) ng/L]高于中重度CNG组[Hp阴性中重度CNG:胃组织(623.82±52.99) ng/L、胃液(446.48±47.49) ng/L;Hp阳性中重度CNG:胃组织(580.43±62.75) ng/L、胃液(406.88±51.8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p阴性轻度与中重度CNG比较:胃组织P=0.035,胃液P=0.046;Hp阳性轻度与中重度CNG比较:胃组织P=0.010,胃液P=0.002);同等程度胃黏膜损伤中,Hp阴性组NLRP6表达[Hp阴性轻度CNG:胃组织(653.73±37.71) ng/L,胃液(471.75±38.47) ng/L;Hp阴性中重度CNG:胃组织(623.82±52.99) ng/L,胃液(446.48±47.49) ng/L高于阳性组(Hp阳性轻度CNG:胃组织(616.69±43.33) ng/L,胃液(445.29±36.39) ng/L;Hp阳性中重度CNG:胃组织(580.43±62.75) ng/L,胃液(406.88±51.8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CNGHp阴性与阳性比较:胃组织P=0.005,胃液P=0.023;中重度CNG阴性与阳性相比:胃组织P=0.004,胃液P=0.003)。结论在同等Hp条件下,胃黏膜损伤程度越重,NLRP6越低;在同等黏膜损伤程度的情况下,Hp阴性组的NLRP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p阳性组。提示NLRP6在慢性胃炎中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且Hp能够抑制NLRP6的表达。

  • 标签: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儿童 幽门螺杆菌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pyrin结构域蛋白6
  • 简介:摘要混合谱系激酶结构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MLKL)是一种具有激酶结构的假激酶,在程序性坏死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脑缺血后,MLKL作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的底物蛋白发生寡聚化和磷酸化,继而从胞质转位至质膜,引起线粒体分裂和细胞膜破裂。MLKL还可通过诱导程序性坏死、直接激活炎性小体等途径介导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进而加重脑损伤。因此,阐明MLKL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和机制,对脑缺血的治疗至关重要。

  • 标签: 脑缺血 蛋白激酶类 蛋白质多聚化 细胞死亡 程序性坏死 炎症
  • 作者: 黄烨 李君辉 王欣 邹煜 黄文锋 刘铖 张红星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42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合肥 230032,北京生命组学研究所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疗中心口腔科,北京 100039,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南宁 530007,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骨科,麻城 4383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结构和超末端结构蛋白(BET)家族编码基因胚系罕见变异与中国部分地区人群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针对溴结构蛋白2(BRD2)、BRD3、BRD4基因设计捕获探针,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以及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募集的1 673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 661例非肿瘤对照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进行靶向测序。根据基因组分析工具包(GATK)最佳实践指南进行变异检测分析,采用ANNOVAR、VEP软件进行注释,筛选BET家族中胚系罕见变异。为了确定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在ClinVar数据库中检索其致病性的临床和实验证据,并采用SIFT和PolyPhen-2软件预测变异的致病性。以Fisher′s 精确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变异率的差异,采用SKAT软件将性别、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 673例肿瘤患者中,男911例,女762例;年龄(57.9±11.7)岁;肺癌1 111例(66.4%),肠癌266例(15.9%),乳腺癌186例(11.1%),食管癌或胃癌110例(6.6%),同期招募非肿瘤对照1 661例,其中男821例,女840例;年龄(44.5±13.9)岁。BRD2基因中共有4个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且这4个变异仅存在于17例肿瘤患者中。从肿瘤患者和非肿瘤对照中共筛选出5个存在于BRD3基因上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以及8个存在于BRD4基因上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BRD2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1.02%(17/1 673),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4.81~+∞,P<0.001]。BRD3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24%(4/1 673),与非肿瘤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2/1 661);OR=1.99,95%CI:0.46~10.47,P=0.690]。BRD4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18%(3/1 673),与非肿瘤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6/1 661);OR=0.50,95%CI:0.14~2.08,P=0.340]。进一步将“华表计划”中国人群全外显子测序数据集用作对照,BRD2基因在肿瘤患者中的变异率为17/3 346(0.51%),明显高于对照[0.07%(3/4 154);OR=7.07,95%CI:2.32~22.83,P<0.001]。17例携带BRD2基因4个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患者中,肺癌9例,肠癌6例,乳腺癌1例,食管癌或胃癌1例。BRD2基因在肺癌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0.81(9/1 111),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3.95~+∞,P<0.001];BRD2基因在肠癌患者中的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率为2.26%(6/266),明显高于非肿瘤对照[0(0/1 661);OR=+∞,95%CI:9.03~+∞,P<0.001]。携带BRD2基因罕见变异的患者具有更早的肠癌发病年龄[(47.0±7.4)比(57.2±12.1)岁,P=0.017]。结论BRD2基因可能是肺癌、肠癌的候选遗传易感基因,携带BRD2基因潜在致病性胚系罕见变异具有更高的肺癌、肠癌发病风险以及更早的肠癌发病年龄。

  • 标签: 肿瘤 溴结构域和超末端结构域 肿瘤易感性 胚系罕见变异 肺癌 肠癌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据ShenBW(Blood,2007Oct26;Epubaheadofprint)报道,凝血因子Ⅷ结构有5个,并明确了三维结构的形态。Ⅷ因子(Ⅷ)是一种血清蛋白,当血管受损时,在激活的血小板表面构建膜结合蛋白复合物,参与凝血过程。血友病A的病因是Ⅷ因子基因发生多种突变所致,需要纯化的蛋白进行替代治疗。

  • 标签: 凝血因子Ⅷ 三维结构 结构域 Ⅷ因子基因 血清蛋白 蛋白复合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结构蛋白27(TRIM2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2019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各10例,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RIM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TRIM27 siRNA敲减实验分为NCTRIM27组、TRIM27 siRNA组、NCTRIM27+TNF-α组、TRIM27 siRNA+TNF-α组;白细胞介素6(IL-6) siRNA敲减实验分为NCIL-6组和IL-6 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系中TRIM2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TNFR2以及TNFR相关炎症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分期NSCLC组织中TRIM27表达水平(Ⅰ期为2.81±0.58,Ⅱ期为3.32±1.38,Ⅲ期为3.67±1.24)均高于对应正常癌旁组织(分别为1.01±0.15、0.92±0.10和1.05±0.12,均P<0.05)。NCTRIM27组和NCTRIM27+TNF-α组细胞中TRIM27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4±0.12和1.67±0.03,TRIM2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1±0.02和0.38±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CTRIM27+TNF-α组和TRIM27 siRNA+TNF-α组细胞中IL-6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35±0.12和5.62±0.15,VCAM-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18.75±0.17和9.35±0.11,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别16.54±0.10和8.12±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CIL-6组和IL-6 siRNA组细胞中IL-6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0±0.07和0.52±0.16,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01和0.48±0.12,TRIM27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3±0.01和0.3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组织和细胞中,TRIM27呈高表达,且促进TNF-α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调控TNF-α诱导IL-6/STAT3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炎症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肺肿瘤 三结构域蛋白27 炎症反应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结构蛋白27(TRIM2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8—2019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平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的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各10例,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RIM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TRIM27 siRNA敲减实验分为NCTRIM27组、TRIM27 siRNA组、NCTRIM27+TNF-α组、TRIM27 siRNA+TNF-α组;白细胞介素6(IL-6) siRNA敲减实验分为NCIL-6组和IL-6 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系中TRIM2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TNFR2以及TNFR相关炎症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分期NSCLC组织中TRIM27表达水平(Ⅰ期为2.81±0.58,Ⅱ期为3.32±1.38,Ⅲ期为3.67±1.24)均高于对应正常癌旁组织(分别为1.01±0.15、0.92±0.10和1.05±0.12,均P<0.05)。NCTRIM27组和NCTRIM27+TNF-α组细胞中TRIM27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4±0.12和1.67±0.03,TRIM2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1±0.02和0.38±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CTRIM27+TNF-α组和TRIM27 siRNA+TNF-α组细胞中IL-6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35±0.12和5.62±0.15,VCAM-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18.75±0.17和9.35±0.11,STAT3 mRNA表达水平分别16.54±0.10和8.12±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CIL-6组和IL-6 siRNA组细胞中IL-6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0±0.07和0.52±0.16,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01和0.48±0.12,TRIM27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3±0.01和0.3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组织和细胞中,TRIM27呈高表达,且促进TNF-α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调控TNF-α诱导IL-6/STAT3信号通路促进肺癌炎症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肺肿瘤 三结构域蛋白27 炎症反应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溴结构蛋白4(BRD4)通过Noxa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骨肉瘤细胞中BRD4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Noxa及凋亡相关分子表达;应用BRD4降解剂ARV-825处理骨肉瘤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家族蛋白成员Noxa及凋亡相关分子表达。siRNA沉默Noxa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后使用BRD4降解剂ARV-825处理骨肉瘤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方法检测Noxa的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骨肉瘤细胞的增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siRNA沉默BRD4在MNNG/HOS和Saos-2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后,Western blot实验显示,沉默组BRD4蛋白表达含量低于对照组(MNNG/HOS:0.332±0.076、0.175±0.059比1.000±0.128,F=67.550,P<0.01;Saos-2:0.264±0.038、0.023±0.005比1.000±0.043,F=703.600,P<0.01);沉默组超大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bcl-XL,bcl-2家族蛋白成员)蛋白表达含量低于对照组(MNNG/HOS:0.580±0.100、0.432±0.044比1.000±0.200,F=15.120,P<0.05;Saos-2:0.397±0.102、0.420±0.083比1.000±0.215,F=16.550,P<0.05),沉默组Noxa蛋白表达含量高于对照组(MNNG/HOS:5.508±1.173、4.969±1.335比1.000±0.274,F=16.870,P<0.05;7.085±1.371、13.750±1.567比1.000±0.264,F=83.11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用BRD4降解剂ARV-825处理骨肉瘤细胞,处理组Noxa蛋白及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MNNG/HOS:4.361±0.432、19.570±4.179、22.830±4.035、23.450±4.449比1.000±0.270,F=28.710,P<0.01;Saos-2:5.154±1.577、35.780±4.295、58.530±3.601、62.120±5.153比1.000±0.318,F=192.500,P<0.01;RT-qPCR:MNNG/HOS:2.957±0.803、7.656±1.539、7.258±1.523比1.000±0.026,F=24.01,P<0.01;Saos-2:4.081±0.463、9.594±2.667、7.412±2.300比1.000±0.025,F=13.520,P<0.01);处理组bcl-X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MNNG/HOS:0.864±0.191、0.677±0.155、0.512±0.166、0.365±0.077比1.000±0.189,F=7.646,P<0.05;Saos-2:0.958±0.270、0.799±0.223、0.686±0.234、0.422±0.121比1.000±0.299,F=2.883,P<0.05;RT-qPCR:MNNG/HOS:0.400±0.175、0.341±0.164、0.332±0.041比1.000±0.075,F=15.080,P<0.01;Saos-2:0.530±0.062、0.584±0.051、0.567±0.091比1.000±0.020,F=38.780,P<0.01)。使用siRNA沉默Noxa在Saoa-2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再使用BRD4降解剂ARV-825处理骨肉瘤细胞,Nox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0.088±0.025、0.183±0.015比1.000±0.112,F=169.900,P<0.01),ARV-825处理组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低于对照组,ARV-825浓度为0.03 mol/L时效果明显(1.000±0.097、0.971±0.489比0.090±0.017,F=199.20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D4通过抑制Noxa对骨肉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 标签: 骨肉瘤 Noxa 溴结构域蛋白4
  • 简介:摘要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相关蛋白3(NOD 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 NLRP3)炎症小体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种复合物,已被证实参与了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发生、发展,其激活机制非常复杂,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以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 mtDNA)的积累会激活NLRP3炎症小体,但线粒体在NLRP3炎症小体介导ALI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远不止如此,阐明临床上各种类型的肺损伤激活线粒体-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完整机制可能为未来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文章就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线粒体-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激活机制及其在ALI中的作用展开综述,为ALI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蛋白3B(FNDC3B)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调控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FNDC3B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用GEPIA分析FNDC3B在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的mRNA表达差异。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胰腺癌病例资料,利用SPSS 25.0分析FNDC3B表达差异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胰腺癌患者生存曲线。STRING数据库分析与FNDC3B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预测FNDC3B在胰腺癌中调控的可能信号通路。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NDC3B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1.038±0.103比0.341±0.027,t=22.807,P<0.01)。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FNDC3B在胰腺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均<0.05)。FNDC3B基因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χ2=12.115,P<0.01)、病理分级(χ2=11.490,P<0.01)和N分期(χ2=3.962,P<0.05)密切相关,与性别、病理分期、T分期、M分期无明显相关(P均>0.0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风险比(HR)=2.001,95%可信区间(CI)=1.193~3.354,P<0.01]和FNDC3B mRNA表达水平(HR=1.595,95%CI=1.051~2.421,P<0.05)对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存在显著影响。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FNDC3B mRNA表达水平(HR=1.565,95%CI=1.011~2.423,P<0.05)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NDC3B高表达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FNDC3B低表达组患者(χ2=4.898, P<0.05,中位生存时间为592 d比634 d)。STRING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FNDC3B相互作用蛋白有FAM46A(分值=0.687)、ZNF469(分值=0.672)、B3GNT7(分值=0.647)等。GSEA研究结果显示,FNDC3B mRNA高表达样本富集到TGF-β、WNT、NOTCH、JAK-STAT、mTOR等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集(P均<0.05)。当FNDC3B基因表达上调时,上述通路被激活。结论FNDC3B在胰腺癌中高表达,且与胰腺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节FAM46A等相互作用蛋白及激活TGF-β等信号通路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促癌作用。

  • 标签: Ⅲ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蛋白3B 胰腺癌 表达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Ras-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结合蛋白1(Ras-GAP 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G3BP1)是RNA结合蛋白,通过调控mRNA稳定性和翻译来应对外界刺激,被认为是应激颗粒的成核因子之一。G3BP1在应激颗粒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除此之外G3BP1在应激颗粒外与RNA的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也不容忽视。G3BP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肿瘤进展、侵袭和转移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G3BP1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G3BP1近年来在肿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其在肿瘤进展、应激颗粒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 标签: 肿瘤 Ras-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1
  • 简介:利用蛋白质转导结构(PTDs)可以将与之融合表达的蛋白质直接送入细胞中.将通过筛选噬菌体展示锌指文库得到的特异作用于SV40启动子上9bp序列的三锌指结构的序列插入含有TAT蛋白蛋白质转导结构的表达载体pET-TAT-NLS中,构建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pET-TAT-NLS-clone3.融合蛋白在E.coliBL21(DE3)中得到了可溶性表达,含量约占总蛋白的18%;并通过镍亲和凝胶层析柱得到了较好的纯化融合蛋白.

  • 标签: TAT 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SV40启动子 三锌指结构 融合蛋白 可溶性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蛋白-3(TIM-3)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心衰组)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查体的健康对照32名(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TIM-3的表达。分选CD4+ T细胞和CD8+T细胞,使用抗TIM-3抗体刺激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IL-35、IL-17、IL-22水平和CD8+T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RORγt和CD8+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结果心衰组TIM-3+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47%±1.06%比0.92%±0.27%,P<0.001),心衰组TIM-3+CD8+T细胞比例亦高于健康对照组(6.12%±1.91%比1.77%±0.63%,P<0.001)。慢性心衰患者存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不全,表现为心衰组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分泌IL-10和IL-3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心衰组CD4+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1.93±0.88比0.97±0.28,P=0.031)。心衰组CD8+T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5),分泌IL-35水平则低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61±13)ng/ml比(72±17)ng/ml,P=0.029]。抗TIM-3抗体刺激后CD4+T细胞中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TIM-3抗体刺激(均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8+T细胞后,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1),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表面TIM-3升高表达,TIM-3可能参与了慢性心衰患者T细胞功能不全的调控。

  • 标签: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 心力衰竭 T淋巴细胞 免疫调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头部蛋白并进行血清学分析。方法将H1N1和H3N2型流感病毒的HA头部蛋白编码基因克隆到pET-22b(+)原核表达质粒中,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获得含有HA头部与His-Tag的融合蛋白rH1N1-HA和rH3N2-HA。SDS-PAGE分析IPTG诱导前后的融合蛋白,验证表达的准确性,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多剂次免疫家兔,获得针对H1N1-HA和H3N2-HA头部的多克隆抗体。同时,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rH1N1-HA和rH3N2-HA蛋白在小鼠体内诱导了滴度高于40的血凝抑制抗体,可作为一种保护性抗原。rH1N1-HA和rH3N2-HA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作为Western blot、ELISA等免疫学应用的重要材料。结论本研究制备的HA头部蛋白可作为一种保护性抗原,在小鼠体内诱导保护性抗体。HA头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学和血清学研究。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血凝素头部结构域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免疫原性
  • 简介:摘要染色质拓扑相关结构(topological associated domain,TAD)是基因组三维结构和转录调控的基本单位。相邻TAD以特征序列边界间隔,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TAD内部基因的转录受到共同调控,而TAD间彼此互不影响。TAD结构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TAD的重要组成、特性、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常用的染色质互作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拓扑相关结构域 染色质互作 基因组三维结构 高通量染色质构象捕获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含有WW结构的泛素蛋白连接酶1(WWP1)相互作用蛋白,探讨WWP1和依托泊苷诱导蛋白24(EI2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与WWP1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利用免疫共沉淀来进行相互作用验证。通过体内泛素化实验验证泛素连接酶WWP1与EI24酶和底物的关系。以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WWP1和EI24稳定过表达或敲低表达的肝癌细胞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WWP1和EI24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WWP1可以与底物EI24相互作用,并能够在体内将EI24泛素化降解。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或敲低表达的WWP1和EI24的肝癌细胞系HepG2。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WWP1可以降低内源EI24的蛋白水平,而敲低WWP1可以使EI24蛋白水平增加。细胞计数盒8(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在36 h时,WWP1过表达组和shWWP1组细胞的相对增殖活性分别为(347.00±8.15)%和(187.08±4.86)%,与对照组(270.33±15.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6 h时,EI24过表达组和shEI24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分别为(183.75±8.11)%和(317.33±9.60)%,与对照组(270.33±15.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WWP1过表达组和shWWP1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52±7)个/视野、(76±4)个/视野和(19±3)个/视野,WWP1过表达组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增多(P<0.05),而敲低WWP1后细胞克隆形成较对照组减少(P<0.05)。对照组、EI24过表达组和shEI24组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38±4)个/视野、(10±3)个/视野和(69±7)个/视野。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EI24使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减少(P<0.05),敲低EI24的表达使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增多(P<0.05)。裸鼠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经过4周同等条件喂养后,对照组、WWP1过表达组和shWWP1组的裸鼠移植肿瘤体积分别为(1 400.00±43.71)mm3、(2 636.67±290.45)mm3和(642.17±36.00)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WP1过表达组和shWWP1组的裸鼠移植肿瘤重量分别为(1.23±0.08)g、(2.05±0.17)g和(0.88±0.09)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WP1过表达组细胞成瘤能力明显增强,shWWP1组成瘤能力明显减弱。对照组、EI24过表达组和shEI24组的裸鼠移植肿瘤体积分别为(1 245.17±93.10)mm3、(662.17±60.88)mm3和(1 986.67±226.75)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I24过表达组和shEI24组的裸鼠移植肿瘤重量分别为(1.15±0.04) g、(0.85±0.02)g和(1.73±0.0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I24过表达组细胞成瘤能力明显减弱,shEI24组成瘤能力明显增强。结论WWP1可以靶向底物EI24进行泛素化降解,并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WW结构域的泛素蛋白连接酶1 依托泊苷诱导蛋白24 肝肿瘤 泛素连接酶 蛋白降解
  • 简介:以6家中国国际化企业为典型案例,从适应性选择的理论视角出发,归纳了两种不同的联盟网络演进路径,并探讨了不同演进路径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实现探索活动与开发活动的间(功能结构之间)均衡是促进网络演进的有效途径,知识获取和升级压力是创业型联盟网络演进的重要实现机制,而网络地位提升和知识分享是主导型联盟网络演进的重要实现机制。

  • 标签: 网络联盟 演进路径 演进机制 功能域 结构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靶向降解溴结构蛋白4(BRD4)的抗骨肉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BRD4在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小分子降解剂ARV-825诱导BRD4在骨肉瘤细胞中化学性降解,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信号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检测技术和细胞克隆实验研究小分子ARV-825的抗骨肉瘤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应用siRNA抑制BRD4,Western blot实验显示骨肉瘤细胞凋亡关键酶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Caspase-9激活,DNA修饰酶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增加[MNNG/HOS,siBRD4(a):0.665±0.139、1.024±0.378、0.445±0.130;siBRD4(b):0.844±0.190、1.183±0.368、0.843±0.005],Saos-2细胞系中结果与MNNG/HOS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凋亡增加,两种细胞系中两种siRNA对应凋亡率分别为(32.670±0.943)%、(43.330±1.247)%、(45.000±1.054)%、(51.330±1.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0、29.670、35.730、29.520,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RV-825能在两种细胞系中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诱导BRD4蛋白降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0.30 μmol/L,F=223.100、219.200,P<0.01;0.5~72.0 h,F=122.500、86.870,P<0.01);CCK-8法显示低浓度ARV-825能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两种细胞50%的抑制率(IC50)分别为0.015、0.020 μmol/L,P<0.01];克隆形成实验显示ARV-825在0.1 μmol/L的低浓度能够完全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克隆形成(F=56.250、128.500,P<0.01)。结论BRD4具有重要的抑制骨肉瘤细胞凋亡信号传导作用。通过抑制BRD4的表达能够疏通凋亡信号通路,达到抗骨肉瘤作用。提示小分子化学性BRD4降解剂对于提高骨肉瘤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前景。

  • 标签: 骨肉瘤 溴结构域蛋白4 凋亡
  • 作者: 李悦 毛华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蛋白12(NLRP12)作为发现较晚的Nod样受体家族成员,是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之一,识别多种病原体并启动下游免疫应答,参与多项机体炎症反应的调控,与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发生、进展相关。现从其结构、功能及NLRP12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等方面对NLRP12进行综述,探讨NLRP12在自身炎症中的作用机制,为认识、探索、治疗NLRP12相关自身炎症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12 核因子κB 自身炎症性疾病 家族性寒冷自身炎症综合征2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