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蛋氨酸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腺苷蛋氨酸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雷凯雄周清平唐武成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对患儿血清肝功能指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照组行熊去氧胆酸胶囊、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滴腺苷蛋氨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5%,且观察组患儿血清ALT、TBIL、DBIL等肝功能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腺苷蛋氨酸;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肝功能指标

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是指不同原因导致毛细胆管排泌功能出现障碍,临床表现为乏力、黄疸、皮肤瘙痒、大便呈黄色或灰白色等,是婴儿期常见的疑难病症[1]。腺苷蛋氨酸是新型的利胆药,主要用来治疗成人肝硬化或妊娠期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但在儿童中使用疗效及安全性研究少较少。本文以8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展开研究,探讨其使用腺苷蛋氨酸对肝功能指标产生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中包括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4~65)个月。对照组40例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儿年龄为(26~67)个月。比较可知,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服用甘草酸苷、熊去氧胆酸胶囊,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达到保肝、降酶等效果。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入腺苷蛋氨酸治疗,每次静脉滴注50mg/kg,1次/d,治疗3~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总胆红素)、DBIL(结合胆红素)、ALP等指标变化情况。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ALT显示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TBIL及DBIL下降程度≥50%称作显效;如果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BIL及DBIL下降至20%~50%称为有效;患儿黄疸、乏力等症状无改善,TBIL及DBIL没有下降或升高称作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情况

由表1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TBIL、ALT、DBIL等肝功能指标并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TBIL、DBIL、ALP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因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胆汁分泌器与功能出现障碍,因胆汁分泌障碍导致机体出现严重代谢紊乱,引起体内胆红素等代谢毒物大量蓄积的综合征[2]。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病机制并未十分明确,相关研究表明,该病症与感染、代谢、免疫等因素有关[3]。肝内胆汁淤积主要表现为黄疸、胆管酶升高等,如果不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会引起肝硬化、肝纤维化,严重者导致患者死亡。腺苷蛋氨酸作为人体内所有组织和体液内的生理活性分子,参与人体多种生化反应。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的药理作用如下:①转甲基作用:腺苷蛋氨酸在人体多种生物化学中参与100多种转甲基反应,该药物促使甲基转移至多种核酸、药物分子、激素,人体内85%转甲基作用均在肝脏内进行。②转硫基促使牛磺酸、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解毒过程中硫化合成物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细胞解毒效果。如果人体内缺少腺苷蛋氨酸,导致Na+/k+~ATP酶泵作用降低,从而出现肝细胞内胆汁淤积[4]。同时,若肝内转硫基作用受到限制,导致肝细胞胆汁酸大量聚集和解毒功能降低,在不同程度上损害肝细胞。③使用腺苷蛋氨酸药物能有效抑制TNF-a表达,有效改善肝细胞损伤情况,通过上述作用达到退黄疸、护肝等目的。如果患者肝脏发生病变,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明显降低,因此,补充适量的腺苷蛋氨酸,有助于及早恢复受损肝细胞功能[5]。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能有效保护患者肝细胞、预防肝细胞凋亡等作用,减少含有毒性的胆汁酸损害肝细胞及毛细胆管细胞,降低但内胆汁淤积发生率[6]。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后TBIL、ALT、DBIL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观察组各种肝功能水平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9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患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最佳的药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因胆汁淤积引起的皮肤瘙痒、乏力、肝部不是等症状,促使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仇世伟.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3):2497-2498.

[2]李学尧.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10(3):348-350.

[3]王红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5):48-49.

[4]刘现军.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5(27):5736-5736.

[5]周丽莎,彭渝.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827-827.

[6]朱海洋,高红伟.腺苷蛋氨酸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1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