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单腰椎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单腰椎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实施传统开放减压、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融合手术,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评价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单腰椎狭窄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关键词微创手术;单腰椎狭窄症;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7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单腰椎狭窄症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腰椎狭窄症患者,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n=35),对照组(n=35),对实验组实施微创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而对照组手术时间比实验组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腰椎狭窄症实施微创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可以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手术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术后出血量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微创手术治疗但阶段腰椎狭窄症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腰椎狭窄症的效果,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选取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腰椎狭窄症患者,共计有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至两组,分别实施传统开放式手术、微创式手术治疗,并依次命名为对照组、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围术期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更少,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更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传统开放式手术、微创式手术治疗单腰椎狭窄症的效果相近,但微创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显著更优,故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传统开放式手术 微创式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椎狭窄症患者的症状体征差异,总结狭窄范围与患者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5例腰椎狭窄症病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狭窄范围的差异分为单狭窄组(74例)和多节狭窄组(7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狭窄组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4%,多节狭窄组为5.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狭窄组下肢肌力减弱发生率为32.4%,多节狭窄组为5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下肢放射痛、下肢皮肤感觉异常、下肢麻木、间歇跛行等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椎狭窄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累及下肢的多样的神经症状与体征,多节腰椎狭窄症患者更容易引起马尾神经损害和下肢肌力减弱表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应用于单腰椎狭窄症治疗中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腰椎狭窄症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17)与对照组(n=17),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

  • 标签: 微创手术 单节段 腰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在单退行腰椎滑脱及退行腰椎狭窄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外科明确诊断为L4,5并行手术治疗的退行腰椎滑脱患者30例,年龄为(61.63±8.42)岁(范围44~82岁),身体质量指数(24.07±3.17)kg/m2;退行腰椎狭窄症患者30例,年龄(59.67±12.89)岁(范围31~80岁),身体质量指数(25.29±3.48)kg/m2;健康对照组选取门诊体检健康成人30名,年龄(58.33±7.36)岁(范围52~83岁),身体质量指数(25.72±2.58)kg/m2;三组均为男性。选取所有患者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的轴位MRI,应用盛京医院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深度学习自动分割测量系统测量被选取图像中多裂肌横截面积(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MMCSA)、竖脊肌横截面积(erector spinaecross sectional area,ESCSA)、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multifidus muscle fatty infiltration rate,MMFIR)和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erector spinaefatty infiltration rate,ESFIR),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三组多裂肌、竖脊肌的影像学参数,再采用LSD-t检验对各节椎旁肌影像学参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的年龄(H=5.303,P>0.05)、身体质量指数(F=2.267,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性别均为男性。多裂肌横截面积在L3,4,退行腰椎滑脱组较退行腰椎狭窄组增加189.11 mm2(P=0.010);在L4,5,退行腰椎滑脱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205.52 mm2(P=0.002),退行腰椎狭窄组比健康对照组减少184.14 mm2(P=0.006);在L5S1,退行腰椎滑脱组较退行腰椎狭窄组减少174.93 mm2(P=0.018),退行腰椎滑脱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406.06 mm2(P<0.001),退行腰椎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231.13mm2(P=0.002)。竖脊肌横截面积在L4,5,退行腰椎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398.70 mm2(P=0.006);在L5S1,退行腰椎滑脱组较退行腰椎狭窄组减少500.02 mm2(P<0.001),退行腰椎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455.37 mm2(P<0.001)。退行腰椎滑脱组L3,4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4.96%(P=0.001),退行腰椎滑脱组L5S1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较退行腰椎狭窄组减少5.41%(P=0.004),退行腰椎狭窄组L5S1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5.02%(P=0.008)。结论退行腰椎滑脱组和退行腰椎狭窄症组患者各节椎旁肌横截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退行腰椎滑脱组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较为明显,而退行腰椎狭窄组患者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更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椎滑脱 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Wiltse入路选择减压及短融合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全减压及长融合治疗多节腰椎狭窄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协和江南医院脊柱骨科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共收治多节腰椎狭窄腰椎失稳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范围54~79岁,平均年龄61.8岁,病程8个月~4.5年,平均病程2.5年,随访时间12~39个月,经Wiltse入路31例,行选择减压及短融合术(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行全狭窄减压及长融合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天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6例病例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7.8个月,A组与B组手术时间[(158.5±57.2) min比(261.3±47.6) min]、术中出血量[(250.8±50.7) ml比(468.5±60.2) ml]、术后引流量[(105.4±48.2) ml比(205.2±50.7) ml]、下床活动时间[(2.5±0.5) d比(5.5±1.5) d]、住院时间[(7.5±1.8) d比(10.5±1.3) d]方面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7、15.777、8.167、10.617、7.825,P<0.05),融合占比分别为45.3%(34/75)、100.0%(87/87),两组患者的VAS、JOA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A组t=27.529、28.112、17.608,B组t=30.815、23.342、16.7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t=6.696、10.491、4.2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截止末次随访,两组间病例椎间植骨均融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Wiltse入路行选择减压及短融合术治疗多节腰椎狭窄腰椎失稳,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早下床,恢复快等特点。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治疗效果
  • 简介: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狭窄的临床效果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然而这种手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损伤大的不足。近年,微动棒非融合技术逐渐进入临床,我们尝试将其应用于腰椎狭窄患者的治疗。目的:比较腰椎微动棒非融合术和传统融合术治疗单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45例单腰椎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行传统腰椎减压椎间融合术,19例采用微动棒非融合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平均随访6个月。与腰椎融合组相比,微动棒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ODI值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术后VAS评分和ODl分值的差异,以及JOA评分改善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末次随访时微动棒组和融合组分别为82.7%和83.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微动棒非融合技术和传统融合技术均能有效治疗中老年单腰椎狭窄症;微动棒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 腰椎管狭窄 单节段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内镜治疗单腰椎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应用经皮内镜治疗单腰椎狭窄症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4-78岁,平均(61.3±11.9)岁;手术方式:椎板间入路45例,经椎间孔入路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评估,随访6-14个月,平均(10.2±2.2)个月;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别为(6.42±0.94)分、(3.76±0.53)分、(3.28±0.51)分、(2.88±0.62)分、(2.45±0.38)分、(2.21±0.39)分,腿痛VAS评分别为(6.23±0.87)分、(3.52±0.48)分、(3.27±0.61)分、(2.72±0.49)分、(2.43±0.31)分、(2.35±0.30)分,ODI评分分别为(70.48±7.61)分、(38.84±3.49)分、(35.67±2.33)分、(32.19±2.09)分、(31.34±2.31)分、(30.83±1.90)分,3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价:优49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术中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感觉异常3例,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可以实现对单腰椎狭窄症的有效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但须根据狭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并对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邻近双腰椎狭窄失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狭窄失稳症的患者79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组(交叉组)48例、双侧传统MIS-TLIF治疗组(双侧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通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交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3 d、7 d交叉组明显优于双侧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明显优于术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MIS-T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邻近双腰椎狭窄失稳症患者,对腰椎后方复合体等解剖结构破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相对较少,两组间椎间融合率、临近退变率相当,同时避免了传统双侧MIS-TLIF置钉及安装纵棒的困难,简化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显著。

  • 标签: 椎弓根钉 腰椎失稳 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MIS-TLIF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治疗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腰椎不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予以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Cobb角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腰椎前凸角(45.11±5.62)o、Cobb角(13.89±5.72)o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疼痛(4.03±0.29)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有助于改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并发腰椎不稳患者腰椎前凸角及Cobb角,且可促进生活质量提高,具推广价值。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 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节段性腰椎不稳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选择神经根阻滞术在老年退变性腰椎狭窄症中“责任”判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诊治的多节退变性腰椎狭窄症患者共34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61~78岁,平均71岁,病程1~5年。所有患者采用选择神经根阻滞术判定“责任”,根据“责任”进行相应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或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随访期间,根据JOA评分及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选择神经根阻滞术明确“责任”单29例,双5例。3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9~24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神经根阻滞术,对多节腰椎狭窄的患者能准确判断“责任”,减少对无症状部位的减压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术前减压范围的选择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椎管狭窄 封闭治疗 椎管减压
  • 简介:腰椎狭窄症(lumbarspinalstenosis,LSS)包括发育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窄,继发性椎管狭窄原因包括退变性椎管狭窄椎管内骨化所导致的狭窄、肿瘤狭窄和外伤狭窄等。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骨化 异位性 内窥镜
  • 简介:多平面椎板切除减压中26%因术中减压不理想,对有症状的腰椎狭窄多主张行早期手术治疗,2.6 手术疗效 腰椎狭窄行手术减压的疗效普遍认为较好[1.5.12]

  • 标签: 治疗进展 狭窄治疗 腰椎管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多节腰椎狭窄症状患者通过采用选择显微减压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多节腰椎狭窄治疗的 52例患者进行回顾研究,根据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为两个研究组,对比组( n=21)采用常规手术法,观察组( n=21)采用多节腰椎狭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椎间隙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椎间隙高度均要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选择显微减压融合术能够有效提高多节腰椎狭窄患者治疗效率,改善患者手术指标和术后椎间隙高度。

  • 标签: 选择性显微减压融合术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 标签: 腰椎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