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多次间歇蓝光与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持续蓝光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多次间歇蓝光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00%);但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次间歇蓝光与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应用多次间歇蓝光治疗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多次间歇蓝光照射 持续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随机分组原则的指导下,80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新生儿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围绕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的时间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患儿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法,不仅可以减少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还能提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黄疸 蓝光照射治疗 优质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儿,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n=5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益生菌联合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BIL水平和TBIL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TBIL和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益生菌 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蓝光治疗期间施行鸟巢式护理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84例)、观察组(鸟巢式护理83例),对比新生儿哭闹时间平均值、不良事件(抓伤、擦伤)概率的发生率;另统计患儿血清胆红素降至170μmol/L的天数、血清胆红素下降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哭闹时间短,抓伤/擦伤的概率低,在更短的时间内胆红素降至170μmol/L,每日胆红素下降指数高(P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前者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进行治疗,后者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患儿的血清蛋红素水平,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白蛋白;蓝光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临床上的一种较为常见多发的疾病,多发于一周内的新生儿,临床表现主要有患儿的皮肤、黏膜以及巩膜等出现黄染的现象 [1]。该病病死率十分高,如果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儿的神经系统将会受到极大的损伤,大脑的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导致患儿死亡 [2]。因此,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新生儿黄疸采用白蛋白联合蓝光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探讨,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治疗,效果显著,现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2018年 1月到 10月收治的 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 50例患儿中男 30例,女 20例,年龄在 3~ 40d;其中 20例阻塞性黄疸患儿, 18例溶血性黄疸患儿, 1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 2例其他类型患儿。观察组 50例患儿中男 35例,女 15例,年龄在 2~ 40d;其中 22例阻塞性黄疸患儿, 20例溶血性黄疸患儿, 6例感染性黄疸患儿, 2例其他类型患儿。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类型等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茵栀黄联合蓝光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使用蓝光双面光疗箱进行照射治疗,其蓝光的波长是 425~ 475nm,灯管长度在 20~ 25cm之间,并且距床面在 38~ 42cm之间,必须按照要求规范严格操作;②每天三次,每次口服四分之一袋的茵栀黄颗粒,连续口服 5d进行治疗 [3]。   观察组给予白蛋白联合蓝光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蓝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②在蓝光之后,将 1g/kg的白蛋白溶于 15~ 20ml 10%的葡萄糖溶液之中,每天一次进行静脉滴注,要注意对于滴数的控制,保持先慢后快;连续滴注 5d进行治疗 [4]。    1.3 临床指标   ①显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在经过治疗后明显得到改善或者完全恢复正常,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在经过治疗后得到一定改善,患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也有一定的下降;无效:患儿的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现象等各项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或者痊愈之后复发,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②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轻微腹泻、轻微发热以及皮疹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 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①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组 50例患儿中显效 33例( 66%),有效 15例( 30%),无效 2例( 4%),治疗总有效率为 96%;对照组 50例患儿中显效 15例( 30%),有效 25例( 50%),无效 10例( 20%),治疗总有效率为 80%。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与对照组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请见下表。   ②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 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 2例( 4%),其中出现 1例轻微腹泻患儿, 1例轻微发热患儿;对照组 5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发生出现不良反应 11例( 22%),其中出现 3例轻微腹泻患儿, 3例轻微发热患儿, 5例皮疹患儿。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患儿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 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中采取早期护理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32例患儿进行对比实验,均接受黄疸蓝光治疗,遵照随机性原则进行摇号分组,对照与观察组分别66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实施早期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包括各阶段胆红素指数、退黄时间。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退黄时间也得以有效缩短。(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手段可最大程度地提升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儿的各项症状表现。

  • 标签: 早期护理 新生儿 黄疸蓝光照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进行蓝光治疗期间开展综合性护理支持的作用。方法 纳入64例进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开展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划分为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护理支持)和观察组(32例,行综合护理支持),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症状改善用时,住院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给予间隙和持续蓝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患有黄疸症的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随机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观察组采用间隙性蓝光,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持续蓝光而言,应用间隙性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间隙蓝光照射 持续蓝光照射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护理模式对蓝光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辐射台LED蓝光治疗加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睡眠时间、哭闹时间及黄疸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各类胆红素降低水平、哭闹时间及黄疸指数均于低观察组,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接受蓝光治疗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蓝光照射 新生儿 重症高胆红素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3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胆红素水平、护理效果、皮肤发黄消失时间、恢复正常排便时间、住院的时间。结果:护理干预组胆红素水平、护理效果、皮肤发黄消失时间、恢复正常排便时间、住院的时间和常规组比较,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确切,可行性高,可加速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治疗过程中采用抚触护理配合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结果将患者分组(每组30例),黄签:给予常规护理配合蓝光(常规U组)、蓝签:给予抚触护理配合蓝光(抚触F组),两组持续治疗7d后观察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情况、家长满意情况。结果 常规U组治疗、抚触F组持续治疗7d后,两组治疗有效率上无差异( =0.741),抚触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U组( =5.455),抚触F组家长满意分高于常规U组(t=4.884),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 在给予蓝光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配合抚触护理明显优于配合常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使得患儿对护理服务更满意,有很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抚触护理 蓝光照射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家长满意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8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按随机法分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蓝光治疗,观察组增加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前、治疗后的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皮肤黄斑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皮肤发黄消失时间,排便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 P

  • 标签: 蓝光治疗 新生儿黄疸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蓝光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舒适护理。结果两组患儿进行不同护理后,在哭闹次数、体重增加量、血清蛋红素下降值、安静睡眠时间中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应用舒适护理能显著减少患儿治疗时间,改善患儿各项指标,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间歇性蓝光与持性续蓝光在新生儿黄疸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患儿接受持续性蓝光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间歇性蓝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率为96.7%与对照组患儿的95%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参照组的1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间歇性蓝光与持续性蓝光应用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均非常明显,但使用间歇性蓝光的治疗方式其不良反应低,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临床应推广间歇性蓝光治疗方式的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间歇性蓝光照射 持续性蓝光照射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蓝光联合益生菌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黄疸新生儿,将新生儿分组采用抽签法方法平均分为实验组(16年7月-17年12月)与对照组(15年1月-16年6月)。实验组新生儿予以蓝光联合益生菌,对照组新生儿予以蓝光疗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IBiL(间接胆红素)和 TBiL(总胆红素)水平状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治疗前的IBiL(间接胆红素)和 TBiL(总胆红素)水平状况比较(P>0.05),差异无对比意义,治疗后对照组的IBiL(间接胆红素)和 TBiL(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数据对比有较大差异,(P

  • 标签: 蓝光照射 益生菌 新生儿黄疸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