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羌姆系藏语,跳神之义。西藏佛教密宗寺庙每逢重要的佛教节日,都要举行跳神活动。跳神时,演员都要穿起神衣,戴上假面具,在乐器的伴奏下,按照密宗教义,表演各种动作,以期达到敬神和为众生消灾驱邪的双重目的。西藏跳神不是一般俗人所理解的舞蹈娱乐活动,而是一种严肃的宗教仪式。其目的是宣传佛教教义,“驱魔逐鬼,祓除不祥。”西藏佛教密宗最早的跳神活动,只限于寺内喇嘛观看,俗家

  • 标签: 羌姆 密宗 佛教节日 佛教教义 马头金刚 大威德
  • 简介:1987年6月,德尔菲古希腊戏剧讨论会的主要论题是面具问题。希腊和印度等国的学者纷纷发表意见并介绍本国情况,大会讨论得很热闹。这时,主席提出:“请中国学者发表意见。”当时,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罗锦麟和刘元声两位副教授。刘元声接过话筒说:“中国古代戏剧也使用面具,而且中国现代戏剧也偶尔采用面具。比如《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此言一出,会场上议论纷纷。一位美国学者跑到刘元声面前,她说:“你是否说错了,我知道中国只有脸谱,没有面具。请用汉字写下来。”当她看到“假面”字样后,再没说什么。这位学者的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标签: 中国现代戏剧 中国古代戏剧 目连戏 元声 中央戏剧学院 古希腊戏剧
  • 简介:针对白马藏族的巫舞与面具,将其分为"巫术祭祀舞蹈"与"巫术习俗舞蹈"两类分析研究。认为白马人巫舞表演时池哥、池母等面具使用最为普遍,是白马人巫舞表演时最为核心的面具,是白马人以之为核心构架出的一个族群认同体系。

  • 标签: 白马藏族 巫舞 面具 祭祀 习俗
  • 简介:文章回顾了近40年来国内学者对白马藏族面具舞文化属性、“池哥”“直目”文化渊源及面具舞源流分野、面具舞与族群认同等方面的相关探讨,并剖析了前人学术观点的贡献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前人相关研究困境的原因,提出后续拓展研究的学术理论,以期为白马藏族面具舞的拓展研究提供学术经验。

  • 标签: 藏彝走廊 白马藏族 面具舞 回顾与反思 研究理路
  • 简介:通过梳理,归纳出前人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傩文化、苯教文化与图腾说。研究发现,尽管这三种各有所据的观点均揭示了面具舞的某个文化“断面”,但用某个“断面”言说面具舞的文化全貌尚显单薄。事实上,这些“断面”表明:在白马藏族先民与藏彝走廊其他族群之间的互动过程中,面具舞文化层呈“蛋型”结构累进图式。针对前人研究的缺失及造成缺失的原因,欲进一步深层揭示面具舞的文化面向,尚需在研究路径与视野上实现两个转变:其一、由过去主要依据汉文史料探讨的途径向依据“地方性知识”与汉文史料及考古实物相结合的途径转变;其二、研究视野应该由过去在族属框架内探讨面具舞向在藏彝走廊语境中探讨面具舞转向。

  • 标签: 藏彝走廊 白马藏族 面具舞 文化面向 理路转向
  • 简介:西藏,以佛教圣地闻名于世界。在西藏千里雪山、万里草原上,遍布着无数的庙宇和神殿。在这些庙宇神殿中,每年一度的金刚神舞和各种祭祀活动,给高原圣地笼罩了一层浓郁的宗教气氛。金刚神舞,藏语称“羌姆”,又叫“多吉嘎羌”。域外人士一般多称跳神。金刚神舞主要活动于苯教寺院、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寺院。后来部分格鲁派大的寺院也有演出,如扎什伦布寺、布达拉官等形成了西藏最为庞大的金刚神舞表演机构。由此,宗教傩面具遍西藏各个角落,构成了西藏宗教面具之大系。

  • 标签: 噶举派 宁玛派 傩面具 大威德金刚 佛教圣地 格鲁派
  • 简介:藏戏的面具艺术源远流长,是藏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重要文化遗产,亦是藏戏演出时的重要道具,不同面具的演员代表不同的角色。研究藏戏艺术。不能不研究藏戏的面具艺术。为了使人们对藏戏面具艺术有更多的了解,本文对藏戏面具艺术的种类、内涵、形态、样式、特点和色彩等从不同角度做了详细的介绍。

  • 标签: 藏戏 面具艺术 种类 内涵 特点 象征意义
  • 简介:现代学徒制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重要人才培养形式,其对于工业、艺术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目前也在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尤其是在民族雕塑方面,更是通过这种形式来对民族雕塑进行传承和发展。本文以藏族面具艺术为例,简单介绍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其对我国民族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的影响,讨论在该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民族雕塑传承方式。

  • 标签: 现代学徒制 民族雕塑 藏族面具艺术 传承与发展
  • 简介:由于历史的惯性作用,一提到端公二字,人们便谈虎色变,想到的自然是过去那些装神弄鬼的乡俗巫师。、然而,当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到端公实践活动中作实际的调查后,则发现,端公及其行为,还潜藏着鲜为人知的另一方面。很难想象,端公竟然还是粉墨登场的演剧能手;那香烟缭绕,酬神驱鬼的祭坛上还包容了相当丰富的艺术因子。其中,使人叹为观止的首先就是丰富多彩的面具造型艺术

  • 标签: 端公戏 驱鬼 二字 使人 阳戏 人物个性
  • 简介:傩祭风俗与面具艺术浅谈刘千"中国傩祭风俗与面具艺术"是我近几年来致力的一个民间美术研究专题。"傩"的盛行时期是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几。经衍变,现在仅少数地区尚有一些遗存,是十分宝贵的活的研究资料。笔者从小生长在傩俗之乡,对傩祭风俗印象深刻,加...

  • 标签: 面具艺术 傩祭 傩面具 行傩 傩仪 江西萍乡
  • 简介:当代都市宠物中,坐头把交椅的自然是哈巴狗.但其价值仅在于欣赏,纯属玩物.它不代表狗的本质,也不是主流,只不过是狗类的一种异化罢了.

  • 标签: 藏族 驯狗艺术 牧狗 猎狗 雪鸡狗 哈巴狗
  • 简介:面具是原始宗教观念和巫术艺术的物化形式,是中国千年民间艺术创作出来的艺术符号。傩面具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婺源傩面具以其夸张怪异的造型、沉稳和谐的色彩及神秘的文化功能体现了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并且以各种形式再现了当地傩文化的艺术魅力。

  • 标签: 婺源傩面具 造型 色彩 功能 文化艺术
  • 简介:《夜宴》是中国电影史上罕有的一部宫廷悲剧,"面具"是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段之一,编导们通过"面具"赋予影片中人物以个性化特征和象征性意蕴,极具符号学意义,不仅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叙事性符号,它的所指意义已经指向了我们的社会生存方式,因而也成为一个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象征性符号。

  • 标签: 夜宴 面具 艺术符号
  • 简介:【摘要】藏族面具在青藏高原及其南部边缘地带从东往西的羌、彝、普米、纳西、傈僳、怒、独龙、门巴等多个民族居住地区都有分布。藏族面具文化对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不仅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而且这一文化的影响又具有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 标签: 少数民族影响 文化西南地区 藏族面具
  • 简介:谚语是世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总结。它将丰富的内容用浓缩、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其表现形式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诙谐有趣,说理

  • 标签: 谚语 藏族人 表现形式 劳动人民 结晶 藏民族
  • 简介:宗教与艺术原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他们却有时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联系。藏族宗教艺术即是集宗教与艺术于一体的产物,它对藏族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在介绍藏族宗教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就宗教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藏族 宗教 艺术 关系
  • 简介: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都源于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藏族牧歌是生活在牧区的先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感悟、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和不断积累起来的艺术成果,是藏民族特有的演唱方法之一,也是藏族群众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以音乐人类学、解剖学、声学、嗓音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牧歌演唱中常用的几个关键技法进行了解析,试图从理论上对牧歌风格的构成要素、技法成因以及审美特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阐述。

  • 标签: 藏族传统 牧歌 技法 审美 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