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程中进行产妇体位干预矫正胎方位在临床中的应用,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B超判断为胎儿、羊水适量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胎方位转为率及剖宫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胎方位转为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产程中进行产妇体位干预能有效矫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体位干预矫正胎方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胎儿矫正予以产程中分娩镇痛+自由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期间,以本院产科收治的80例临产宫开3cm检查诊断为胎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产程中分娩镇痛+自由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且镇痛评分为(1.23±0.45)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的(3.04±0.49)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儿矫正予以产程中分娩镇痛+自由护理能够有效镇痛,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胎儿 枕后位矫正 产程 分娩镇痛 自由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在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抽取80例胎儿矫正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为40例实验组患者开展镇痛分娩+体位护理,为4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助产护理。结果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镇痛效果、自然分娩患者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剖宫产率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P<0.05)。结论胎儿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体位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胎儿枕后位矫正 产程 镇痛分娩 体位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胎儿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的效果。 方法: 随机在 我院 2017 年 4月至 2018 年 4 月 抽取 80 例胎儿矫正 患者, 随机双盲法 分组,为 40 例 实验组患者开展 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 ,为 40 例 对照 组患者开展常规助产护理 。 结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镇痛效果、自然分娩患者产程时间、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剖宫产率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胎儿矫正护理中应用产程中镇痛分娩 + 体位护理,效果满意。

  • 标签: 胎儿枕后位矫正 产程 镇痛分娩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俯卧矫正转至矫正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妇产科收治的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自由体位,观察组患者62例通过侧俯卧指导改变孕妇的体位来纠正胎儿的胎位,对比两组患者的胎位纠正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胎位矫正率为72.58%,对照组产妇的胎位异常的矫正率为54.84%,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2.9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0.32%,观察组产妇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的产妇来说采用侧俯卧合理的指导方式能有效的纠正其胎方位,减少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分娩中推荐使用。

  • 标签: 侧俯卧位 枕横位 校正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胎儿矫正应用镇痛分娩徒手旋转抬头的临床效果和影响。方法:将按照随机抽签选取的在2019年2月-2021年2月之间于我院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分为研究组接受镇痛分娩徒手旋转抬头矫正胎儿,对照组则采用无阵痛徒手旋转抬头的方式,比较两组产妇围生儿的自然分娩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实施镇痛分娩徒手旋转抬头矫正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远远差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概率,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徒手旋转胎头 枕后位矫正 镇痛分娩 自然分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妊娠37-42周,先兆临产经B超检查证实为的产妇1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对照组96例。两组均行催产处理,其中观察组加用经阴道徒手旋转胎头,辅以经孕妇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矫正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卧指导,即让产妇朝向胎背的对侧方向侧卧,比较两组生产结果。结果观察组有70例经阴道分娩,占83.3%;对照组仅24例经阴道分娩,占25.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30.55,P<0.01)。结论活跃期施行徒手矫正持续性可降低难产发生率。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徒手矫正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改变体位促进胎儿的自然分娩.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住入我院,正常、足月、单胎妊娠,经B超诊断或经腹部触诊、胎心音位置等检查,证实为(横),(先兆)临产至潜伏期的产妇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给予体位指导,必要时徒手转胎头处理,实验组自由体位,两组其他处理相同.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情况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少于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评分无差异,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变体位促进胎儿的自然分娩.关键词体位;;分娩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7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头位置异常,是头难产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性和持续性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因素,如不能及时纠正则易造成难产,增加剖宫产率,手术助产率,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很大的损伤。

  • 标签: 头位难产 手法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持续性产妇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持续性横位在骨盆无异常、胎儿不大时,可以试产。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法旋转对产程的影响。方法手法旋转使转为。结果降低了头难产率,成功率高,本组成功率为95%。结论手法旋转胎方位操作简单,易掌握,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方法有效。

  • 标签: 手法旋转头位难产 枕横位 枕后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持续性358例孕妇和同期3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异常者,宫缩乏力明显增加导致潜伏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高于组(P均<0.01),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持续性组胎吸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于组(P<0.01或0.05)。随着胎儿体重增加,持续性剖宫产率增高(P<0.01)。结论持续性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枕位异常 胎儿体重 产科处理 分娩 母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的诊断和处理,指导临床科学。方法整理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住院分娩2698人中持横和持354例,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说明持横与持除绝大多数需行手术产,部分病例可用手法纠正及利用孕妇体位矫正而由阴道自然娩出外。结论如果发现及时,处理正确,部分的产妇可顺产或经阴道助产分娩,尽量减少母儿并发症。

  • 标签: 胎头位置异常 头位难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对持续性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之间收治的持续性产妇设为观察对象,总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持续性产妇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截石分娩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常规组中,接受自由体位分娩干预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研究组中,并设置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不良母婴事件以及产程时间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测评产妇自然分娩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不良母婴事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产程时间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产妇来说,不需采用自由体位干预,这有助于缩短其产程时间,降低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提升其自然分娩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自由体位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床上卧的方式待产,其余50例产妇的第一产程为自由体位方法待产,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出现的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状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更短,P<0.05,最终顺产的有24例,顺产率达到48%,高于对照组的22%,剖宫产率为52%则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发生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情况的概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能够确保产妇在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中推进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程异常率,更能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产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 枕横位 枕后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横(助产对策。方法选取160例横(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的产妇采用与胎儿脊柱同方向的同侧俯卧,之后再进行胎位纠正,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和宫颈水肿发生率低,第二产程短,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率,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横(的产妇助产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剖宫产率的发生,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结局。

  • 标签: 枕横(后)位 助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持续性横(),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在活跃期,通过采取“纠正横()法”,能促使胎方位转正,缩短产程,提高自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母婴危害,利国惠民,操作方便易掌握.关键词纠正;胎方位;降低;剖宫产中图分类号R7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6-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