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考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剂量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选择 134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治疗 1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1.0 g, 1次 /d 静滴;治疗 2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2.0 g, 1次 /d 静滴;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针剂, 15 d为一个疗程。观测治疗前和治疗后 TBIL、 ALT、 AST、 GGT、 ALP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TBIL、 ALT、 AST、 GGT、 ALP各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 1组、治疗 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8.9%和 93.5%,显著高于对照组 58.1%,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优于低剂量组。 结论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治疗酒精性肝病方面疗效显著,无毒副反应,且大剂量比小剂量更加有效,为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理想选择,早期足量使用效果更佳。  

  • 标签:    [ ] 酒精性肝病 肝内胆汁淤积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高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肝内淤胆的疗效。方法64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肝内淤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腺苷蛋氨酸10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用前列地尔10u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肝功能指标TBIL、ALT、TBA和γ-GT值均下降;联合治疗组各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4.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前列地尔用于治疗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肝内淤胆的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症状、体征、肝功能。

  • 标签: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 肝内淤胆 腺苷蛋氨酸 前列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肝炎患者11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7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基于此加以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ALT、AST、ALP、P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HE、AL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2%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1.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腺苷蛋氨酸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型肝炎 腺苷蛋氨酸 血清学指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中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均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的治疗,分别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标记物水平,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TBA),瘙痒评分的变化,以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用药一周后,肝功及胆汁酸水平均有所改善,瘙痒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胎儿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结论给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产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对患儿血清肝功能指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照组行熊去氧胆酸胶囊、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腺苷蛋氨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5%,且观察组患儿血清ALT、TBIL、DBIL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腺苷蛋氨酸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 肝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择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观察对比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43.7±29.1)μmol/L、(13.7±3.3)s,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苦参碱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 标签: 腺苷蛋氨酸 苦参碱 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9例)。给予两组常规熊去氧胆酸治疗、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瘙痒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液瘀积症治疗,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腺苷蛋氨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试验组使用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干预后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效果较好,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腺苷蛋氨酸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采取腺苷蛋氨酸(思美泰)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纳入的302例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151例,研究组采取思美泰结合易善复,对照组采取易善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相关症状、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发现研究组瘙痒评分、相关症状消失时间、门冬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汁酸(TBA)以及丙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胆汁淤积症患者采取思美泰结合易善复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

  • 标签: 效果观察 多烯磷脂酰胆碱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腺苷蛋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选取12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S-腺苷蛋氨酸 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使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和腺苷蛋氨酸共同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单铵S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甘草酸单铵S 腺苷蛋氨酸 病毒性肝炎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精制工艺研究活动,对精制精氨酸的可靠手段进行探究。方法:针对精氨酸物质具有的特点,选择通过正交实验来探究精制精氨酸时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在针对精氨酸展开的正交实验结束后,确定了最佳工艺生产条件,如下:物质结晶最佳温度为 -5℃,溶解时的最佳温度为 65℃,溶解时的最佳时间为 0.75hr。结论:本次正交试验获取的生产参数是可靠的,能够将生产效率提升到 90%,生产成本也被降低,与现代精氨酸生产系统改进需求相符。

  • 标签: 精氨酸 精制工艺 研究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用于重度ICP疗效。方法选择ICP患者100例,50例予以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腺苷蛋氨酸(观察组),观察外周血VEGF水平及、羊水L/S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EGF水平、羊水L/S值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R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分析,ICP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与羊水中L/S值相关性系数为0.649。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提高重度ICP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及羊水L/S值,临床可通过监测ICP患者外周血VEGF水平间接预测胎肺成熟情况,以预防RDS。

  • 标签: ICP 熊去氧胆酸 腺苷蛋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15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60例人脑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和10例脑外伤手术患者(对照组)的脑组织标本中STK15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正常脑组织中未见STK15阳性表达,而肿瘤组脑组织标本中STK15阳性表达率为55%。星形细胞瘤低级别亚组STK15阳性表达率为10%,中级别亚组为52.6%,高级别亚组为100%,三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STK15的表达强度和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程度呈正相(r=1.000,P〈0.05)。结论人脑星形细胞瘤中STK15的表达明显增高,且病理分级越高,STK15的表达水平越高。STK15可能成为脑星形细胞瘤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门冬氨酸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肝性脑病患者78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9)与参照组(n=39)。其中,单一应用乳果糖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联合应用门冬氨酸氨酸及乳果糖治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2组治疗后肝部功能参数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参数明显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门冬氨酸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模式在肝性脑病患者中具有显著成效,应予以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门冬氨酸氨酸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门冬氨酸氨酸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利福昔明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血氨水平、血清总胆红素以及实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血氨水平以及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中,应用利福昔明联合门冬氨酸氨酸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利福昔明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硬化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8例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可改善患者血脂指标及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
  • 简介:摘要在生产实践中,谷氨酸保藏及分纯应用是工艺生产企业的重要课题。谷氨酸菌种的优劣与发酵产酸有着密切的关系。菌种经多次移接,会发生部分衰退,而使谷氨酸产酸逐渐下降。为了使已经衰退的菌种和还未表现出衰退的菌种,稳定原有性能,技术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菌种分纯工作。基于此,下文简要介绍了谷氨酸菌种保藏及分纯应用。

  • 标签: 谷氨酸 菌种 保藏 分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