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290例脑血栓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性训练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进行心理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配合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自评表评分情况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不良情绪程度下降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后偏瘫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栓患者大部分有不通程度的言语、运动功能和心理、情感障碍。心理干预能解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忧虑的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方法将1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中出现偏瘫者95例,采用心理干预和系统健康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心身健康。结果通过健康治疗及护理生活能自理80例,占偏瘫人数的84%。结论用护理人员的关爱、精心的护理能给脑血栓偏瘫患者恢复或重建功能、发挥残余功能、防治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调适心理、为回归家庭社会做准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血栓偏瘫 康复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一康复治疗和联用中医头针在临床治疗脑血栓偏瘫后遗症的疗效差异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60例因脑血栓形成偏瘫的患者展开分析,利用电脑随机数分成两组,对照组单一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联合中医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状况(NIHSS)、运动能力(FMA)、生活能力(Barthel)。结果:两组经各自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中医头针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行动能力,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头针 康复治疗 脑血栓 偏瘫
  • 作者: 从斐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0-05-15
  • 出处:《中国健康月刊》 2010年第5期
  • 机构:人过中年,身体的大部分器官都开始走“下坡路”,其中,脑血栓更是常见的中老年“杀手”,患者轻则偏瘫,重则失去生命。对此,专家提醒,过了中年,要给自己多点照顾,尤其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要做到每天喝够2升水,戒烟限酒,饭后半小时再午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研究证实,人的血液黏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凌晨达到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此外,脑血栓的发病时间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间,说明血黏度增高和脑血栓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脑血栓 睡前喝水 血液黏度 发病时间 早晨 老年人
  • 简介:日本一项调查发现,醒酒慢的男性与醒酒快的男性相比,前者患脑血栓的危险性高两倍多。

  • 标签: 醒酒 脑血栓 相关性 发病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脑血栓的形成机制,探讨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作用优势。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7例脑血栓患者为治疗组,选取同期的37例脑血栓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中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8例患者痊愈,12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有效,1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痊愈,15例患者显效,8例患者有效,7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1.08%;将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脑血栓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中医辩证分析,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 中药治疗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血栓引起偏瘫使用针刺电针配合TDP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成中经络、中脏腑。分成风阳上扰、阴虚风动、风痰入络三组,三个疗程后进行观察。结果 对比三组的效果,风阳上扰、阴虚风动和风痰入络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针刺电针 TDP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以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 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护理方法之间存有的差异,将患者其划分为常规组( n=51)和研究组( n=51)。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评分以及致残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的致残率明显降低。 P< 0.05,统计值有意义。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患者 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为31.43%,对照组的致残率为51.43%,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致残率 临床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收诊的102例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方案,分组对比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脑血栓形成偏瘫患者恢复期患者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脑血栓形成偏瘫 恢复期运动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病人需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卧床休息,注意防治褥疮,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心肾功能,起病24~48小时后仍不能自行进食者,应鼻饲,以保证入量及营养。调整血压,使病人急性期的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所测的或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一般不应使用降压药物,以免减少血流灌注量加重梗死。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