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特点、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120例小儿营养不良的年龄、城乡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结果小儿营养不良以6个月~2岁发病率高,并与母乳量不足,生后因特殊疾病不能母乳喂养,断乳过早,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有关,特别是与蛋白质不足有密切关系。腹泻、反复感染、先天畸形、早产、双胎亦是本病常见原因。结论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这与农村生活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喂养不合理,护理不当有密切关系。本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组织,加强儿童保健工作,从新生儿期开始大力推广新法育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纠正畸形等。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病因 预防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6至9岁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我国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充足的指导依据。方法任意从某一所小学中抽取50例出现营养不良现象的儿童构成观察组,儿童年龄在6至9岁之间。然后按照这50例儿童的年龄、班级、性别、体重等情况挑选另外50例营养情况良好的儿童构成对比组。对这100例儿童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中观察组有40例儿童出现Ⅰ度营养不良情况,占总数的80%;6例Ⅱ度营养不良,占总数的12%;4例Ⅲ度营养不良,占总数的8%。导致观察组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家庭矛盾突出、家庭收入偏低、患病周期小、挑食厌食、缺乏运动、没有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等。结论家庭、疾病、饮食、运动是决定儿童营养状况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只有加大重视力度使其保持合理状态,才能为儿童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 标签: 学龄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0~5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分析营养不良与喂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关系,提出相应的措施及解决方案。方法以身高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根据WHO推荐的NCHS标准对营养不良进行分型。结果0~5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营养不良占总受检人数的13.23%,其中低体重占15.94%,消瘦占20.21%,发育迟缓占50.14%,营养不良患病与添加辅食时间显著相关。结论营养不良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可以预防此病。

  • 标签: 营养不良 喂养方式 饮食习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热量胃肠外营养治疗普外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68例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人,治疗组患者使用低热量肠外营养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外营养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同一天开始按照各自的肠外营养支持方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一周后,分别将未进行营养支持的前一天与营养支持结束后的第一天的体质量变化、血清白蛋白以及对其营养状态的相关疲劳评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相对来说还是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疲劳评分均在治疗后有所升高,患者的疲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重,但是相对来说还是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后的疲劳评分比较差异性也相对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热量的方式对普外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营养状态,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低热量 胃肠外营养 普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致营养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6月-2011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致营养不良的63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前后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之后,63例患者的营养状况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易发生营养不良,应尽快给予护理干预,控制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 标签: 护理干预 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随机将终未期肾病患者80例分2组,DN终末期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CGN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经3个月后人体测量,即上臂周长、下肢小腿周长测定值,同期生化指标结果比较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DN终末期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差于CGN终末期组患者,有助于明确DN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并有助于针对性指导患者进行营养疗法护理干预。结论针对DN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原因,制定合理护理干预措施和饮食方案。小结通过综合营养疗法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DN的相关指标,减缓DN的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营养不良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扶正降浊方(又称肾病2号方)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和肾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扶正降浊方组(治疗组)49例和尿毒清颗粒组(对照组)47例。分别采用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汤剂或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SGA评分、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改良SGA评分、PA、Alb、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cr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良SGA评分、PA、Al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侯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降浊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营养不良,缓解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扶正降浊方 尿毒清颗粒 慢性肾衰竭 营养不良 肾功能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不良反应预防。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1年9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病人按营养液不同的输注方式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原始方法输注,另一组采用低浓度、缓速、加热棒加热方法输注。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后输注方法较原始输注方法病人不良反应少,病人的耐受力得到提高,保证了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和有效。

  • 标签: 胃肠道 肠内营养 不良反应 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外阴局部封闭联合长强穴封闭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收治外阴营养不良患者35例,随机分为封闭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通过对控制外阴瘙痒程度和改善皮肤黏膜形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封闭组20例的外阴瘙痒症状基本消失,患处皮肤黏膜不同程度的恢复正常,显效率达95%。不同病理类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方法显效快,患者能坚持治疗。结论外阴局部封闭联合长强穴封闭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疗效明显,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外阴局部封闭 长强穴封闭 外阴营养不良 疗效
  • 简介:报告1例白色丘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并对患者家系进行疾病调查。先证者男性,36岁,反复躯干、四肝丘疹、水疱伴瘙痒20余年。表现为双前臂和双小腿伸侧见多数密集黄豆大至指甲大小坚实红褐色丘疹,白色丘疹样疤痕,腰骶部见多数密集斑片状浅红色萎缩性疤痕,并可见水疱、血疱、血痂,部分融合成片状。结合病理诊断为白色丘疹样营养不良在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调查不20人中7人患病,呈连续性垂直遗传,显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 标签: 家系调查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型 白色丘疹样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测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质的质量指数(BMI),从而进一步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对患者的身高、测量患者提质量和肺功能进行体检。结果经检查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9.13%;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一般情况对患者体质的质量指数(BMI)影响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体质的质量指数在性别方面不存在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U=0.1042,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改善其营养状况。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归芪强力丸配合龟鹿强力膏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例临床疗效。方法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给予内服归芪强力丸、外贴龟鹿强力膏,并配合火针针刺等传统治疗方法。记录用药后的症状体征、并随访治疗结果。结果用药后效果好,基本无毒副作用,治疗组有效率达94.7%,较对照组60.4%高出34.3个百分点。结论归芪强力丸配合龟鹿强力膏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有效率高。

  • 标签: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归芪强力丸 龟鹿强力膏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