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呼吸指数(D-RSBI)对于腹部脓毒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在自主呼吸试验结束时记录患者呼吸频率、潮气量,并应用M超声测量评估右侧移动度,记录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和ICU死亡率及撤机是否成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呼吸指数(RSBI)及D-RSBI对撤机失败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纳入58例患者,其中撤机成功组为40例(69.0%),撤机失败组为18例(31.0%)。撤机失败组的RSBI高于撤机成功组(Z=-4.45,P<0.01),撤机失败组的D-RSBI高于撤机成功组(Z=-5.50,P<0.01)。RS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0.73~0.94),临界值为69次·min-1·L-1,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65%;D-RS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5%CI:0.90~1.00),临界值为1.8次·min-1·L-1,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90%。结论D-RSBI预测撤机失败比传统指标RSBI更准确。

  • 标签: 腹部脓毒症 浅快呼吸指数 撤机 膈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起搏(EDP)联合高压氧(HBO)处理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VIDD)的保护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C组)、模型组(VIDD组)、体外起搏组(EDP组)、高压氧处理组(HBO组)和联合处理组(EDP+HBO组,体外起搏的同时给予高压氧处理),每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VIDD大鼠模型,VIDD组不进行干预,其余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连续处理10 d后取材,检测重量(DW)及重量/体重比(DW/BW)、离体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情况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BC组比较,VIDD组DW、DW/BW及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离体收缩力显著下降;组织中肌球蛋白重链-1(MHC-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肌肉萎缩蛋白Fbox-1(atrogin-1)、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明显升高(P<0.05),肌球蛋白重链-2(MHC-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VIDD组比较,EDP+HBO组DW、DW/BW增高[(0.35±0.02)g vs.(0.63±0.06)g,(0.78±0.08)×103vs.(1.34±0.06)×103,均P<0.05),肌纤维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2 235.33±142.58)μm2 vs(4 564.82±406.72)μm2,P<0.05],离体收缩力显著增强[(1.15±0.42)N/cm2vs.(2.19±0.10)N/cm2,P<0.05],标本中MHC-1、Keap1、Drp1、atrogin-1、MuRF-l、caspase-3、beclin1表达逐渐下降,MHC-2、p-Akt、Mfn2、Nrf2、SOD、GSH-Px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功能改善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起搏联合高压氧处理能显著增加收缩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肌萎缩和结构损伤,从而减轻或减缓VIDD的发生及进展。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高压氧 机械通气 大鼠
  • 作者: 夏金根 巴文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各种有害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疲劳、衰弱和收缩力下降等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延缓肌萎缩和增强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并发麻痹行折叠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小儿心脏术后诊断麻痹,行折叠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术后呼吸功能恢复,1例患儿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麻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康复,折叠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减小腹压,加强营养及心理护理,对患儿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脏手术 膈肌麻痹 膈肌折叠术 术后护理
  • 简介:采用高频通气起搏器(HDP)治疗重症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病人,于治疗前后即刻测定血气分析.结果显示:HDP优於单纯体外隔起搏(EDP)或高频喷射通气(HFJV)12例重症肺心病病人PaO2均有所上升及PaCO2不同程度下降.无1例发生CO2潴留.即刻疗效显著.护理上除注意心理护理外.在治疗中避免局部肌肉痉挛和疼痛,掌握吸入气体的温度、湿度以利排痰;密切观察气道通畅情况.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治疗频率、时间.

  • 标签: 肺心病 离频通气膈肌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呼吸抗阻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超声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吸气末厚度(IDT)、呼气末厚度(EDT)、平静呼吸及深呼吸移动度,并计算增厚分数(DTF),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同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健侧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EDT、DTF、平静呼吸及深呼吸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偏瘫侧及健侧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DTF、深呼吸移动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容易并发功能障碍,并以偏瘫侧功能受累为主;持续3周的呼吸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IDT、DTF及深呼吸移动度,有助于提高患者收缩能力及肺功能,降低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电刺激 膈肌厚度 膈肌移动度 肺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以小气道的进行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疾病,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呼吸运动的动力泵,是最主要的呼吸,在呼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约占全部呼吸的60%~80%[1].1977年,Roussos[2]等人首次证实了人体在阻力呼吸状态下会发生疲劳,从疲劳的角度对COPD患者通气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近些年来,有关疲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拟对此做以简要综述.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膈肌疲劳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临床Ⅱ型呼衰患者应用起搏以及呼吸功能锻炼对其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6例Ⅱ型呼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应用一般治疗法,研究组给予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分别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d、治疗7dPaO2以及PaCO2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3d,两组PaO2与PaC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治疗7d,研究组PaO2与PaCO2变化效果优于常规组。结论:起搏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应用于Ⅱ型呼衰患者治疗中对改善其血气指标具有显著作用,疗效显著,且有利于预后。

  • 标签: 膈肌起搏 呼吸功能锻炼 Ⅱ型呼衰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训练对慢阻肺患者心理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慢阻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舒适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弹性与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和功能明显得到改善(P<0.05)。结论:舒适护理配合呼吸训练为慢阻肺患者的应用,患者的心理弹性和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舒适护理 呼吸肌训练 慢阻肺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中国儿童横高度指数(diaphragmatic height index,DHI)正常值范围,探讨其在膨升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确诊为膨升的52例患儿相关资料。其中,男39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15.7个月,范围在2.0~132.0个月,将此52例患儿作为膨升组。收集同时期排除心肺疾病、脊柱侧弯畸形及无产伤外伤史儿童的胸部前后位X线片,共280例,作为正常儿童组,按年龄将280例儿童分为4个年龄段:①年龄<1岁儿童共80例;②1岁≤年龄<5岁儿童共68例;③5岁≤年龄<9岁儿童共56例;④9岁≤年龄<12岁患儿共76例。同时测定60例正常成年人的DHI,作为成人组。根据胸部X线片测量胸椎T10上下缘之间距离(vertebrae height,VH)和一侧抬高的横最高点与对侧横最高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diaphragmatic highest distance,DHD),按公式DHI=DHD/VH计算得出DHI值。数据间差异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 Wallis检验。结果①正常儿童组各年龄段DHI值分别为0.95±0.42(年龄<1岁),0.70±0.31 (1岁≤年龄<5岁),0.59±0.22(5岁≤年龄<9岁),0.65±0.28(9岁≤年龄<12岁),成人组DHI值为0.67±0.31。年龄≥1岁各年龄段正常儿童及成人比较,DH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I值保持稳定。②膨升组年龄<1岁的患儿DHI值(4.67±1.65)与年龄<1岁的正常儿童组DHI值(0.95±0.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年龄≥1岁的患儿DHI值(3.35±1.09)与年龄≥1岁的正常儿童组及成人组DHI值(0.65± 0.2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52例膨升患儿中14例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38例偶发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反复感染患儿和偶发感染患儿的DHI值分别为4.25和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结论DHI值是一种评价膨升的客观指标,测量方法简单、易操作,可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儿童 膈膨升 横膈高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起搏对机械通气兔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5只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自主呼吸组(spontaneous breathing group,SB)、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group,VC)、体外起搏组(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group,EDP)、体外起搏+容量控制通气组(EDP+VC),BC组5只,其余各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容量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动物模型。BC组麻醉后立即取标本,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的处理后6 h及l、3、7 d取标本,检测重量(DW)、重量/体质量比(DW/BW)及离体收缩力;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yt c、RyR1、caspase-3、p-mTORC1蛋白表达。多组变量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进一步两两分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C组比较,VC组DW、DW/BW下降,损伤明显,收缩力显著下降,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yR1、p-mTORC1表达水平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P<0.05)。与VC组比较,随治疗时间的延长,EDP+VC组DW、DW/BW增高[治疗1 d组:(0.80±0.05)kg vs (0.56±0.04)kg,治疗3 d组:(1.06±0.05)kg vs (0.47±0.03)kg,治疗7 d组:(1.24±0.10)kg vs (0.39±0.07)kg,均P<0.05;治疗1 d组:(2.05±0.54)vs (1.86±0.72),治疗3 d组:(2.19±0.61) vs (1.74±0.40),治疗7 d组:(2.46±0.62)vs (1.53±0.85),均P<0.05],损伤明显改善,收缩力显著增强[治疗1 d组:(2.39±0.42)N/cm2vs (1.91±0.25)N/cm2,治疗3 d组:(2.57±0.62)N/cm2vs (1.72±0.50)N/cm2,治疗7 d组:(2.77±0.55)N/cm2vs (1.54±0.33)N/cm2,均P<0.05],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yR1、p-mTOR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起搏对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线粒体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肌萎缩和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呼吸机相关功能障碍。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机械通气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是最主要的呼吸,其功能障碍会导致呼吸衰竭,与死亡风险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明显的相关性。最新的机械通气策略指出保护与肺保护同样重要,提出了肺和一体化保护概念,因此的实时动态监测手段变得尤为重要。床旁超声因其无创、便携、快速、简单、耐受性良好的特点,成为了一种很有前景的实时监测功能的工具。目前,床旁超声监测功能已经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中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综述床旁超声评估呼吸系统疾病功能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起搏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20年2月份到2021年2月份,电脑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行单一复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和研究组(行起搏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三十分钟氧合指数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二者联合治疗在呼吸衰竭中临床效果更好,有效率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膈肌起搏 正压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破裂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集本院25例创伤性破裂(TR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致伤原因、诊断及治疗、麻醉及手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治愈24例;死亡1例。结论应该尽早明确诊断和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 标签: 膈肌破裂 创伤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过程中采用体外起搏的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入本院治疗的慢阻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外起搏治疗,对比2组肺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体外膈肌起搏 慢阻肺 膈肌功能 排痰量 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