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对67例尿道口处女伞患者行尿道口成形术,基本步骤:横行切口,纵行缝合,切除尿道口梗阻组织,松解处女尿道粘膜的牵拉,潜行游离尿道口后唇粘膜,楔形切除过多的尿道粘膜,延长尿道阴道口间距.54例(占80.6%)随访1个月~3年,症状完全消失48例(88.9%)且无复发,好转3例(5.6%),2~3年后复发2例(3.7%),无效1例(1.9%).2例复发者再次手术,治愈1例,好转1例.本术式治疗尿道口处女伞简便有效.

  • 标签: 处女膜伞 尿道综合征 女性 手术治疗 尿道口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闭锁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经会阴途径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小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23例,比较术中加用带蒂阴囊肉填塞尿道直肠间隙6例与其余17例的疗效。结果随访18例,随访率78.2%。共治愈12例,治愈率66.7%。其中加用阴囊肉填塞于尿道直肠间隙6例,治愈6例;其余12例,治愈6例。结论经会阴入路尿道吻合术手术可行。对尿道前列腺损伤或狭窄闭锁段长者,加用长直针吻合法,可取满意疗效。经会阴入路尿道吻合术中加用带蒂阴囊肉填塞尿道直肠间隙,可预防尿道吻合口狭窄。

  • 标签: 后尿道损伤 狭窄 闭锁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阴茎皮肤、包皮内板皮瓣及阴囊肉覆盖手术,并术后生肌液尿道灌注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及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2015年住院治疗的86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患者,行阴茎下曲矫正的同时,行阴茎皮肤、包皮内板带蒂皮瓣代尿道,并阴囊厚肉覆盖手术,术后给予去腐生肌液尿道灌注,对术后愈合情况,尿瘘,及皮瓣坏死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86例患者尿道皮瓣完全成活,阴茎完全伸直,效果满意.发生尿漏6例,2例4周后瘘口自然闭合,4例于6个月左右行尿道修补术后瘘口愈合.尿道口狭窄3例,经尿道扩张后痊愈.阴茎轻度扭转2例,因程度较轻未予特殊处理.结论联合应用阴茎皮肤、包皮内板皮瓣及阴囊肉覆盖尿道成形手术,并术后生肌液尿道灌注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关键词尿道下裂;阴茎皮肤;包皮内板;皮瓣;阴囊肉;祛腐生肌液中图分类号R72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06-02

  • 标签:
  • 简介:椎管脓肿临床多指硬脊外腔的脓肿,硬脊外腔内有丰富的血供及脂肪组织,在第二腰椎以下至第1、2骶椎处硬脊腔最大,为脓肿好发部位,通常急性起病.发病缓慢者,可持续数天至2~3月不等.硬脊下腔脓肿临床极为罕见,慢性硬脊下腔脓肿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脓肿 硬脊膜外腔 慢性 腰骶部 临床 好发部位
  • 简介:通常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即漏斗型、窗型、管型和囊袋型(瘤型)。从病理上室间隔膜瘤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真性室间隔膜瘤是心脏间隔向右侧心腔囊袋状突起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而瘤型室间隔缺损是室间隔缺损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由于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膜部瘤 堵闭 封堵器 介入 多孔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院147例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147例患者男,68例,占46%,女,79例。占54%。年龄3-55岁。平均年龄12.45±0.99。其中56例封堵术后出现新的心律失常,28例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12例出现一过性的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交界区逸搏心律,6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出现早博。1例术后第五天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外科取出封堵伞并行外科修补术。结论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心律失常 介入封堵 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盆肉瘤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以10例腹盆肉瘤患者为例,回顾性分析及临床资料,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检查治疗,均行MRI诊断,总结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0例腹盆肉瘤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被证实,其中2例腹部隐痛、1例腹部坠胀感,7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发现;7例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发现,T1WI呈中等及略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结果显示病灶呈较高信号,部分患者病灶信号不均匀,但是病灶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后病灶钙化明显;病理结果显示,病灶为类圆形或者分叶状肿块,可见比较完整的包膜,镜下肿瘤细胞呈现为梭形,不规则排列。结论:腹盆肉瘤虽然比较少见,但是恶化程度较高,诊断医师需要综合性的分析MRI表现特征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为诊断准确率做好保障。

  • 标签: 腹盆部滑膜肉瘤 MRI表现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囊中隔平滑肌肉组织瓣在尿道缺损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2科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尿道缺损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成人50例,平均年龄21岁;未成年人32例,平均年龄8岁。其中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型28例,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阴囊型23例,外院修复失败31例。外院修复失败的31患者中,尿瘘21例(11例需要重建尿道,10例单纯行尿瘘修复术),尿道狭窄10例(均需要重建尿道)。对于需要重建尿道的患者和尿道下裂患者,采用分期口腔黏膜卷管重建尿道。于阴囊依据创面大小设计切取阴囊中隔平滑肌肉组织瓣,转移至阴茎腹侧覆盖创面。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阴囊中隔平滑肌肉组织瓣大小3.0 cm×1.2 cm~7.5 cm×3.0 cm。全部组织瓣成活良好。5例患者出现腹侧切口处尿瘘,其中3例尿瘘于1个月后自行愈合,2例接受了进一步的治疗。其余患者排尿良好。4例患者出现了供区血肿,后自行消退。术后效果评价:差3例,一般7例,良好72例。患者术后随访7个月至4年,所有患者均对外观满意。结论阴囊中隔平滑肌肉组织瓣有弹性良好的皮下肉、稳定丰富的血液供应,有一定收缩功能,转移方式灵活,在尿道缺损疾病修复重建方面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瘘 尿道下裂 尿道缺损 阴囊中隔平滑肌肉膜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80例患者,年龄为12~56岁(平均年龄33.3±9.9)。术前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VSD,均为缺损,缺损直径5~12mm(平均直径6.4±1.5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2~6mm(平均距离3.7±1.2mm)。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确定适合封堵后行VSD封堵术。结果80例患者均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其中76例即可无分流,3例有微量残余分流,3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残余分流消失,1例出现比较明显的分流,观察15分钟后分流量有所减少,但术后1天出现溶血现象,行急诊心脏外科VSD手术修补术及封堵器取出。术中无其他并发症出现,随访6~18个月。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有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护理人员在严密观察围手术期的风险及并发症的同时,VSD封堵术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膜部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后心电图变化,研究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5月112例VSD行介入封堵术的患者资料,连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均窦性心律,术后共出现房室传导阻滞34例,发生率30.4%。经治疗,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4例恢复正常,5例出院时未恢复正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7例,2例恢复正常,3例转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仍有2例出院时未恢复;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2例恢复2例未恢复。I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经治疗6例恢复窦性心律,1例出院时未恢复;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全部转窦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2例恢复窦律,1例转为I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于第6天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1个月未能恢复改永久起搏器。结论房室传导阻滞是VSD封堵术的常见并发症,多在术后早期发生,也应警惕迟发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经治疗多能恢复,不可逆的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应及时安装心脏起搏器。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封堵术 心电描记术 房室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抽签方式,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到研讨领域中,将78例患者再次依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两组,39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对照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把两组麻醉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2.31%比对照组79.48%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5分钟后,SBP指数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SPO2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见效时间(1.5±0.7)min,对照组见效时间(5.4±1.2)min,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17.5314,P=0.0000)。结论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麻醉方式可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其效果突出,麻醉见效快,临床应用价值大。

  • 标签: 麻醉 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腰硬膜 效果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重度尿道下裂手术后尿道狭窄患儿尿道扩张治疗的经验。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度(阴茎阴囊型、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患儿10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0岁。回顾其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后复查期间尿道扩张术治疗尿道狭窄情况,包括手术术式及分期,尿道扩张时间及过程,扩张后排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左右尿线开始变细时行尿道扩张治疗,其中6例可以顺利进行常规尿道扩张,扩张后排尿满意,间隔1个月进行再次扩张,术后3个月结束尿道扩张治疗进入常规随访,无排尿困难;4例患者常规尿道扩张困难转入全身麻醉下膀胱镜直视尿道扩张治疗,其中2例在9F镜鞘下膀胱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随后常规扩张后置入10F硅胶导尿管并留置,1周后拔管,另2例因9F镜鞘下膀胱镜难以通过吻合口,故在监视下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入膀胱,随后在导管引导下置入8F硅胶导尿管成功,留置1周后拔出,此4例患者均间隔1个月再次扩张,此后随访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对于难以常规尿道扩张的重度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尿道狭窄患儿,膀胱镜技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成功率,降低盲目扩张造成尿道损伤和盲道发生的可能。

  • 标签: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尿道扩张术 膀胱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白切开的阴茎腹侧延长术纠正尿道下裂中海绵体不对称所致阴茎下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39例利用单纯白切开的阴茎腹侧延长术纠正海绵体不对称的尿道下裂患儿(其中36例为浙大儿院泌尿外科病例,3例为嘉兴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病例)。患儿年龄0.5~5岁,中位年龄1.1岁。第一期手术,先给予阴茎皮肤肉彻底脱套松解皮肤及筋膜引起的牵拉,再离断尿道板解除短尿道因素,然后测量阴茎背侧长度A和伸直前阴茎腹侧长度B,白切开术使阴茎完全伸直后测量阴茎腹侧长度C;第二期手术,人工勃起试验观察阴茎下弯情况,测量阴茎背侧长度D和阴茎腹侧长度E。比较阴茎伸直前后背侧腹侧的长度。结果第一期手术中测得阴茎背侧长度A为33~39(35.6±3.2)mm;伸直前阴茎腹侧长度B为28~35(29.8±2.8)mm;伸直后阴茎腹侧长度C为32~38(34.3±2.1)mm。B和C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和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期手术中测得阴茎背侧长度D为34~41(36.4±2.5)mm,测得阴茎腹侧长度E为33~40(35.7±3.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随访0.5~2.5年,平均1.7年。所有患儿根据侧面照片测量勃起时阴茎下弯角度均<15°。结论单纯阴茎腹侧白切开术有效纠正阴茎海绵体不对称所致阴茎下弯,近期效果佳;术中测量比较腹侧及背侧阴茎的长度可以验证其延长腹侧阴茎的效果。

  • 标签: 尿道下裂 阴茎下弯 阴茎白膜 分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尿道板扩大尿道腔的尿道成形术治疗短段阴茎段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短段阴茎段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患者10例,年龄22~78岁,平均48岁,狭窄或闭锁段长度0.2~0.5 cm,平均0.3 cm。10例患者均采用尿道板重建,游离包皮皮片或狭窄部位邻近带蒂皮瓣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探子引导下于阴茎腹侧将狭窄段尿道纵行切开,至两端正常尿道黏膜0.5 cm处,充分切除狭窄或闭锁尿道瘢痕组织,适当游离远近端尿道海绵体,将背侧远心端与近心端尿道黏膜直接间断吻合重建尿道板。4例采用游离包皮皮片,6例采用狭窄部位邻近带蒂皮瓣加盖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后观察随访勃起和性生活情况、排尿通畅情况、尿流率,以及尿道狭窄复发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5~100 min,平均85.6 min。术中出血量20~65 ml,平均45.5 ml。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术后均无痛性勃起及勃起时阴茎下曲,性生活与术前无差异。9例患者术后尿流率较术前明显改善,最大尿流率均>15 ml/s;1例患者术后狭窄复发,行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尿道板重建,游离皮片或带蒂皮瓣扩大尿道腔一期尿道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短段阴茎段尿道重度狭窄或闭锁的有效术式。

  • 标签: 尿道狭窄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移植物 重建尿道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lis覆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Willis覆支架治疗的62例颈内动脉虹吸动脉瘤患者(共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2个动脉瘤中,33个破裂,另29个未破裂;45个采用单覆支架置入术,2个采用双覆支架置入术,12个采用单覆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另3个采用双覆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62例患者的62个动脉瘤均一次成功置入覆支架。62个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53个(85%)动脉瘤完全闭塞,另9个(15%)出现内漏,其中7个表现为轻度动脉瘤瘤腔内显影并滞留。62例患者中,术后3例(4.8%)出现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其中1例出现支架移位,1例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另1例因术中血管穿孔致颅内出血死亡;6例(9.7%)发生眼动脉闭塞,但均未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症状。6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0±4.7)个月(3~24个月)。随访期间,61例患者均未发生脑缺血或出血性事件,且均未发现动脉瘤复发。术后3个月,49例患者进行DSA随访,其中46个(94%)动脉瘤完全闭塞,另3个(6%)出现内漏。至末次随访,61例患者中,60例mRS为0~2分,1例为4分。结论初步判断Willis覆支架治疗破裂或未破裂颈内动脉虹吸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较高,内漏发生率较低,且患者术后短期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 栓塞,治疗性 治疗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合并瘤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2例VSD合并瘤形成患者,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6.4±10.7岁(3—45岁)。采用国产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进行VSD封堵术,术后即刻行左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验证即刻疗效,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心电图、TTE、X线胸片随访复查。结果11例患者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1.6%(11/12),其中包括漏斗状瘤5例,菜花状瘤3例,囊袋状瘤3例。1例囊袋状瘤患者因封堵后仍有直径3mm的中量残余分流,放弃封堵。11例患者中7例术后即刻达到完全封堵;4例术后即刻造影及TTE检查显示少量残余分流,24h后超声检查证实残余分流消失3例,另1例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总完全封堵率达100%。1例患者术后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交界性逸博心律,2天后恢复正常,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平均随访10.2±5.2个月(3~18个月),无封堵器移位、晚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对合并瘤型室间隔缺损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的,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膜部瘤 心脏导管插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