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法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抽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PFLP组和DHS组,各53例患者。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LP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FLP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比DHS组短,手术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DHS组少,术后负重时间明显比DHS组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DHS组短,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4.91%,显著高于DHS组的67.92%,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FLP组患者的感染、疼痛、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内固定断裂、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HS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的临床优势,并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的3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中的33例进行股骨头置换治疗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和褥疮的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治疗后,效果优秀16例,良好13例,较差4例,优良率为87.88%;并且所有患者中只有4例患者出现了褥疮,褥疮发生率为12.12%;VAS疼痛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疼痛的平均分(3.7±1.5)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治疗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患者的病痛,所以我们可以将股骨头置换治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优良率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 6月 -2016年 7月收治的 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 n=14)和试验组( n=17),对照组实施常规动力髋钉( DHS)治疗,试验组实施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优于 DHS,可作为临床理想治疗方案积极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治疗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予以分组,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加以治疗,实验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加以治疗,评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评分相比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具有效果确切、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股骨转间骨折行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转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分析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效果良好,术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随访发现患者均得到良好康复效果,无钢板松动、脱钉、断钉、断板等不良事件。结论对股骨转间骨折行以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此种治疗方式不仅简单,而且安全,对骨折愈合有利,可以作为内固定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间骨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对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骨伤科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动力髋螺钉术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治疗后术中情况,骨折恢复优良率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骨折优良率98.0%显著高于常规组76.0%且Harrie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恢复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段锁定钢板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术后患者受损关节功能恢复较好且住院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低,预后情况较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术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疗法,试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疗法,比较两组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00%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减少发生并发症。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以及膝关节功能均获得显著恢复。结论临床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方法以及髓内钉固定方法对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均体现出操作步骤简单、固定牢靠以及微创等优点,可将患者患肢功能进行保留,发挥两种方法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近端并股骨干骨折 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法 髓内钉固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抽取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PFNA内固定术)和对照组(DHS内固定术),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手术用时、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用时以及负重用时经对比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PFNA内固定术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FNA内固定术 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股骨骨折患者采用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骨科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患者,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对B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给A组采用术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术后护理的A组取得93.3%的护理满意度,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的B组取得83.3%护理满意度;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A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股骨骨折患者采用术后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股骨骨折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把我院收治的8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和对照组40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恢复优良率为92.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恢复效果更好,住院时间更短,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合并同侧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及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8.4±11.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2.3±21.7)ml,平均引流量(76.09±6.4)ml,平均住院天数(8.6±3.1)d,平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15.6±6.1)周;所有患者恢复尚可,未出现断钉、断钢板,骨折不愈合等;未出现下肢血栓、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4.19±11.5)分,术后6个月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1.1±13.8)。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颈骨折行内周定术后的患者中出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AI)的发生率及引起此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16年1—8月在我门诊复查的46例骨颈骨折术后患者,收集与诊断FAI相关信息,对与诊断标准相符患者及时做出诊断。结果所随访的46例患者中,3例发生FAI(6.52%)。3例头下型2例GardenIV型、1例GardenmⅢ型。结论实施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当中,有FAI的存在可能,且有一定发生率,可能与术中复位质量及骨折类型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短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短钉内钉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抽取78例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39)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照组(n=39)使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实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的治疗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安全有效。

  • 标签: 老年 同侧股骨粗隆间并股骨颈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的50例老年严重股骨转子骨折患者为我院2012-2015年确诊收治。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采用髓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案分组治疗后,试验组高达92.0%(23/25)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20/25),差异显著(P<0.05)。经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试验组仅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经髓内固定法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股骨转子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髓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时,使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效果更佳,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治疗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