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腹部逆行反折式皮管是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常用的治疗方法[1],主要有管状皮瓣、袋状皮瓣等方法.对于拇、食、中指的治疗不管是否伴有其他手指的同等伤情,均宜采用管状皮瓣修复为好.

  • 标签: 胸腹部 皮管 拇手指 皮肤脱套伤 手术方法 手术方式
  • 简介:本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8例手部皮肤套脱伤行腹部袋状皮瓣转移术患者,  术后3周进行断蒂,本组患者皮瓣均顺利成活断蒂

  • 标签: 伤腹部 手部皮肤 术护理
  • 简介:手、手指皮瓣带蒂移植术是目前治疗手外伤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4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手指 腹部带蒂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皮管修复手指套状皮肤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的腹部皮管的方法治疗手指套状皮肤缺损病人45例共45指,随访6个月到1年,平均9个月。结果:所有病例皮瓣血运良好,手指外观良好。Ⅰ型、Ⅱ型病例保留了手指原来长度,Ⅲ型病例保留了2节手指长度,经过功能锻炼伤指指间关节也有了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采用改良的腹部皮管的方法治疗手指套状皮肤缺损,尽量保留了手指长度,外观上接近原来的手指,且保留了伤指关节的部分屈伸活动能力,手指掌侧的皮肤滑动明显减少,有利于抓握、持物。

  • 标签: 手指 套状皮肤缺损 皮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腹部s扁平皮瓣在手部皮肤脱套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取在2021年8月至2021年6月出现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患者共计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例,其中干预组主要采用腹部s扁平皮瓣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皮瓣修复创面治疗,比较应用传统皮瓣修复手术和腹部s扁平皮瓣的手术治疗效果。在手术治疗完成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创面恢复情况。结果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腹部s扁平皮瓣治疗的干预组手部恢复的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组,在后续恢复治疗过程当中,自身的关节活动情况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至受伤前阶段。结论 通过应用腹部s扁平皮瓣对手部皮肤脱套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更好的提升患者的后续恢复治疗效果。

  • 标签: 腹部s扁平皮瓣 手部皮肤脱套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定向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在腹部瘢痕整复中的扩张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腹部瘢痕患者,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2~51(31±12)岁,Ⅰ型瘢痕患者12例、Ⅱ型瘢痕患者8例。Ⅰ期在瘢痕两侧置入额定容量为300~600 mL的扩张器2或3枚,其中至少1枚额定容量为500 mL(作为后续观察对象)。拆线后开始注水治疗,扩张时间为4~6个月,注水量达扩张器额定容量2.0倍后,Ⅱ期行腹部瘢痕切除+扩张器取出+局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分别测定注水量达扩张器额定容量1.0、1.2、1.5、1.8、2.0倍时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并计算扩张相应倍数(1.0、1.2、1.5、1.8、2.0倍)和相邻倍数区间(1.0~1.2、1.2~1.5、1.5~1.8、1.8~2.0倍)时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测定术后0(即刻)、1、2、3、4、5、6个月时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并计算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1、2、3、4、5、6个月)和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0~1、1~2、2~3、3~4、4~5、5~6个月)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结果与扩张1.0倍[(287.6±2.2)cm2、(47.0±0.7)%]比较,扩张1.2、1.5、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315.8±2.1)、(356.1±2.8)、(384.9±1.6)、(386.2±1.5)cm2,(51.7±0.6)%、(57.2±0.6)%、(60.4±0.6)%、(60.5±0.6)%]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6.04、90.38、150.14、159.55,45.11、87.83、135.82、118.48,P<0.05);与扩张1.2倍比较,扩张1.5、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49.82、109.64、122.14,144.19、49.51、105.85,P<0.05);与扩张1.5倍比较,扩张1.8倍(t值分别为38.93、39.22,P<0.05)、2.0倍(t值分别为38.37、38.78,P<0.05)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均明显增加;与扩张1.8倍比较,扩张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表面积和扩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1、4.72,P>0.05)。与扩张1.0~1.2倍比较,扩张1.2~1.5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明显增加(t=6.95,P<0.05),扩张1.5~1.8、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5.89、40.75,P<0.05);与扩张1.2~1.5倍比较,扩张1.5~1.8、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0.50、41.92,P<0.05);与扩张1.5~1.8倍比较,扩张1.8~2.0倍时患者扩张处的皮肤扩张率明显降低(t=32.60,P<0.05)。与术后0个月比较,术后1、2、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61.66、82.70、96.44、102.81、104.51、102.21,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术后2、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37.37、64.64、69.40、72.46、72.6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32.29、50.00、52.67、54.76、54.62,P<0.05);与术后2个月比较,术后3、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52.41、60.41、70.30、65.3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52.97、59.29、69.68、64.50,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4、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均明显减少(t值分别为5.53、38.00、38.52,P<0.05)、回缩率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25.36、38.59、37.47,P<0.05);与术后4个月比较,术后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t值分别为41.10、50.50,P>0.05)和回缩率(t值分别为48.09、50.00,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5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表面积和回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40、9.59,P>0.05)。与术后0~1个月比较,术后1~2、2~3、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3.56、40.00、49.21、53.97、57.68,P<0.05);与术后1~2个月比较,术后2~3、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2.37、27.72、30.16、31.67,P<0.05);与术后2~3个月比较,术后3~4、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33.73、41.31、54.10,P<0.05);与术后3~4个月比较,术后4~5、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0、23.60,P>0.05);与术后4~5个月比较,术后5~6个月患者修复处的皮肤回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90,P>0.05)。结论扩张器能有效扩张腹部皮肤,从而修复腹部瘢痕畸形,注水扩张达扩张器额定容量1.8倍后维持扩张1个月,可以作为Ⅱ期手术时间节点。

  • 标签: 瘢痕 扩张术 组织扩张装置 腹部 扩张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筋膜蒂皮瓣或者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数表法),各50例。研究组采用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参照组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手指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点辨别试验距离短于参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指耐磨率高于参照组,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手指屈伸功能受限率。

  • 标签: 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 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术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20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收治的腹部或腹股沟区恶性肿瘤患者6例,其中腹部恶性肿瘤5例,腹股沟区恶性肿瘤1例。术前所有患者均扩大切除肿瘤,达到外科阴性边界,形成创面面积范围为8 cm×10 cm~25 cm×32 cm。依据创面大小、位置以及皮支发出位置,设计单侧或双侧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创面,术中尽量选择远端穿支点,留取足够长的血管蒂,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明道或暗道转移皮瓣均可,皮瓣形成后旋转约180°覆盖于创面,将阔筋膜四周与受区创基周围残存腱膜、腹直肌鞘膜进行固定,尽量减少腹壁疝或腹股沟疝的发生率。股前外侧供瓣区残余创面面积8.0 cm×4.0 cm~14.0 cm×7.5 cm,选择股内侧区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给予三抗治疗,腹部使用多头腹带固定,腹股沟区创面需患肢制动。观察术后移植皮瓣及供瓣区植皮成活情况,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3~36个月,记录患者对术区外观满意程度、术侧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及是否发生腹壁疝或腹股沟疝。结果本组6例患者共计8个皮瓣全部成活良好,供瓣区植皮4例皮片成活良好,2例部分皮片坏死,其中1例通过换药后愈合,另1例补充植皮后愈合。对6例患者通过门诊或微信视频随访3~36个月,均未发生腹壁疝及腹股沟疝,患者对外形均满意,术侧下肢功能未受影响。结论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血管蒂转移修复腹部或腹股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外形、功能恢复良好,不易出现腹壁疝及腹股沟疝,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 标签: 阔筋膜 腹部 腹股沟 肿瘤 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正>过多的减少热量摄入的确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但是要想拥有清晰的六块腹肌这可能是必需的,但从今天开始也许就不一定了你所听说过的最不可思议的健美力量训练是什么?试想一下:一个精心为清晰的6块腹肌设计的计划,可是没有任何的饮食要求。你可以做负重练习,有氧训练甚至超大量的腹部练习,但是改变你的饮食习惯(汉堡、匹萨和巧克力派等)将不会在这个计划中要求你。不可思议吧?这是真的。那为什么不用从

  • 标签: 负重练习 有氧训练 力量训练 热量摄入 饮食习惯 最大心率
  • 简介:腹部结核(TB)可以累及胃肠道、腹膜、小肠系膜淋巴结或实质脏器(如肝、脾、胰腺)。66%~75%的腹部结核发生在胃肠道;末段回肠和回盲部是最常见的部位,空肠和结肠次之。多部位受累很常见,大多数存在胃肠道病变的患者也有腹膜和淋巴结受累;另外,常常发生多个病灶。“粟粒性结核”这个名词指多器官或多系统的全身受累。

  • 标签: 腹部结核 TB 流行病学 辅助检查 组织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腹部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60例,观察其经过腹部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治疗后的外伤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皮瓣均成活,患肢外形良好。结论对手外伤患者实施腹部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治疗的效果好,风险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腹部带真皮下血管网带蒂皮瓣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皮肤屏障由水脂膜和皮肤“砖墙”结构构成。皮肤屏障结构和功能障碍与多种皮肤疾病的病因、病理过程相关。目前有多种无创检测方法可以评价皮肤的屏障功能。

  • 标签: 屏障功能 无创检测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