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畸对口腔功能、美观性的影响。方法:我门诊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共抽取了7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抽签方法分组分为试验组35例与参照组35例。试验组采用正畸方法,参照组选择传统唇正畸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口腔软组织不适评分、进食不便评分、语言障碍评分、美观度评分方面比较,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中应用正畸方法,对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美观性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舌侧正畸 口腔功能 美观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畸对口腔功能、美观性的影响。方法:我门诊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共抽取了7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通过抽签方法分组分为试验组35例与参照组35例。试验组采用正畸方法,参照组选择传统唇正畸方法,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口腔软组织不适评分、进食不便评分、语言障碍评分、美观度评分方面比较,P<0.05。结论:错牙合畸形患者治疗中应用正畸方法,对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美观性均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舌侧正畸 口腔功能 美观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指南参考近5年国内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相关专著及文献,并综合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指南编写项目专家组全体成员的临床共识编写完成。指南从概述、诊断及设计、常用治疗策略三部分对正畸医师开展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提供指导和参考。第一部分概述阐述本指南的编写说明,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从业者提出要求,并提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治疗风险。第二部分诊断及设计对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适应证及选择进行界定,并说明无托槽隐形矫治病例的资料采集要求和矫治方案设计流程。第三部分介绍常用治疗策略,通过对推磨牙向远中、邻面去釉和牙齿分步移动等治疗手段的阐述,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策略进行归纳和总结。

  • 标签: 正畸学 正畸矫正器 正畸矫正器设计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危险性评估 透明矫治器 指南
  • 作者: 房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200011
  • 简介:摘要双颌前突发病率高,对面部美观破坏较大,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垂直向及矢状向发育过度等。严重双颌前突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减数正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但治疗难度均较大。笔者通过系统化力学设计,以骨皮质切开术配合个性化矫治器这一治疗体系,实现前牙垂直向及转矩控制,获得美学与健康兼顾的正畸疗效,为严重双颌前突的治疗提供临床策略。

  • 标签: 正畸学,矫正 牙移动 双颌前突 骨皮质切开术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常规唇固定矫治器在牙周炎正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正畸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唇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时间、矫治前后牙周状况[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倾斜牙扶正时间、扭转牙转正时间、矫治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状况方面,两组矫治后SBI、PD、PLI值均较矫治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均较矫治前降低,但对照组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矫治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两组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研究组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两组腭牙槽嵴顶处、解剖根尖点冠方1 mm处骨密度均较矫治前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唇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应用于牙周炎正畸患者中,可缩短矫正时间,维持骨高度,降低对骨密度的影响,并能维护口腔健康,改善牙周状况。

  • 标签: 牙周炎 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常规唇侧固定矫治器 牙周状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家开始重视口腔的整洁美观,口腔医学技术也因此迅猛发展。目前口腔正畸治疗技术不断进步完善,由功能托槽、活动托槽、固定托槽逐渐发展出隐形托槽和无托槽隐形矫治等新技术。由于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备美观、有效、舒适等优点,所以受到了医疗人员和患者的广泛认可。本文对口腔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术的临床应用、优点等开展综述,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口腔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临床应用 口腔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接受个性化矫治的错颌畸形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探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9月到我院接受个性化矫治的50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信封法对5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包括参照组25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予以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正畸附件脱落状况。结果 参照组总计6例(24.00%)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6.00%(19/25),研究组未有患者对护理不满意,总满意度高达100.00%(25/25),比参照组高(P

  • 标签: []成人错颌畸形 个性化舌侧矫治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我院接诊的56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就对照组纳入的28例采取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纳入的28例采取优质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组间护理指标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和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正畸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中骨板损伤的风险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150颗牙(垂直、近中及水平各50颗)的CBCT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系统自带的软件测量每颗IMTM釉质牙骨质界、根中份及根尖三处骨板厚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水平及近中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骨板的厚度分别是(1.36±0.43)mm、(1.21±0.44)mm及(1.28±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根中份厚度分别是(1.48±0.33)mm、(1.06±0.57)mm及(1.1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1);根尖区厚度分别是(1.44±0.49)mm、(0.84±0.58)mm及(0.86±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1)。相对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居中、偏颊及偏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骨板厚度(F=5.03,P<0.01)、根中份(F=15.13,P<0.01)及根尖(F=33.1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和近中IMTM较垂直IMTM容易发生根尖区骨板菲薄现象,而牙冠偏颊者更易发生根尖区骨板缺如。结论当CBCT显示IMTM根尖区骨板菲薄或缺如时,拔牙术前应充分医患沟通及风险预判。同时在拔牙过程中应重点保护骨板,避免暴力操作,谨防发生下颌骨骨板穿孔、断裂或牙根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磨牙,第三 牙,阻生 锥形束CT 舌侧骨板 牙根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中骨板损伤的风险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150颗牙(垂直、近中及水平各50颗)的CBCT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系统自带的软件测量每颗IMTM釉质牙骨质界、根中份及根尖三处骨板厚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水平及近中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骨板的厚度分别是(1.36±0.43)mm、(1.21±0.44)mm及(1.28±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根中份厚度分别是(1.48±0.33)mm、(1.06±0.57)mm及(1.1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1);根尖区厚度分别是(1.44±0.49)mm、(0.84±0.58)mm及(0.86±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1)。相对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居中、偏颊及偏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骨板厚度(F=5.03,P<0.01)、根中份(F=15.13,P<0.01)及根尖(F=33.1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和近中IMTM较垂直IMTM容易发生根尖区骨板菲薄现象,而牙冠偏颊者更易发生根尖区骨板缺如。结论当CBCT显示IMTM根尖区骨板菲薄或缺如时,拔牙术前应充分医患沟通及风险预判。同时在拔牙过程中应重点保护骨板,避免暴力操作,谨防发生下颌骨骨板穿孔、断裂或牙根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磨牙,第三 牙,阻生 锥形束CT 舌侧骨板 牙根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软组织参考线用于正畸患者貌评价的科学性。方法研究纳入80例骨性Ⅰ类的正畸治疗后患者,其中女性60例,男性20例。收集治疗后貌相,由10位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进行VAS主观评分。同时收集治疗后头颅位片进行软组织及上中切牙相关头影测量分析。并进行前额部重叠,测量上中切牙与前额前界线(forehead's anterior limit line, FALL)(FA-FALL),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 limit line, GALL)(FA-GALL)的距离。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上中切牙测量指标与主观评分及客观软组织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上中切牙测量指标中,FA-FALL与总VAS评分及面部各部分VAS评分均负相关;U1-APo角与总VAS评分,上下唇和颏部VAS评分负相关。此外,FA-FALL与前额倾斜度强相关(P<0.001),与H角中度相关(P<0.001),与鼻唇角(NLA),上唇至E线距离(UL-E)以及颏唇角(MLA)弱相关(P=0.004,P=0.002,P=0.048)。FA-GALL除与鼻额角(FNA)弱相关(P=0.025)外,与其他软组织测量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上颌中切牙至面部软组织参考线FALL线的距离作为正畸患者的貌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标签: 侧貌评价 前额前界线 目标前界线 上颌中切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80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取顺序编码分组法划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1例,分别实施固定矫正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口腔正畸效果、正畸影响及满意度。结果:(1)正畸效果、满意度:两组正畸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正畸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显著,P<0.05。(2)正畸影响:观察组正畸治疗期间美观度、舒适度、口腔咀嚼及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均有显著口腔正畸治疗效果,但就正畸期间佩戴舒适性、美观度及口腔影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优势更为显著,需结合不同患者口腔正畸需求,合理选择矫正器类型。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口腔正畸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WS)患儿行体减容术治疗巨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整形外科所有临床及基因诊断为BWS接受体减容手术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均采用背钟形、腹V形切除多余体。于体背标记切口线,牵拉舌尖,沿标线切开并解剖,切除中央部分组织后分层缝合肌层,间断褥式缝合和腹黏膜伤口。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ICU病房进一步治疗,并接受早期鼻饲喂养。术后观察短期相关并发症,长期随访体形态及临床症状。由同一手术医师及患儿家长对术后静息位置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结果共纳入61例患儿,男30例,女31例,平均手术年龄8.5个月。静息状态体外露长度为1.34~2.62 cm,中位数1.87 cm。体对称性评估:对称性肥大52例(85.2%),偏肥大9例(14.8%)。伴呼吸道梗阻3例(4.9%)、流涎35例(57.4%)、喂养及吞咽困难4例(6.6%)。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平均耗时为35.8 min。其中短期并发症中有3个腹伤口裂开,均未再次缝合,而是延长鼻饲时间,伤口均二期愈合。1例术后出现呼吸道梗阻,予外牵线后症状缓解。其余患儿无明显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3.3年(2个月至7年),1例矫正不足再次手术后形态良好。其余患儿均获得满意的静息位置及外观,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长期随访中,手术医师及家长对患儿静息位置及临床症状综合评价结果:很满意50例(82.0%),满意10例(16.4%),一般1例(首次手术后矫正不足,1.6%),无不满意病例。结论体中央切除减容术治疗BWS巨舌症的患儿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手术技术。

  • 标签: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 巨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位片指标的测量分析,探讨影响软组织貌的因素及贡献。方法选取40例骨性Ⅱ类错畸形女性患者,对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4.0对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21组指标变化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软硬组织颏前点矢状向变化量呈极强相关性(r=0.862,P<0.001),比率为0.935∶1;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上、下唇突点内收量分别与上、下中切牙内收量相关性更大等。结论骨性Ⅱ类错畸形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软组织移动量与硬组织移动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比例关系,临床可根据患者诉求进行硬组织移动量的设计。

  • 标签: 错畸形 骨性Ⅱ类 软组织侧貌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