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清热除湿汤进行治疗,对患面部性皮炎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临床效果和皮肤相关屏障功能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就诊时间为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其中使用清热除湿汤进行治疗的,作为研究的观察组。使用百癣夏塔热分散片合复合维生素B片进行治疗的,作为研究的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通过对比,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相关评分无较大差异,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清热除湿汤对面部性皮炎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面部脂溢性皮炎 皮肤屏障 清热除湿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皮炎患者接受检验过程中应用真菌荧光染色法进行检验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我院就诊的疑似性皮炎(共抽取100例)分为参照组(50例,采取氢氧化钾湿片法检验)、研                                  究组(50例,真菌荧光染色法予以检验),之后分析2组的阳性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阳性检出率:42.00%(21/50)、参照组总阳性率为14.00%(7/50),研究组概率相对更高(P

  • 标签: 真菌荧光染色法 溢脂性皮炎 氢氧化钾湿片法 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SD在皮肤科是一种常见病症,归属于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发病后,可累及到头皮、面颈部以及躯干各处的皮肤区,又以头皮为高发病区,疾病的治疗除饮食、对症处理之外,外用药物进行去、杀菌、抗炎以及止痒也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SD的发病机制,并对该疾病的外用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发病机制 外用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百癣夏塔热片在性皮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9月-2022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33例;实验组采用百癣夏塔热片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对比两组药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31例,有效率为93.94%,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24例,有效率为72.73%(P<0.05);两组患者腹泻、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且均对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不产生影响(P>0.05)。结论:百癣夏塔热片在性皮炎中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西替利嗪片,药物安全性高,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均不产生不良影响。

  • 标签: 百癣夏塔热片 脂溢性皮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性皮炎患者应用复方黄柏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接收的80例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比,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取派瑞松治疗、复方黄柏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数据之间存在对比意义。两组性皮炎患者在本次诊疗后所有症状均都有缓解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复方黄柏液 派瑞松 脂溢性皮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侧柏叶汤外洗治疗面部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在我院治疗的80例面部性皮炎患者,病例入选时间自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二硫化硒洗剂外洗治疗,研究组40例给予生侧柏叶汤外洗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面部性皮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6.746,P

  • 标签: 生侧柏叶汤 面部脂溢性皮炎 外治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教育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性皮炎患者的干预价值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在本院本科室就诊的性皮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二硫化硒、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加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给予二硫化硒、 吡美莫司乳膏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健康教育指导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基于健康教育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健康教育指导下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地奈德乳膏治疗面部性皮炎的有效性。方法:本次对于我院性皮炎治疗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共入组80例患者,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5-2020.5,采用抽签法为患者实施分组,分为2小组,每小组均入组40例,探析组实施地奈德乳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参比组采取单一地奈德乳膏治疗,分析指标: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差异性较小(P>0.05),治疗后,探析组炎性因子水平、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均优于参比组(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中,探析组优于参比组(P<0.05)。结论:地奈德乳膏、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治疗面部性皮炎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面部皮肤恢复健康。

  • 标签: 地奈德乳膏 面部脂溢性皮炎 生长因子 治疗有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成年人的良性表皮肿瘤,几乎不恶变,但易与其他皮肤病混淆,诊断不明时须手术切除并行组织病理检查。人们多出于美容目的而治疗,除手术切除外,药物、超声、激光、光动力、纳秒电场、高压氧、火针等亦能有效清除皮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治疗性角化病的非手术方法。

  • 标签: 脂溢性角化病 物理治疗 外涂 清除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皮肤病,以往在年龄、严重度、炎症模式等方面的分型较为成熟,而对不同部位皮损特征的关注较少。最近发现不同部位AD对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表明不同部位皮损可能具有不同的炎症模式。因此本文提出AD部位异质性的概念,结合生理条件下不同部位皮肤的细胞生物学和微生态特点,分析不同部位AD临床表现、多组学研究及治疗应答的特征,探讨AD的发病机制,为AD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身体部位 微生物群落 转录组 治疗 异质性 炎症模式
  • 简介:摘要:失禁性皮炎作为常见的皮肤性疾病,与患者大小便失禁相关。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掌握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失禁性皮炎的预防护理方法,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本文分析失禁性皮炎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提出失禁性皮炎的预防护理方法,为失禁性皮炎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 标签: 失禁性皮炎 预防护理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瘙痒是一种典型的非组胺相关瘙痒,涉及复杂的神经传导通路。多种细胞因子和神经肽类物质以及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失调也参与瘙痒信号的产生和传递。本综述聚焦近年特应性皮炎瘙痒发病机制和治疗的主要研究进展。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瘙痒症 细胞因子类 皮肤屏障 皮肤菌群
  • 简介:摘要:失禁性皮炎是一种由于皮肤长时间受到粪便以及尿液的刺激,从而产生大量细菌,进而形成炎症,伴随皮肤破损,红斑,水疱等的疾病。失禁性皮炎在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属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在失禁性皮炎的伤口边界不清晰,会呈现弥散状,还伴随着严重的疼痛,瘙痒。失禁性皮炎属于真菌感染,会给患者带来非常严重的疼痛,甚至会造成全身的感染,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患者中应用合适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失禁性皮炎,加强患者身体的清洗,滋润,并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本文主要讲解危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方法的情况。

  • 标签: 危重症 失禁性皮炎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dermatitis,IAD)指尿液、粪便长期浸润皮肤,导致发生皮肤炎性反应[1]。其临床表现主要有红疹、红斑、糜烂、浸渍、液性渗出,甚至会出现皮肤感染等,患者伴有瘙痒、不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如何对IAD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我科予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放射性治疗肿瘤患者共计9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5例。常规组患者采取临床基础性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重视放射性皮炎的科学护理与预防,对比两组患者的皮肤反应 程度及皮损情况。结果:经过系统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皮肤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且皮损情况逐渐改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实施放射性皮炎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有利于使其皮损症状得到及时的治疗,标准化皮肤护理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放疗 放射性皮炎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香袋防治虫咬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10-2021.10本院收治的70例虫咬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和观察组(中药香袋防治),各3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VAS评分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

  • 标签: 中药香袋 虫咬性皮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基因芯片技术、RNA测序技术等转录组学技术发展,特应性皮炎(AD)发病中重要的相关影响因素逐渐被揭示,如不同T辅助(Th)细胞的亚型以及其他免疫相关细胞如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在AD的瘙痒及皮肤屏障破坏方面,相关免疫细胞如Th2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等所释放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聚丝蛋白、兜甲蛋白等活性物质的异常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转录组技术已被用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转录谱的变化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等。本文总结近年来在AD转录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转录组 芯片分析技术 RNA测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