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含解耦联蛋白2(UCP2)-3’非翻译区(UTR)序列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的双荧光报告基因载体.探讨微小RNA(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软件预测miR-15b的靶基因,分别将预测靶基因UCP2的3’UTR及其突变体克隆到荧光载体DsiCHECK-2骨架中,构建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并采用测序方法鉴定DsiCHECK-2-UCP2载体是否构建成功。将UCP2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与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通过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分析miR-15b对UCP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测序鉴定证实psiCHECK-2-UCP2双荧光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显示转染UCP2野生型和UCP2突变型报告基因的293T细胞过表达miR-15b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活性明显下降.下调31%(P=0.003),过表达miR-15b抑制剂后,UCP2野生型报告基因的荧光活性明显增加,上调46%(P=0.01)。而miR-15b模拟物、miR-15b模拟物正常对照、miR-15b抑制剂、miR-15b抑制剂正常对照对UCP2突变型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UCP2是miR-15b直接作用的靶基因,且miR-15b结合于UCP2基因3’UTR区域.转录后水平对UCP2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解耦联蛋白2 微小RNA-15b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目的:构建含MDR1基因启动子的荧光报告基因质粒,并检测其在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中的活性表达。方法:PCR克隆人MDR1基因启动子片段,通过亚克隆将启动子分别插入到pMD18-T载体和荧光报告基因pGL3-Enhancer载体中,建立含MDR1启动子的荧光报告基因质粒pGL-MDR1,并经测序及切确定扩增序列;脂质体基因转染法将pGL-MDR1转染入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SGC7901-PrP,并测定其荧光活性。结果:PCR克隆出MDR1启动子经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pGL-MDR1转染入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的荧光活性,较转染入pcDNA3.1空载体细胞系相比升高3-5倍。结论:成功构建含MDR1启动子的荧光报告基因质粒;上调朊蛋白表达可激活MDR1的转录活性

  • 标签: 多药耐药基因1 启动子 朊蛋白 胃肿瘤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一谭方一听说吃饭就开始发憷。前两天,他和一名同事跟随支队长刘成岭到青县公安局指导案件侦破。有刘成岭坐镇和统筹,案件很快就破了。县局摆宴庆功,抒发众将士心中高兴。当晚,县公安局马局长当仁不让在主陪落座,亲热地把刘成岭拉到身边,然后招呼谭方他们就位。马局长催促服务员赶快打开酒瓶,亲自为刘成岭倒上满满一玻璃杯。等马局长的酒瓶移过来,谭方忙用手虚掩酒杯,说马局我不会喝酒。

  • 标签: 轻微伤 派出所
  • 简介:生物发光标记以其可视化,便捷,快速,灵敏,可用于活体研究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学研究中。本研究通过CaCl2方法将实验室构建的带有青海弧菌荧光基因luxAB的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Top10中,利用切和核酸电泳检测荧光基因的存在,利用SDS-PAGE检测荧光表达的情况,然后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值6.0,癸醛体积分数1.25‰,接种量1%,IPTG浓度0.1mmol/L,装液量50mL/150mL,温度37℃条件下,重组菌的发光度最大,即表达量最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pH6,IPTG浓度0.08mmol/L,接种量1.2%,温度36℃时重组大肠杆菌表达情况最好,发光度达1262.7。本研究中的重组大肠杆菌为在益生菌等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 标签: 青海弧菌 荧光素酶 优化 生物发光
  • 简介:摘要:随着食品加工和生物工艺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麦芽中脂肪的研究与应用日益重要。而脂肪活性检测方法和学性质的研究成为理解其功能和特性的关键。然而,这些研究面临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因此,本文旨在概述麦芽中脂肪的定义和功能,并探讨脂肪活性检测方法以及学性质研究中的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深入研究麦芽中脂肪将为食品加工和生物工艺领域的创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基础支持。

  • 标签: 麦芽 脂肪酶 活性检测 酶学性质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检测相关研究,对比分析免疫荧光法与唾液酸苷活性测定对阴道加德纳菌感染所发挥的价值。方法:研究样本的收集时间是19年11月-20年5月,共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92份,分别对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法和唾液酸苷活性测定,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免疫荧光法的检测阳性率是96.74%,显著高于唾液酸苷活性测定阳性率88.04%,数据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唾液酸苷酶 活性测定 阴道加德纳菌 检测价值
  • 简介:目的: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及IFN-γ刺激下,人NOX1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将NOX1基因5′-端上游序列连接到无启动子的PGL3-BASIC质粒,构建了PGL3-BASIC/NOX1报告质粒。PGL3-BASIC/NOX1质粒转染A549细胞,用TNF-α、IFN-γ刺激12h,双荧光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克隆的NOX1片段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在TNF-α和IFN-γ共同刺激下,转染报告基因的A549细胞萤光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增高(约4.3倍)。分析显示NOX1基因5′端上游序列片段含有NF-KB结合位点,提示细胞因子刺激的荧光表达增强可能与NF-KB位点激活相关。结论:NOX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受到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机体免疫防御(特别是上皮细胞免疫防御),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NOX1 报告基因TNF-α IFN-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毛毕属吸虫为鸟类血吸虫,家鸭是毛毕属吸虫主要的终宿主之一。为了解阿魏香豆类对家鸭毛毕吸虫影响机理,本试验采用测定毛毕吸虫同工的技术方法,以了解阿魏香豆类对毛毕吸虫生化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药对苹果酸脱氢、6-磷酸甘露糖酶I、酸性磷酸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磷酸葡萄糖异构活性影响不明显。

  • 标签: 阿魏香豆素 毛毕吸虫 同工酶
  • 简介: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活性与血清总胆汁酸(TBA)和甲胎球蛋白(AFP)均有不同变化。本文对我院121例肝炎患者的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酞(GGT)、胆碱酯(CHE)、总胆汁酸(TBA)以及甲胎球蛋白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炎 TBA AFP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内皮-1(endothelin-1,ET-1)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碱磷(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osteocalcin,OCN)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10,100nM)的ET-1,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牙周膜细胞为对照组,刺激48h后观察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的影响。结果:经ET-1(1,10,100nM)干预后,PDL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内皮素-1 牙周膜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聚合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设计的HBV-FQ-PCR试剂盒对101份临床血清标本同时进行PCR荧光定量和ELISA肝炎标志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FQ-PCR检测,24份HbsAgHbeAgHbcAb都阳性的标本,其血清HBV-DNA也全部阳性,HBV-DNA拷贝数范围在1.4×105-7.0×109/ml之间;32份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46.9%,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8.1×107/ml之间;14份HbsAb阳性的标本,阳性率为7.1%,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5.0×104/ml之间;18份全阴性的标本,阳性率为5.6%,HBV-DNA拷贝数范围在0-4.9×105/ml之间。结论FQ-PCR定量检测HBV-DNA灵敏度,特异性较高,能基本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真实复制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定量 HBV-DNA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of hepatitis B viru
  • 简介:摘要通常对于成衣染色与所采用的是二浴法工艺进行处理,但因该种处理方式耗费时间较长,且工艺流程复杂,因而逐渐弃用。一浴法所采用的是活性染料与中性纤维,能够有效地缩短工艺流程时间并降低用水量与能耗,同时不会对织物造成较大损伤,因而得到较好应用。鉴于此。本文对成衣活性染色与纤维整理一浴法加工工艺流程进行概述,比较一浴法与二浴法工艺处方与效果,分析一浴法的有效性,希望给予我国相关领域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成衣染色 纤维素酶 一浴法 二浴法 工艺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甘草甜(glycyrrhizin)体外对细胞色素P450亚型CYP1A2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咖啡因为探针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探针药与相应代谢产物的浓度,研究甘草甜在人肝微粒体孵化体系和重组体系中对CYP1A2活性的影响。结果在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中,0.1,0.2,0.4,0.8mmol?L-1甘草甜使咖啡因的代谢产物的生成分别降低了31±15%(p=0.007)、43±8%(p=0.012)、48±6%(p=0.037)、49±4%(p=0.029);在体外重组反应体系中,0.1,0.4mmol?L-1甘草甜使咖啡因的代谢产物的生成分别降低了48±9%(p=0.012)、82±8%(p=0.004)。结论甘草甜对CYP1A2体外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甘草甜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也相应增强。

  • 标签: 甘草甜素 肝微粒体 重组酶 CYP1A2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检测胃癌组织中端粒活性蛋白的表达,旨在探索端粒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RAP-PCR银染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组织中端粒活性。同时收集每一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上述标记物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pTN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端粒在正常胃粘膜的表达为13.3%(2/15),胃癌组织中端粒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差异有显著性P<0.01;端粒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TNM分期及有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端粒活性是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端粒活性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对它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转移和预后做出更准确地判断,更好的指导胃癌的治疗。

  • 标签: 胃癌 端粒酶活性 临床病理参数 预后 转移
  • 简介:影响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为此我们可以探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一、在探究影响活性的因素实验中要做到'五不宜'1.探究的最适温度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催化H2O2的分解,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更快。2.探究的最适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

  • 标签: 因素探究 影响酶活性 酶活性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谷氨酰胺合成(GS)的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终点法测定4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S的活性;计算GS诊断肝硬化的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分析血清GS与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ALT)、总胆红素(TB)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血清GS活性为(13.28±3.62)U/mgprot,正常组血清GS活性为(6.62±3.23)U/mgprot,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GS活性与ALB、ALT、TB均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GS活性增高,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谷氨酰胺合成酶 诊断
  • 简介:目的检测幼鼠随年龄增长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SOD)活性的改变。方法将动物中心提供的实验小鼠按照单双号法抽选幼鼠(2月龄),成年鼠(10月龄)和老龄鼠(18月龄)各10只,雌雄各半,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SOD活性。结果各组鼠龄的肝组织中SOD含量有所不同:幼年组与成年组、老年组相比SOD呈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幼鼠年龄增长,其肝组织中SOD活性逐渐下降。

  • 标签: 超氧化物歧化酶 肝组织 氧自由基 动物 实验 小鼠 近交系
  • 简介:目的探讨本课题组前期所构建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在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的活性及代谢状态的有效性,为探讨抗菌剂对多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活菌菌落计数等方法研究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的生长活性及代谢状态,并测定荧光报告株的荧光活性。结果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趋势一致,生物膜内可培养活菌数无差别(4h:F=2.13,P〉0.05;12h:F=1.45,P〉0.05;24h:F=2.72,P〉0.05;48h:F=1.85,P〉0.05),SEM检测结果显示4、12和24h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从对数生长早期到平台早期荧光表达稳定,荧光量能实时反映活菌数量。结论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能力相似,具有稳定的荧光活性,荧光量能准确反映细菌活菌数量,提示可用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代替野生菌株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并可用于实时观测抗菌剂对其的作用。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ldh-luc荧光报告株 生长曲线 生物膜 荧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