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胆总管结石多继发于胆囊结石,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从传统开腹手术转变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LCBDE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已得到广泛开展。LCBDE有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两种途径,经胆囊管途径虽然创伤更小但适用范围较窄。LCBDE术后一期缝合术与T管引流术比较,对机体影响更小,正逐步得到推广。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缝合中的应用也引起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结合本团队临床经验,就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及进展讲行深入探讨。

  • 标签: 胆石症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探查术 腹腔镜检查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应用,以扩大腹腔镜手术的范围。方法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部分患者行T管引流术,部分患者行胆总管Ⅰ期缝合术。结果97例患者,手术成功94例,阴性探查2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放置T管66例,无一例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具有痛苦小、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术后常规留置T管引流,观察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 胆总管一期缝合 T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58名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分为腹腔镜组(n=29)与开腹组(n=29),分别采用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康复,而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优于开腹组。在并发症类型上,开腹组3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胆瘘,腹腔镜组1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都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式,其中腹腔镜法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该种术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胆总管结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胆道探查导致的胆总管末端受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将因胆道探查而导致的单管末端损伤的18例患者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例均为胆总管探查所致损伤,17例经T管引流和十二指肠外侧双套管引流治愈,1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胆总管末段损伤多发生于胆总管探查术中使用金属探条探查胆管下端EST术,术中及术后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胆道探查 胆总管末端受损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抽样法抽选出患者80例,并按照双盲法进行分组,其中每组患者40例。一组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设为对照组,另外一组患者给予加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但是观察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开始进食时间、术后输液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共发生1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快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快、术后不良反应较低、手术和康复效果俱佳等特点,值得推荐。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胆总管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胆总管探查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进行过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微创技术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无效0例,有效20例,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无效1例,有效19例,治疗有效率9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创技术运用于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工作中,充分满足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胆总管探查术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胆总管探查术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的手术护理。方法45例胆石症患者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胆石症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石症技术上安全、可行,疗效肯定,成为治疗的常用手段。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探查术 胆结石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普外科共收治60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对30例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设为观察组,另外30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成功率为96.7%,对照组成功率为76.7%;术后并发胰腺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7%,对照组发生率13.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通过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提升治疗有效率,应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胆总管探查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82例采用微创技术的胆总管探查术。结果术后3d引流量50mL以下49例(占59.76%),50~100mL8例(9.76%),100~200mL9例(10.98%),证实引流管内有胆汁样液体16例(19.51%),其余无并发症。发生胆瘘21例,除6例因胆汁流量大,每日100~200mL,经ENBD,补液对症治疗,分别于术后15~21d出院外,余患者胆瘘量均<每日20mL,并逐日减少,1周内愈合拔管痊愈出院。全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d,3年随访无结石、黄疸、胰腺炎复发。结论选择适当的案例。结合腹腔镜和胆道镜手术,胆石的微创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并发症少,恢复快,外观好,无疤痕牵拉,住院天数少,低成本等的优点。

  • 标签: 微创技术 胆总管探查术 应用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搜集的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的取石结果。结果20例疑似胆囊结石、胆管扩张患者中有13例胆总管结石,其中有11例经胆囊管取出,另外2例实施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后均未残留结石且未置管。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有效避免常规胆总管T管引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创伤小和操作简单等优势。

  • 标签: 腹腔镜下 经胆囊管行胆总管 探查取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取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23例)与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照组,21例)的手术情况差异。结果在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95.65%、(13.1±2.3)d、4.35%;对照组分别为71.43%、(16.1±2.8)d、28.57%,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手术成功率更高,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 胆道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目前状况及效果。方法将我院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接受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30例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接受开腹胆道镜探查术、胆总管取石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患者通过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的治疗效果显著,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减少患者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切开 胆道镜探查取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与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在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n=52)。研究组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胆总管T型管引流疗法。综合分析两组结石清除的效果,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结石清除率96.15%对照组94.2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比对照组的19.23%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0.39±2.16)d,比对照组的(19.57±5.62)d短,P<0.05。结论积极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施治,可在确保结石清除效果的基础之上,起到促进患者术后病情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的作用。

  • 标签: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应用价值 胆总管结石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石症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肝胆外科就诊确诊为胆结石并于本院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进行胆囊切除,观察组采取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长、术后住院时长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患有胆石症者的治疗,选取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均较对照组良好,更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建议进行推广。

  • 标签: 胆石症 三镜联合 一期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100例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定位诊断符合率是100.00%(100/100),定性诊断符合率是80.00%(80/100)。结论超声在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 标签: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 超声诊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术、T管引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0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70)、对照组(n=70)。观察组采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术治疗,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除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腹腔引流量、术后补液量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实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可有效控制腹腔引流量和术后补液量。

  • 标签: 胆总管探查 一期缝合术 T管引流术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