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是位于面中部的三维立体结构,在面部美学中发挥重要作用。鼻的解剖结构尤其鼻软骨、肌肉及韧带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并彼此作用,影响着鼻尖的大小、位置、形态和功能。作者尝试从解剖和功能学层面对鼻软骨、肌肉及韧带间的空间排列和联系进行文献梳理,总结其对鼻尖位置、形态和鼻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如何在不影响鼻部固有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对鼻尖软骨、韧带等亚单元结构的空间排列进行仿生调整和移植,为建立符合解剖和生理功能的鼻尖成形技术寻求理论基础。

  • 标签: 解剖学 生物模拟学 鼻成形术 鼻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痛疼的应用疗效研究。方法:行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天麻素片及芬必得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解剖结构行针刺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自评分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结果:两组经相应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评VSA(2.1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71)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结论:于颈部解剖结构基础之上行针刺病灶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疼疗效较为理想,缓解患者疼痛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于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颈部解剖 针刺 颈源性头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痛疼的应用疗效研究。方法:行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天麻素片及芬必得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解剖结构行针刺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自评分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结果:两组经相应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评VSA(2.1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71)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结论:于颈部解剖结构基础之上行针刺病灶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疼疗效较为理想,缓解患者疼痛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于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颈部解剖 针刺 颈源性头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解剖形态与磁共振影像,评估磁共振显示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方法以7例冰冻上肢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腕关节标本进行MRI检查(3.0T,腕关节线圈)以及尸体解剖观察,分别观察TFCC中纤维软骨盘穿孔情况、远尺桡韧带尺侧深层/浅层结构损伤、尺腕韧带完整性并测量纤维软骨盘中央部厚度。对磁共振和解剖结果进行统计比较,以解剖结果为金标准,计算磁共振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组内一致性。结果对于正常的腕关节标本,高分辨率腕关节磁共振线圈的MRI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38(95%CI:0.33~0.97,P<0.01)。对于TFCC穿孔情况的诊断,M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对于远尺桡韧带尺侧深/浅层结构损伤情况,MRI的敏感度为1,特异度为0.83,阳性似然比为6,阴性似然比为0。结论3.0T的MRI能较好显示TFCC各精细结构,可作为TFCC中央部损伤及远尺桡韧带尺侧结构损伤诊断的辅助检查之一。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 复合体 解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医学行为自有解剖和手术以来,就有关于层面或筋膜的描述。这些描述大致可以归类为层面说、筋膜说和系膜说。然而,这些学说都很难满足科学的基本范式,即描述上的唯一性、验证上的独立性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前述理论的迭代性等。近年来,我们提出并验证了"膜解剖"学说。膜解剖是广义的系膜与系膜床的解剖,背后是筋膜(和浆膜)形成的结构、其内的生命事件和普遍的秩序;广义的系膜是指,筋膜(和浆膜)包绕着器官(或组织)及其供养系统,悬挂并通向体后壁的信封样结构解剖是指,机体内的设置(或结构)及其内的生命事件(或功能)。在膜解剖的研究和讨论中,恪守科学范式,秉持科学精神,是获得可靠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深入科学研究的准绳。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规范化
  • 简介:摘要花生是我国的传统食物,花生红衣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降血糖血脂、补气止血等药用价值,花生叶具有治疗失眠、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主要的活性成分是原花青素、黄酮、白藜芦醇和芳樟醇等,在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作用机制。本文对花生红衣和叶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合归纳,为进一步增加对花生药用价值的认识、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花生利用率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花生红衣 花生茎叶 生物活性 分子生物学机制
  • 简介:摘要:在山东日照地区首次成功引进长葡萄蕨藻进行养殖扩繁,初步探索了温度、光照、盐度、营养等因素对长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为实现长葡萄蕨藻在北方地区的规模化繁育提供了技术指导。

  • 标签: 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 引种 扩繁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颅脑解剖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标本的取材、遴选、血管的选择和准备、动静脉的灌注,以及标本的保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的前期必要步骤。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颅脑解剖标本的制备方法,包括标本的取材、遴选、血管的选择和准备、动静脉的灌注,以及标本的保存,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训练的前期必要步骤。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生产和种植技术的优化和完善,对于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也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在玉米作物进行收获管理的过程中,穗兼收的模式越来越广泛的被推行,它既可以有效地减少秸秆还田所导致的危害,又能更有效地减少农机进地次数,抢抓农时,便于下茬耕种,进一步推进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穗兼收玉米收获技术的推广应用策略等内容。

  • 标签: 穗茎兼收 玉米收获技术 推广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解剖了解颧弓韧带的形态结构及位置数据。方法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杭州医学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医生团队在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解剖20例中国人半面冷冻新鲜标本,逐层解剖显露颧弓韧带,观察相邻组织结构及层次关系,测量不同层次及起点的尺寸及拉力参数。参考13篇颧弓韧带相关论文,结合解剖数据,得出颧弓韧带的认知及描述。结果颧弓韧带在颧弓区域皮肤和皮下组织间呈均匀致密垂直于皮肤分布的纤维组织结构,横径2.0~2.5 cm,外侧缘距离耳屏3.5 cm;在浅表肌肉腱膜系统(SMAS)深层分为大小两束,分别距离耳屏4.0、6.5 cm;在颧弓前端下缘骨膜表面可见大束韧带起始部,纵轴平行于颧弓,位于颧大肌起点外侧,拉力最大可达28 N;在颧大肌起点内侧可见小束韧带起始部,纵轴平行于颧骨下缘,大小束之间有细小散在的韧带。结论颧弓韧带包含大小两束,分别起自颧弓和颧骨下缘,具有特定的解剖规律,不同层次的结构表现和位置参数对临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解剖 面部 韧带 骨皮韧带 颧弓韧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面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面部整形手术和注射操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捐赠的19例(28侧)成人新鲜面部标本(男10例、女9例),对面动脉及其分支进行精细解剖,观察并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面动脉的类型、层次、与鼻唇沟关系、长度、直径、与口角距离、分支及颏下动脉情况。结果28侧标本均存在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在下颌缘下方发出颏下动脉,上行至咬肌前缘跨过下颌骨进入面部,进入面部后分支情况多变。在整个走行过程中,面动脉发出颏下动脉100%(28/28)、下唇动脉100%(28/28)、上唇动脉100%((28/28)、鼻外侧动脉92.9%(26/28)、内眦动脉57.1%(16/28)。按血管走行可分为4型,Ⅰ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直接起自面动脉下段)8侧(28.6%),Ⅱ型(含所有分支且内眦动脉为终末支)8侧(28.6%),Ⅲ型(无内眦动脉)10侧(35.7%),Ⅳ型(无内眦动脉和鼻外侧动脉)2侧(7.1%)。面动脉下段均位于表情肌深面,在口角外侧(26.0±5.0) mm处延续为中段,该段行走层次多变,可在表情肌深浅层中穿行,经过鼻槛水平后延续为上段,均位于表情肌浅面。24侧(85.7%)面动脉位于鼻唇沟内侧,4侧(14.3%)骑跨于鼻唇沟。面动脉上、中、下3段长度分别为(26.4±10.9) mm、(29.7±8.4) mm、(33.5±6.9) mm,上、中、下3段起点直径分别为(1.09±0.21) mm、(1.85±0.12) mm、(2.45±0.48) mm。面动脉在口角外侧经过,其与口角水平线交点到口角点的距离为(26.0±5.0) mm。上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8.0±1.4)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55.0±5.2) mm。下唇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的距离为(17.1±11.1)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44.2±5.2) mm。颏下动脉起点直径(1.4±0.1) mm,颏下动脉起点距口角水平线距离为(34.9±2.6) mm,距下颌角的距离为(29.4±5.8) mm,距离下颌骨下缘(6.4±0.8) mm;在下颌骨中线处,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9.0±1.0) mm;在正中矢状面处,颏下动脉距离下颌骨下缘(8.4±1.0) mm。结论面动脉的类型繁多,但其分支和走行层次有一定的规律,其通常从咬肌前缘进入面部,在口角外侧经过,从表情肌深面逐渐走行至浅面,沿着鼻唇沟向上走行,沿途发出分支。掌握面动脉的解剖有助于安全实施整形手术和治疗操作。

  • 标签: 解剖学 动脉 面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解剖学被认为是临床神经科学的关键。这是解剖学课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也是“神经恐惧症”的原因之一,其主要含义是在不久的将来对神经病学的选择产生负面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确定了几种教育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促进深度学习。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回顾文献,以确定最有效的人类神经解剖学教学方法。

  • 标签: 临床教学 神经解剖学 虚拟现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尺骨突骨折类型对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系膜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消化道肿瘤手术是肠系膜的切除过程。本文试图将消化道胚胎发生过程中各种融合筋膜的形成过程简单化,并以整体观念理解融合筋膜的延续性,有助于初学者在手术中逆向解离融合筋膜,保持正确的手术层面,达到完整肠系膜切除的目的。

  • 标签: 胃肿瘤 结肠肿瘤 膜解剖 融合筋膜 Toldt筋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 要:通过对31例猝死尸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猝死的原因、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猝死者中年龄集中在31-55岁,且男性居多;(2)导致猝死的病因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3)猝死诱因以死前情绪激动、轻微外伤及睡眠中死亡居多。

  • 标签: 猝死 法医病理 法医鉴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