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希罗达致损害的个案报道,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排除其他药物引起损害的可能,确定损害与希罗达有关。结果患者否认肾功能异常史,损害与服用希罗达时间关系明确,临床检查可排除肾脏疾病,且未同时服用其他损害药物,故患者本次损害考虑与服用希罗达有关。结论临床上使用该药过程中,应注意询问肾病史及监测肾功能,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 标签: 希罗达 不良反应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损害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方法选择22例我院肾病科高血压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非护理干预组,对比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较非护理干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损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利于高血压损害患者的病情控制。

  • 标签: 高血压 高血压肾损害 护理干预 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6岁,2006年7月四肢小关节肿痛,在外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予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等治疗半年缓解停药。2007年9月关节痛复发伴大腿内侧皮肤疱疹入院。空腹血糖14.3mmol/L,餐后2h血糖2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9.8%,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皮肤损害,予二甲双胍和抗生素对症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正常出院。2011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伴腰痛乏力,双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再次住院。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肾损害 白塞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餐后2H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胱抑素对于心衰早期损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8例早期损伤患者的血清标本,以及4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标本,借助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中胱抑素的浓度,借助酶法来测定尿素、血清肌酐的浓度,然后对两组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肾功能轻微受损者只有胱抑素浓度和健康人存在差异,并且该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中度损伤或重度损伤的患者其胱抑素、尿素和血清肌酐与健康人相比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胱抑素能够很好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好坏,这对早期损害患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胱抑素 心衰早期 肾损害 诊断价值
  • 简介: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常见的慢性病。我国目前有高血压病人约2亿,由高血压造成的肾脏损害而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国内外实验证明,高血压损害早期,若及时治疗,肾功能是可以逆转的,故了解高血压损害机制以及高血压早期损害指标,以进一步指导高血压损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肾损害指标 防治
  • 简介:目的评价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对造影剂相关损害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关于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对造影剂相关损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y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有11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造影剂肾病发病率(CIN%)[OR=0.49,95%CI0.32~0.75,P<0.01]、造影前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Scr)[MD=-4.33,95%CI-6.66~-1.99,P<0.01]、血管造影前后血肌酐变化(△eGFR)[MD=4.59,95%CI1.75~7.43,P<0.01]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降低CIN发病率.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造影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68例各型HFRS患者各期肝功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构成比例采用χ2检验,均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68例HFRS并发肝损害185例,其中肝损害发生率轻型50.8%,中型83.2%,(危)重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损害程度(危)重型HFRS最重,中型次之,轻型最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RS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多尿期。185例并发肝损害者除7例死亡外(直接死因均非肝衰)肝功28d内均恢复正常。轻型HFRS肝功恢复较快,而(危)重型恢复较慢。结论HFRS前3期肝损害发生率高,HFRS肝损害的发生与病情相关,病情越重,肝损害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恢复时间越长。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肝损害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介入栓塞术在移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11月29例移植患者行动脉介入栓塞术,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评估,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处理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手术的成功。结果有22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栓塞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区钝痛、腹胀等,除1例长期低热外其余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2例复查有少量血流存在,予以再次栓塞后血流完全阻断,1例发生皮下血肿。无发生异位栓塞病例。结论移植肾动脉介入栓塞术对移植患者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标签: 移植肾失功 动脉介入栓塞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征出血热(HFRS)原发肺部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对具有肺部影像学资料的综合征出血热124例中发生肺部损害的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FRS原发肺部损害发生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低血压休克期发生率最高,恢复于多尿期和恢复期,多呈自限性过程。临床症状多不明显,肺部损害以胸腔积液和实质性病变为主。呼吸费力、呼吸困难是肺部损害加重的指征。肺部CT检查可以尽早发现肺部损害。结论:HFRS原发肺部损害是危重型患者形成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和促进因素。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肺部损害 发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高血压早期损害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8例及健康对照组50例均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糖、肾功能、血清胱抑酶C。结果高血压中肾功能改变者49例,高血压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胱抑酶C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胱抑酶C能够早期判断高血压肾脏损害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血压 肾损害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防治过敏性紫癜损害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同时间段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变化。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OO%(X2=4.15,P〈0.05)。实验组儿童皮疹消失时间、腹痛和关节疼痛缓解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尿微量白蛋白、尿8。微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孟鲁司特预防过敏性紫癜损害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孟鲁司特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测定对诊断高血压早期损害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受检者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含量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含量组、微量含量组、大量含量组,对这120例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进行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ea)、CysC的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尿清蛋白微量含量组和大量含量组的Cys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含量组阳性检出率CysC(95%)>Crea(40%)>Urea(22.5%),大量含量组CysC阳性检出率100%。结论CysC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内源性的敏感标志物,且优于Urea、Crea,CysC更适合作为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指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高血压 肾损害
  • 简介:目的:探讨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1例,根据是否并发损害,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I组)和高血压损害组(Ⅱ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测定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含量,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相关指标作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评价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I组、Ⅱ组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组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血尿素和血肌酐阳性率(P〈0.01)。此外,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的升高早于血尿素和血肌酐。结论血尿酸和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其敏感度高于血尿素和血肌酐,在诊断高血压早期损害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尿酸 胱抑素C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水生新饮(YSSXY)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损害保护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pontaneouslyhypertensionrat以下简称SHR)SH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YSSXY低、中、高剂量组和苯那普利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8周。检测给药前及用药后每两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压一次;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以下简称mALB)、胱抑素C(CystatinC以下简称CysC)水平的变化。3.Masson染色切片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结果结果显示益水生新饮与苯那普利均能降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其中中剂量组和苯那普利组疗效相当,高剂量组疗效更显著。益水生新饮与苯那普利均能缓解肾脏纤维化进程,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结论结果表明益水生新饮能够延缓SHR大鼠损害的进程,在降压同时能够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 标签: 益水生新饮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高血压肾损害。
  • 简介: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CysC)、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的检测,评估CysC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早期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其中38例UAE在30~300mg/24h的患者归入早期糖尿病肾病(DN)组,28例UAE<30mg/24h的患者归入无肾病的糖尿病(NDN)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例,其中25例UAE≥30mg/24h的患者归人高血压损害组,27例UAE<30mg/24h的患者归入高血压无损害组;6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检测UAE、CysC、肌酐含量.结果早期DN组Cys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DN组[(1.84±0.83)mg/L比(0.41±0.62),(0.66±0.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DN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酐和UA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损害组Cys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无损害组[(0.93±1.04)mg/L比(0.41±0.62),(0.69±0.5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无损害组Cys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肌酐和UA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C可作为判断早期损害的指标,对患者病情进展有很好的了解,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降低和避免慢性肾衰竭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来治疗急性中毒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2003年至2009年我院一共有56例满足此次研究内容的患者接受治疗,根据这些患者的治疗先后来分组研究,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治疗,观察组除了常规治疗还使用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静宁县研究分析。结果2组平均住院天数、昏迷至清醒时间、治愈率、死亡率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SGPT、DB、CK、LDH等指标治疗前后2组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毒引起的急性肾衰可以使用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治疗,改方法的效果比较好,可以保护肾功能。

  • 标签: 急性中毒 急性肾衰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损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损害患儿的资料,并随机抽选该病未发生损害的患儿资料4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观察中,损害组年龄在3~7岁段损害发生率为45.65%(21/46),男性患儿损害发生率76.09%(35/46),病程(7.6±3.1)d、发热时间(9.1±3.6)d,重症率为60.87%(28/46),均高于非损害组数据。全部患者随访一个月,均预后良好。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生损害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病程、发热时间及病情程度相关。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肾损害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