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联合应用嗜热菌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消化对耳蜗基底膜上皮细胞的分离效果。方法分离P0-3天SD大鼠基底膜,并将其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胰酶消化组;B组嗜热菌蛋白酶消化组;C组I型胶原酶消化组;D组嗜热菌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消化组。收集各组消化的细胞进行悬浮培养和诱导分化,分别计数各组形成的细胞球数目,应用免疫荧光对获得的细胞来源进行鉴定,并比较各组Cytokeratin-1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从4种方法分离得到的细胞经培养后均可形成细胞球,表达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细胞分裂标记物BrdU。获得细胞大部分均表达上皮来标记物E-cadherin和cytokeratin-18,而不表达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经过诱导分化后可以分化成毛细胞细胞。应用嗜热菌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的细胞球数目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而采用胰酶消化获得的细胞cytokeratin-18阳性率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嗜热菌蛋白酶和I型胶原酶消化耳蜗基底膜上皮细胞可以显著提高基底膜上皮细胞的分离效果,从而耳蜗前体细胞的研究提供有力研究基础。

  • 标签: 毛细胞前体细胞 细胞培养 上皮细胞 酶消化
  • 简介:目的建立人脂肪干细胞(ADSCs)来源的诱导干细胞(iPSCs)分化为尿路上皮细胞的模型。方法经活检获取患者脂肪,制备原代ADSCs,采用仙台病毒法建立ADSCs来源的人诱导干细胞系(hiPS),对hiPS细胞进行向尿路上皮细胞的诱导分化,并使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效果。结果脂肪干细胞高表达CD44,低表达CD45和CD105,使用仙台病毒法过表达脂肪干细胞OCT3/4,SOX2,KLF4和c-MYC的转录水平建立非整合的hiPS细胞系,证明其表达多能性标志,具有三胚层多向分化的能力。在相关因子和尿路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的处理下,诱导21d的hiPS细胞已出现上皮样结构,其表达尿路上皮细胞特异标志UP1a达到70%以上,免疫组化见分化后的细胞大量表达尿路上皮细胞特异标志UP1a,UP1b和UP2。结论ADSCs源性iPSCs具备向尿路上皮分化的能力,该细胞系的建立有望为尿道缺损患者开展个体化的尿道修补治疗提供优质的种子细胞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诱导干细胞 尿路上皮细胞 仙台病毒法 尿道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及宫颈鳞癌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探讨SCC-Ag在宫颈鳞癌患者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病理确诊为CIN(I-III级)患者60例及宫颈鳞癌患者107例(以2009年FIGO分期分为Ia期35例,Ib期41例,IIa期31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化法(CMIA)测定血清SCC-Ag浓度。结果1.,正常对照组、CINI-II组、CINIII之间SCC-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CINIII、宫颈鳞癌Ia期、宫颈鳞癌Ib期、宫颈鳞癌IIa期之间SCC-Ag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五组患者SCC-Ag平均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上升SCC-Ag值呈上升趋势。2.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SCC-Ag均值及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C-Ag阳性患者术后三月转阴率为95.9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随访时间逐渐增加,治疗后又升高患者有2例均出现复发。结论1.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可作为宫颈鳞癌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病变早期血清检查出率低,随着病变升级SCC-Ag值逐步升高,其阳性率也升高,可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累计程度及范围。2、宫颈癌术后SCC-Ag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SCC-Ag下降不满意,或者下降后再升高提示有复发风险,SCCAg值升高出现在临床确诊复发转移之前。

  • 标签: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钙离子诱导下的氧化应激损伤的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使用含钙钙离子的培养液作为诱导剂,实验共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正常培养液);(2)CaI组(+10mmol/LCa2+液);(3)CaII组(+20mmol/LCa2+液)。各组细胞分别培养至6h、12h、24h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培养12h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结果显示细胞的抑制率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照组、CaI组、CaII组的细胞上清液H2O2浓度分别是7.40±1.24mmol/L,18.20±0.96mmol/L,21.34±1.23mmol/L。经统计学分析,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aI组、CaII组的细胞上清液丙二醛(MDA)浓度分别是30.41±2.33nmol/L,56.45±4.38nmol/L,67.57±3.89nmol/L。经统计学分析,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钙离子能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氧化应激损伤。

  • 标签: 大鼠肾小管上皮 钙离子 H2O2 MDA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中鳞状上皮细胞对妇女尿路感染诊断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部120例产科和妇科患者尿液标本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对120例尿液标本按照鳞状上皮细胞数量分组,分为0~25/ul组,25~50/ul组,50~100/ul组,>100/ul组。结果120例尿液标本中,经尿液分析后发现,白细胞阳性率为33.33%,0~25/ul组FPR为5.56%、TNR为94.00%,25~50/ul组FPR为40.00%、TNR为60.00%,50~100/ul组FPR为62.50%、TNR为37.50%,>100/ul组FPR为75.00%、TNR为25.00%。结论在分析女性尿液标本时,应重视鳞状上皮细胞的干扰,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发生假阳性率。

  • 标签: 尿液 中鳞状上皮细胞 妇女尿路感染 诊断 影响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自噬在脂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脂质聚集中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培养后,分为4组:0μg/m1组(A组)、20μg/ml组(B组)、50μg/ml组(C组)、100μg/ml组(D组)。分别用0μg/ml、20μg/ml、50μg/ml、100μg/m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24h,用油红O法检测细胞内中性脂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自噬体形成,荧光显微镜下观察LC3-GFP融合蛋白示踪自噬形成,Westerblotting检测LC3-Ⅱ、LC3-Ⅰ蛋白。结果①油红O显示在0-100μ/ml浓度范围内LDL随浓度增高刺激细胞内脂质增多;②电镜显示正常HK-2细胞内可见少许自噬泡,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细胞内自噬泡逐渐增多,但达到一定浓度(即100μg/ml)后自噬泡急剧减少;③正常HK-2细胞内可见少许LC3-GFP染色阳性,在0~50μ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细胞内LC3-GFP染色阳性逐渐增多,但达到一定浓度即100μg/ml后LC3-GFP染色阳性急剧减少;④正常HK-2细胞内存在少量的LC3-Ⅰ和LC3-Ⅱ,但以LC3-Ⅰ为主,在0~50g/ml浓度范围内随LDL刺激浓度增加,LC3-Ⅰ和LC3-Ⅱ均增加,但LC3-Ⅱ增加更明显,50μg/mlLDL组LC3-Ⅰ是0μg/mlLDL组的2倍,LC3-Ⅱ表达是0μg/ml的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3-Ⅱ/LC3-Ⅰ比值逐渐增高,分别为0.41,0.8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DL达到100μg/ml后LC3-Ⅰ和LC3-Ⅱ均急剧减少,100μg/mlLDL组LC3-Ⅰ降至与0μg/ml组LDL相同(P〉0.05),LC3-Ⅱ表达降至为0μg/mlLDL组的1.5倍,LC3-Ⅱ/LC3-Ⅰ比值也急剧下降至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自噬与脂质有一定关系,自噬可能参与脂质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聚集。

  • 标签: 自噬 肾小管上皮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1月到医院进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5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经病理学检测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观察组)和宫颈正常或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各2600例,全部患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探讨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临床诊断价值。结果:FH检测方法和TCT检测方法检测两组患者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方法同TCT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检测特异性显著低于TCT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用于临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势,临床检测敏感性较高,广泛适用于经济落后地区女性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诊断。

  • 标签: 子宫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ENaC)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PE)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92例产妇的胎盘组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是否患有重度子痫前期,将其分别纳入重度PE组(n=48,重度PE患者)和对照组(n=44,正常妊娠者)。此外,选择于早孕期(孕龄为8~11孕周)因计划外妊娠等因素要求行人工终止妊娠孕妇的胎盘组织纳入早孕期组(n=36)。早孕期组的胎盘组织取自选择性负压吸引人工终止妊娠术者。重度PE组和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分娩待胎盘娩出后,立即取胎盘母体面的中央绒毛区组织。3组受试者的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实验在正常人滋养层细胞株HTR-8/Svneo上进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ENaC在孕妇胎盘组织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qPCR)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胎盘组织ENaC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观察雌、孕激素对滋养细胞HTR-8/SVneoENaC表达的调节作用。再利用小干扰RNA(SiRNA/ENaC)干预ENaC的表达后,通过划痕实验及侵袭实验观察HTR-8/Svneo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标本的采集过程均征得受试对象同意,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重度PE组和正常妊娠组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基础收缩压、晚孕期收缩压、孕期收缩压增加、基础舒张压、晚孕期舒张压、孕期舒张压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6、2.16、2.139、15.817、13.078、4.896、16.600、11.119、8.456,P〈0.05)。2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ENaCα亚基主要表达于早孕期胎盘合体滋�

  • 标签: 上皮细胞 钠通道 先兆子痫 胎盘 细胞迁移分析 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ail参与调控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过程及卵巢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0-2014年期间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病例,外科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64例,用RT-PCR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nail和E-cadherin基因的表达。用Transwell实验来观察Snail对卵巢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nail基因在III期和IV期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期和II期(P<0.05)。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下降(P<0.05)。Snail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Transwell实验显示Snail能够明显促进卵巢癌细胞的侵袭。结论Snail可能通过靶向控制E-cadherin表达,促进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程,促进卵巢癌细胞的侵袭。

  • 标签: Snail 上皮间质转化 卵巢癌
  • 简介:目的:研究miR-9在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上调或者下调miR-9后,在RNA水平上通过RT-qPCR检测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A2780中上皮指标E-cadherin表达变化;在蛋白水平,通过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2株细胞系中上皮指标E-cadherin和间质指标vimentin蛋白表达变化。生物信息学预测可能靶向E-cadherin3’UTR的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一步验证miR-9靶向结合E-cadherin的3’UTR区。结果:上调miR-9后,卵巢癌细胞系中E-cadherin表达受到明显抑制,vimentin表达明显增加;反之,下调miR-9后,E-cadherin表达明显增高,vimentin表达明显降低。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miR-9可以直接靶向E-cadherin的3’UTR区,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预测结果正确。结论:miR-9促进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 标签: MIR-9 卵巢癌 侵袭与转移 E-CADHERIN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上皮-间质转化(EMT)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5例TSCC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MT标记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同时CD34联合PAS双重染色检测VM情况。结果Vimentin在癌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1.5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815,P=0.000),Vimentin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herin在TSCC和癌旁正常上皮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阳性率56.92%和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951,P=0.000),E-cadherin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M在TSCC和癌旁正常组织的出现的例数比率是33.14%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6,P=0.000),VM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E-cadherin与Viment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07,P=0.000),Vimentin表达与VM具有正相关关系(r=0.592,P=0.000),VM与E-cadherin具有负相关关系(r=-0.518,P=0.000)。结论TSCC中存在EMT及VM,存在EMT和VM的TSCC具有更高临床分期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具有密切相关性,对TSCC侵袭、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鳞状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血管生成拟态
  • 简介:前列腺癌在美国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在中国,其发病率也逐年飙升。前列腺癌病死率居高不下,一旦发病,生存率较低,这主要归因于其较高的转移率,主要转移到骨等部位。肿瘤转移是细胞内多种分子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肿瘤进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 标签: 间质细胞 肿瘤转移 细胞生长 存活时间 肿瘤进展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报告1例肌上皮癌。患者男,61岁。左耳前起肿物3年,溃疡1年,伴疼痛10余天。体检:左耳前1个直径约3.2cm大小类圆形浅溃疡面。皮疹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结节状肿物位于真皮,边界大致清楚,肿瘤细胞上皮样或浆细胞样,排列成网状、梁索状或旋涡状,无腺体或导管分化;细胞中等大,核椭圆或短梭形,核分裂易见,胞浆红染,部分透明;有少量纤维间质,纤维间隔较纤细,部分玻璃样变性,将肿瘤细胞团分割成网状、条索状。免疫组化:肿瘤肌上皮标记物SMA、P63和calponin呈弥漫阳性,且细胞增殖指数Ki67约50%肿瘤细胞阳性。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诊断为肌上皮癌。

  • 标签: 肌上皮癌
  • 简介: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acid-schiffstain,PAS)阳性的蛋白质、磷脂以及其他絮状物质在肺泡腔和终末呼吸道内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1-4]。1958年PAP由Rosen等[5]首次报道。PAP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在此对PAP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着症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体 铺路石样改变 肺泡灌洗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62例202眼,在翼状胬肉切除的基础上,分别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A组)82例101眼,生物羊膜移植(B组)80例101眼。比较两组的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均显著改善(P〈0.05),而术后两组视力、屈光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B组11.9%(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创面上皮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生物羊膜移植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SD大鼠高氧暴露后肺泡内白细胞介素(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100只生后24h的足月、健康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氧组(n=50)及空气组(n=50)。高氧组大鼠持续吸入浓度≥95%的氧气,空气组大鼠置于空气中,并于给氧后第1、3、6、10、14天,每组每次各取10只大鼠进行肺泡灌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8及TNF-α含量。统计学比较两组新生SD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8及TNF-α含量差异,以及高氧组大鼠上述不同时间点IL-8及TNF-α含量差异。两组大鼠性别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1高氧组大鼠在高氧暴露第14天出现生长迟缓,呆滞,体重不增,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等不良表现。2高氧组新生SD大鼠第3、6、10、14天肺泡灌洗液中IL-8含量较空气组高[(262.4±12.5)×10~(-15)g/Lvs(94.0±12.5)×10~(-15)g/L,(374.1±14.8)×10~(-15)g/Lvs(94.8±7.2)×10~(-15)g/L,(345.7±17.5)×10~(-15)g/Lvs(94.5±4.3)×10~(-15)g/L,(295.5±26.6)×10~(-15)g/Lvs(95.6±7.5)×10~(-15)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09、58.033、43.981、22.878,P〈0.05);高氧组新生SD大鼠第1、3、6、10、14天肺泡灌洗液中TNF-α含量较空气组高[(43.0±4.5)×10~(-15)g/Lvs(29.9±1.7)×10~(-15)g/L,(59.3±7.0)×10~(-15)g/Lvs(33.3±4.1)×10~(-15)g/L,(55.1±7.7)×10~(-15)g/Lvs(31.1±2.5)×10~(-15)g/L,(43.2±5.1)×10~(-15)g/Lvs(31.2±3.4)×10~(-15)g/L,(34.4±3.8)×10~(-15)g/Lvs(30.7±2.8)×10~(-15)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7、-10.190、-7.358、-2.508、-4.516,P〈0.05)。3高氧组新生SD大鼠肺泡灌洗液中IL-8含量于第6天均分别较第

  • 标签: 高氧症 肺损伤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大鼠 SPRAGUE-DAW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