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脉搏饱和(SpO2)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及敦煌、酒泉、静宁、临洮各分院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预先排除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病患儿,测定出生12 h内新生儿不同部位的SpO2。对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不同部位SpO2及不同地区相同部位SpO2进行统计比较,并获得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值差百分位数分布特点。结果同一地区不同性别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值及两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海拔地区任意下肢、右上肢SpO2值中位数(M)及两值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兰州地区(海拔1 520 m)右上肢的SpO2为96%,低于敦煌(海拔1 138 m,M=97%)、酒泉(海拔1 481 m,M=97%)地区,两值差M值(M=2%)高于敦煌和酒泉(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静宁地区(海拔1 668 m)任意下肢(M=96%)、右上肢(M=96%)SpO2值低于敦煌、酒泉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洮地区(海拔1 883 m)任意下肢(M=96%)、右上肢(M=96%)的SpO2M值低于敦煌、酒泉地区,两值差M值(M=2%)高于敦煌和酒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海拔低于1 500 m时,SpO2值为97%,P3~P97为93%~100%;任意下肢与右上肢两值差的M值为1%,P3~P97为0~4%。当海拔高于1 500 m时,SpO2M值为95%~96%,P3~P97为89%~100%;任意下肢与右上肢两值差的SpO2M值为1%~2%,P3~P97为0~9%。结论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任意下肢与右上肢SpO2数及两值差百分位数分布特点有所不同。

  • 标签: 高原地区 婴儿,新生 先天性心脏病 脉搏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恰当的呼吸支持及实时准确的评估是早产儿救治中的重要任务,减少缺氧发作及避免过度疗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病死率及远期预后。近年研究发现,脉搏饱和直方图通过连续监测24 h情况绘制直方图,直观反映呼吸支持早产儿在目标饱和范围内的时间比例以及缺氧、过氧饱和的时间比例,为临床调节呼吸支持参数及呼吸支持方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极早早产儿目前呼吸支持及脉搏饱和直方图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极早早产儿 呼吸支持 脉搏氧饱和度直方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饱和(rScO2)监测在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脑保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行后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共55例的临床资料,A组34例,B组21例,A组患者术中监测rScO2,B组不监测rScO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T1(切除瘤体前)、T2(切除瘤体中)、T3(切除瘤体后)、T4(关气腹前5 min)时刻,中心静脉压(CVP),A组患者的rScO2。检测并记录T1~T4即刻的血气PaCO2、PaO2、PH、Hb、乳酸浓度(Lac)、血糖等数据。分别于术前1 d与术后7 d评估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入室即刻与术后3 d检测血浆S-100β蛋白浓度。结果两组患者CVP与T1、2、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cO2与T1、4时刻比较,T2时刻明显升高,与T1、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c与T1、2、4时刻比较,T3时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1~T4组间及组内PaCO2、PaO2、pH、H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 d S-100β蛋白浓度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100β蛋白与入室即刻比较,术后3 d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MoCA评分与术前1 d比较,术后7 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监测rScO2并及时处理脑供/需失衡,具有脑保护、降低POCD发生率的作用。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脑氧饱和度 脑保护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感染、创伤、休克等应激状态后,胃肠是最容易受损的器官。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严重影响危重患儿预后,但缺乏适用于临床的明确诊断指标。肠系膜上动脉是肠道主要供来源,监测它的血流灌注能反映肠道功能。近年来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监测腹部饱和(rSO2),可反映肠道的血流灌注,间接反映肠道功能。本文基于国内外对胃肠功能衰竭的最新进展,整理了NIRS在胃肠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出对胃肠功能衰竭诊断的适用于临床的有力指标——肠系膜局部组织饱和

  • 标签: 胃肠功能衰竭 近红外光谱技术 肠系膜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术肢饱和在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预防桡动脉闭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且行经桡动脉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术后均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对照组按常规松解压迫器,观察组术后压迫术肢尺动脉30 s,同时监测术肢拇指饱和,根据饱和监测结果,进行松解减压。比较两组的术后桡动脉内膜增生情况、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前臂肿胀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满意。结果术后24 h,观察组的桡动脉内膜增生面积、内膜增生厚度均较对照组更小,其桡动脉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均较对照组更大;术后24 h内,观察组的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前臂肿胀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在术后12 h、24 h、36 h、48 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其舒适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护理后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而护理后观察组各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根据术肢饱和监测结果调节压迫止血强度,可有效减少术后急性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舒适度,改善心理状态,使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手术 桡动脉 血氧饱和度 压迫止血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健康教育联合全程护理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后的饱和影响效果 。 方法:本次调查, 以随机的方式选取 2019.1-2019.6 期间于我院进行哮喘雾化治疗的患儿共计 88 例调查与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 2 组,每组 44 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全程护理联合方式。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 结果:对比组饱和和研究组相比较低,两组差异明显, P 值 =0.0000 。 结论: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可采取全程护理、健康教育联合应用方式,此方式实施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

  • 标签: 哮喘 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手术数量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心脑血管手术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脑灌注不足已成为影响心脑血管手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近红外线光谱技术(NIRS)作为目前唯一的无创脑监测技术,因具有无创、连续、灵敏、实时的优点,在心脑血管手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检测人局部脑组织饱和(rScO2),评估脑部的供需平衡状况和脑血流量变化情况,有助于优化围手术期管理,降低术后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NIRS监测饱和的基本原理、正常值与临床意义、心脑血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其对患者围手术期脑缺血的预测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局部脑氧饱和度 心脑血管手术 脑卒中 谵妄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组织饱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组),30例配方奶喂养(配方奶喂养组)。用近红外组织参数无损检测仪(NIRS)分别检测受试患儿喂奶前、喂奶时、喂奶后的脑组织饱和指数(cTOI)、肠道组织饱和指数(sTOI)、脑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cTHI)、肠道组织血红蛋白浓度指数(sTHI)。结果母乳喂养组中,cTOI在喂养时升高至(63.42±2.55)%,较喂养前(61.13±2.8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5),喂养后降为(62.19±2.44)%,与喂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时和喂养后cTOI分别为(61.70±2.25)%,(61.74±2.15)%和(61.12±2.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中,cTHI在喂养时显著升高至(1.31±0.37) mmol/(L·min),较喂养前(1.04±0.35) mmol/(L·mi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喂养后升高至(1.36±0.39) mmol/(L·min),与喂养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喂养前、喂养时和喂养后cTHI分别为(1.28±0.33) mmol/(L·min),(1.29±0.39) mmol/(L·min)和(1.33±0.42) mmol/(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中sTOI和sTHI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方奶喂养组中sTOI和sT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可以使cTOI升高,其原因可能是母乳更好地激活新生儿大脑自动调节机制,使其脑血流灌注、供增加,对新生儿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母乳 配方奶 组织血氧饱和度 组织血红蛋白浓度 近红外光谱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时组织饱和变化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128例,根据术后3 d是否发生PND将患者分为PND组(n=34)和非PND组(n=94)。采用组织饱和监测双侧前脑组织饱和(SctO2)、前臂肱桡肌和股四头肌的肌肉组织饱和(SmtO2)。术前及术后3 d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若患者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即被认为发生了PND。观察指标为PND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PND发生率为26.6%(34/128)。2组患者在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新发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肺栓塞、急性肾功能不全、败血症、深静脉血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ND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6.0,8.5)d,较非PND组的6.0(5.0,8.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94,P=0.017)。上肢SmtO2最低值(OR=0.988,95%CI:0.954~1.024,P=0.519)、降幅(OR=1.010,95%CI:0.979~1.042,P=0.514)和下肢SmtO2最低值(OR=0.996,95%CI:0.961~1.032,P=0.832)、降幅(OR=0.997,95%CI:0.971~1.025,P=0.851)均与PND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高(OR=2.617,95%CI:1.112~6.157,P=0.029)和单肺通气期间SctO2最低值(OR=0.931,95%CI:0.880~0.986,P=0.014)是发生PND的危险因素。结论SctO2降低是接受择期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发生PND的危险因素之一,而SmtO2变化与PND无相关性。

  • 标签: 老年人 单肺通气 氧饱和度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保温干预对老年胃肠手术术后患者脑饱和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实施胃肠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胃肠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 在配电业务放开的形势下,电网公司将面对社会资产的竞争,有效识别增量业务范围、抢占增量配网投资先机对保障电网公司的盈利十分重要。结合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成果,提出了配电网饱和评价体系,该体系基于配电网网格化规划成果,以配网单元为对象进行饱和分析,围绕负荷、设备、网架及运行等4个方面选取指标,衡量配电网的投资空间,定位增量配网单元,找出薄弱配网单元,并针对各单元的具体情况给出投资策略,为提高电网公司在增量配电市场中的竞争力、强化精准投资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配电网饱和;增量配电网;网格化规划;精准投资 0 引言 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的大环境下,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成为售电侧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1]。随着配电业务的放开,地方政府和混合所有制主体有望成为增量配电业务的投资主体,电网企业将面临社会资本的竞争[2]。 电改前,电网公司以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电改后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3]。而准许成本与固定资产紧密相关,因此为保障盈利,电网公司需要增加固定资产价值,投资增量配电网[4]。随着网格化规划的发展,以配网单元为单位的规划、投资、建设方式将逐步成熟,在网格化规划成果基础上定位、识别增量业务范围有助于电网公司的精准投资[5]。 1 配电网饱和评价体系 配电网饱和评价体系基于网格化规划的成果提出,具备反映区域配电网负荷的发展、供电设备规模的变化、网架结构的变化、电网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情况的特征。因此,该体系从配电网的负荷发展水平、设备建设水平、网架结构以及运行效率等四个方面选取相关电网指标,运用合理的数学模型衡量区域负荷水平、设备规模的发展情况,判断网架结构的完善程度和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区别出增量投资区域、存量投资区域。该体系分为三层。如图所示。 图1‑1配电网饱和体系结构示意图 第1层目标层——配电网饱和。 第2层准则层。包括负荷发展饱和、设备规模饱和、网架系数饱和、运行效率饱和4个方面,该4个方面共同决定配电网饱和。 第3层指标层。选取现状年、目标年负荷值及中压线路规模等4个反映配电网发展空间的指标,以及中压线路可转供率、平均分段数、平均供电半径、装接配变数量、线路负载率等5个反映配电网可靠性的指标。下面主要介绍4个饱和指标计算方法。 1.负荷发展饱和 负荷发展饱和Sp是表征区域负荷发展程度的指标。该指标是区域配电网是否需要增量投资的依据之一。如下式。   2.设备规模饱和 设备规模饱和Sl是表征区域设备建设水平的指标。该指标能直接反映评价区域是否存在增量业务,如下式。 3.网架系数饱和 网架系数饱和Snet是表征中压配电网网架完善程度的综合指标。该指标能直接反映现状网架的可靠性。如下式。 4.运行效率饱和 运行效率饱和Se是表征线路利用效率的指标。该指标可反映两方面问题:一是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二是设备运行的高效性。如下式。 配电网饱和由上述4个饱和指标综合决定,其数值大小代表了区域配电网投资空间的大小。按照一般规律,负荷及设备饱和程度低、网架结构完善程度低、线路负载率偏高的区域电网发展空间和投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配电网饱和的数学计算式可表达为: 其中数组 取值是负荷发展、设备规模、网架系数及运行效率4类饱和占配电网饱和的权重。这4类饱和的权重由经验确定,设备规模饱和作为影响配电网饱和的第一因素,负荷发展饱和作为影响配电网饱和的第二因素。以上两类因素着重反映了配电网的“增量”情况。网架系数饱和、运行效率饱和主要着眼于配电网的可靠性,影响力低于前两个因素。取  。 2 配电网饱和评价体系的应用 配电网饱和评价体系反映了配网单元的负荷、设备、网架及运行状况,通过指标判断,可以准确反映配网单元的投资需求,区别出增量投资和存量投资,为电网公司在增量配电市场的竞争中提供了数据支持。该体系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现状投资匹配 配电网供电能力可以由设备规模饱和体现,负荷发展可以由负荷饱和体现,以设备规模饱和与负荷发展饱和差值的大小作为判断配电网投资匹配的标准,具体判断原则如下: 1)当设备规模饱和与负荷发展饱和差值小于等于0时,认为该配网单元投资相对滞后; 2)当设备规模饱和与负荷发展饱和差值介于0至20%之间时,认为该配网单元投资相对适中; 3)当设备规模饱和与负荷发展饱和差值大于20%时,认为该配网单元投资相对超前。 2.定位增量配网单元 增量配网单元是指存在一定规模新建项目需求的配网单元,主要通过设备饱和指标来判断。设备饱和越低,新建项目需求越大,即增量越大;反之,增量就越小。具体区分标准如下: 1)当设备规模饱和小于60%时,该单元属于一级增量配电网单元; 2)当设备规模饱和介于60%至80%之间时(含60%,不含80%),该单元属于二级增量配电网单元; 3)当设备规模饱和介于80%至100%之间时(含80%,不含100%),该单元属于三级增量配电网单元。 3.找出薄弱配网单元 薄弱配网单元是存在网架和运行方面问题的配网单元。主要通过网架系数饱和、运行效率饱和两个指标来判断。 网架结构薄弱单元 网架系数饱和反映了现状网架结构与目标网架结构之间的差距。根据现状网架问题程度的不同,将网架结构薄弱单元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共3个等级,具体区分标准如下: 1、当网架系数饱和小于60%时,该单元属于一级网架薄弱单元; 2、当网架系数饱和介于60%与80%之间时(含60%,不含80%),该单元属于二级网架薄弱单元; 3、当网架系数饱和介于80%与100%之间时(含80%,不含100%),该单元属于三级网架薄弱单元。 安全运行隐患单元 运行效率饱和反映了配网单元线路的平均利用效率和运行安全性。具体区分标准如下: 1、当运行效率饱和大于等于90%时,该单元属于一级安全隐患单元; 2、当运行效率数饱和介于60%与90%之间时(含60%,不含90%),该单元属于二级安全隐患单元; 3、当运行效率饱和小于60%时,该单元属于三级安全隐患单元。 4.制定各单元投资策略 配电网饱和综合评价指标是配网单元投资空间的直观体现,配电网饱和指标越低,投资空间越大;配电网饱和指标越低,增量投资需求占比越大。配电网饱和指标大小与配网单元投资需求对应情况如表所示。 表 2‑1配电网饱和指标大小与配网单元投资需求对应情况 配电网饱和(%) 投资空间 增量投资情况 存量投资情况 ≥90 极小 负荷发展及设备规模基本达到饱和,几乎无增量投资需求。 网架结构相对完善,运行情况良好,存量投资需求有限。 80-89 较小 负荷发展趋于成熟,设备规模基本达到饱和,几乎无增量投资需求。 存在个别网架结构薄弱或有运行安全隐患的情况,有一定的存量投资需求。 60-79 适中 负荷处于发展中,设备规模需要扩大,存在一定的增量投资。 网架问题比较明显,可能存在安全运行隐患,有存量投资需求。 <60 较大 负荷及设备发展空间较大,增量投资需求明显。 网架结构问题较大,可能存在安全运行隐患,有存量投资需求。 确定配网单元存在投资需求后,依据4个分项饱和指标的大小能区分各单元投资的轻重缓急,从而帮助电网企业做到区别投资、重点投资。 增量投资分析 增量投资分析是根据负荷发展饱和、设备规模饱和指标大小确定各配网单元增量投资需求的级别,级别越高,增量投资需求就越大。 增量投资需求由配网单元现状投资匹配与增量等级共同决定。由配网单元现状投资匹配分为“投资滞后”、“投资适中”和“投资超前”3种情况,配网单元增量等级分为“一级增量单元”、“二级增量单元”和“三级增量单元”3类。根据配网单元现状投资匹配及增量等级的不同,将增量投资需求从高到低划分为“I级”、“II级”、“III级”、“IV级”、“V级”。如图2-所示。 图2‑1 增量投资需求级别划分图 1、“I级”增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一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滞后的单元。 2、“II级”增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一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适中、属于二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滞后的单元。 3、“III级”增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一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超前、属于二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适中、属于三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滞后的单元。 4、“IV级”增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二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超前、属于三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适中的单元。 5、“V级”增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三级增量且现状投资匹配超前的单元。 存量投资分析 存量投资分析是根据网架系数饱和、运行效率饱和指标大小确定各配网单元存量投资需求的级别,级别越高,存量投资需求就越大。 存量投资需求由配网单元网架结构薄弱程度与安全运行隐患程度共同决定。根据配网单元网架结构薄弱程度及安全运行隐患程度的不同,将存量投资需求从高到低划分为“I级”、“II级”、“III级”、“IV级”、“V级”。如图2-所示。 图2‑2 存量投资级需求别划分图 1、“I级”存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一级网架薄弱且一级安全隐患的单元。 2、“II级”存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一级网架薄弱且二级安全隐患、属于二级网架薄弱且一级安全隐患的单元。 3、“III级”存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一级网架薄弱且三级安全隐患、属于二级网架薄弱且二级安全隐患、属于三级网架薄弱且一级安全隐患的单元。 4、“IV级”存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二级网架薄弱且三级安全隐患、属于三级网架薄弱且二级安全隐患的单元。 5、“V级”存量投资需求单元:属于三级网架薄弱且三级安全隐患的单元。 综合投资策略 综合以上分析,对配网单元的投资策略总结如下: 1、应优先投资增量(或存量)投资需求级别高(I、II、III级)的单元,且级别越高对应的投资力度应越大。 2、对于增量投资而言,工业用地优先。 3、对于增量投资而言,存在电厂或分布式电源的配网单元投资优先级别应提前。 3 结论 在电改形势下,为帮助电网公司强化精准投资、适应配电网业务竞争环境,本文以定位增量配电业务范围为目的,构建了配电网饱和评价体系,制定了以饱和指标为依据的配网单元投资需求等级划分原则。主要结论如下: 1. 本文构建了配电网饱和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负荷发展饱和、设备规模饱和、网架系数饱和、运行效率饱和4大指标,定义了各类指标的计算及评分方法,分别从负荷水平与设备建设的适应性、网架结构与运行情况的可靠性两方面衡量了配网单元的增量空间及存量问题,能根据指标得分情况有效定位增量配网单元。 2.划分了配网单元投资需求级别,制定了投资策略应用配电网饱和评价体系判断配网单元现状投资匹配、定位增量配网单元并区分增量等级、区分网架结构薄弱及安全运行隐患等级,并采用矩阵分析法划分配网单元投资需求级别,用于指导电网公司界定增量市场范围。 参考文献 陈政,王丽华,曾鸣,宋艺航. 国内外售电侧改革背景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J]. 电力需求侧管理,2016,18(03):62-64. 黄李明,杨素,屠俊明,曲昊源.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关键问题[J]. 中国电力,2017,50(07):1-4. 王风云,苏烨琴,李啸虎. 电力体制改革下核定输配电价难点与对策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1):62-65. 马倩,王琛,李扬,王喆,周磊. 增量配电业务放开下电网企业投资风险分析[J]. 电力建设,2017,38(09):139-144. 韩震焘,黄志伟,葛少云,邱野,刘洪,罗俊平. 城市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J]. 电网技术,2012,36(08):95-99.

  • 标签: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其睡眠中发生的慢性间歇低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常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T90%是PSG数据中的常见指标,指整夜睡眠过程中饱和(SpO2)<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 AHI)和最低饱和(minSpO2)相比,能更准确、更直观地反映OSAHS患者整个睡眠期低氧的情况。多项研究表明T90%与OSAHS相关合并症密切相关。本文就T90%与OSAHS常见相关合并症的关系加以综述,有助于全面而准确地评估OSAH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OSAHS合并症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合并症的风险、减少合并症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饱和趋势直方图在胎龄≤32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厦门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且出生胎龄≤32周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组为使用可提供经皮饱和趋势直方图监护仪的早产儿,根据经皮饱和趋势直方图及临床表现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撤机。对照组为使用常规监护仪的早产儿,结合临床救治经验及动脉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撤机,分析两组撤机失败率、机械通气时间、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结果对照组26例,观察组29例。观察组撤机失败率(6.9%,2/29)低于对照组(26.9%,7/26),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29 h)短于对照组(中位数7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3级以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饱和趋势直方图在胎龄≤32周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中有指导作用,可降低撤机失败风险。

  • 标签: 经皮血氧饱和度趋势直方图 机械通气 婴儿,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中脑饱和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腰椎减压植骨融合手术患者21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体质指数(BMI) 19.5~32.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并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术前1 d 、术后7 d和术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状态。根据术后MMSE和MoCA量表评分及PND诊断标准筛选出PND组(n=38)和非PND组(n=172)。于麻醉前(T0)、麻醉开始10 min(T1)、麻醉开始2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开始1 h(T4)、手术结束(T5)、离开麻醉恢复室(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饱和(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脑饱和(SctO2,以左脑和右脑SctO2平均值记录)。T0时间点SctO2为SctO2的基础值,计算各时间点SctO2较基础值下降的最大百分数(SctO2max%)。结果210例老年手术患者中,PND发生率为18%(38/210)。PND组与非PND组患者年龄分别为(71.0±2.1)、(67.8±2.0)岁,麻醉恢复室(PACU)时间分别为(57±5)、(46±8)min;与非PND组比较,PND组的年龄偏高(t=2.600, P<0.05),PACU时间延长(t=3.039,P<0.05)。PND组在T3、T4、T5和T6时间点SctO2分别为(62±10)%、(60±11)%、(64±12)%、(66±10)%,低于非PND组的(67±6)%、(68±6)%、(69±5)%、(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9、4.906、3.787、2.516,均P<0.05)。PND组术前1 d的MoCA、MMSE评分分别为(22.9±1.2)、(24.1±1.2)分,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均降低,分别为(20.8±1.2)、(21.3±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3、5.675,均P<0.05)。非PND组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分别为(22.4±1.3)、(23.1±1.6)分,与非PND组比较,PND组术后7 d的MoCA、MMSE评分均降低(t=2.630、3.108,均P<0.05)。术中SctO2max%的临界值为13.74%,预测PND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95%CI:0.819~0.995),敏感和特异分别为88.9%和88.5%。结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腰椎手术术中SctO2max%>13.74%可以作为预测PND发生的指标。

  • 标签: 脑氧饱和度 预测指标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脑饱和(rSO2)监测指导控制性降压对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麻醉科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择期行脊柱手术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rSO2指导术中控制性降压组(A组)和对照组(C组)。2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程监测rSO2,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并行控制性降压,必要时使用硝普钠+艾司洛尔。A组行控制性降压的同时,以rSO2维持于64±3之内或rSO2下降≤基础值10%及术野渗血量适度减少为目标。C组行常规麻醉管理,以平均动脉压(MAP)降低程度≥基础值30%及术野渗血量适度减少为目标。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毕尿量,术后低体温、谵妄、寒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组、C组出血量分别为(589±157)、(764±213)ml,术毕尿量分别为(778±121)、(1 079±23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8.712,均P<0.05)。A组术后低体温、谵妄、寒战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6.7%、18.3%、10.0%、21.7%,C组分别为45.0%、36.7%、25.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5.057、4.675、4.728,均P<0.05)。A组PA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6±9)min、(217±66)ml、(17.8±2.8)h、(7.2±2.7)d,C组分别为(63±11)min、(289±81)ml、(22.3±4.1)h、(8.2±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9、-5.334、-7.000、-2.031,均P<0.05)。结论rSO2监测指导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老年人 谵妄 降压,控制性 脑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弓上分流术对脑饱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12月,连续27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接受Hybrid治疗,包括弓上分流(右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手术,其中弓上分流术由单一术者完成。分别测定麻醉后(T1)、左颈总动脉阻断时(T2)、弓上分流术后(T3)3个时间点左、右脑饱和(rScO2);测定术前(t1)、术后(t2)左、右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I)。结果左侧脑饱和在T1、T2、T3时间点分别为0.62±0.01、0.54±0.01和0.62±0.01,T2和T1、T3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T1与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颈总动脉PSV在t1、t2时间点为(0.91±0.11)m/s、(0.76±0.09)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左颈总动脉RI在t1、t2时间点为0.83±0.06、0.93±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结论弓上分流术中短时间阻断一侧颈总动脉,术侧脑饱和会发生一过性降低,术后脑代谢变化能够完全恢复。弓上分流术改变了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原有解剖结构,但是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不会发生显著改变。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Hybrid治疗策略中,采用右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分流术式,能够避免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弓上分流 脑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视网膜定量法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新型视网膜血管成像技术,用于测量视网膜主要动、静脉的饱和并进行量化分析,反映视网膜新陈代谢情况,从而反映全身微循环状态,为医学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视网膜饱和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眼科及脑部疾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血氧测定法 视网膜疾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脉搏灌注指数(PI)结合鼻翼温度(AT)评价颈交感神经阻滞(CSGB)治疗嗅觉丧失患者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9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嗅觉丧失患者,转入疼痛科行超声引导下CSGB治疗54例性别不限,年龄18~75岁,监测治疗前(T0)、治疗后10 min(T1)、治疗后1周(T2)时患者,治疗侧PI、同侧AT,记录PI、AT在T0~T1的差值绝对值ΔPI和ΔAT,同时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饱和(SpO2)变化,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无出现Horner综合征等现象。结果本研究纳入的54例嗅觉功能评分0分患者中,T2时嗅觉功能评分为(2.2±1.0)分,有效率为87.0%(47/54例),男女患者有效率比较、各原发病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4、0.154)。MAP、HR、SpO2在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7、0.955、0.981)。PI、AT 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时点T1、T2分别与T0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T2时嗅觉功能评分与ΔPI的直线相关系数r=0.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ΔAT的直线相关系数r=0.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本组54例患者CSGB后有42例(77.8%)出现了Horner综合征,声音嘶哑13例(24.1%),未见臂丛神经阻滞导致的手麻、上肢无力,未见膈神经阻滞导致的呼吸困难,未见气胸、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脉搏灌注指数、鼻翼温度可以有效评价临床CSGB治疗嗅觉丧失患者的疗效。

  • 标签: 嗅觉障碍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节,交感神经 灌注指数 鼻翼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