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高屈曲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偏心的变化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6例,男7例,女69例;年龄(67.78±5.13)岁(范围56~75岁)。通过手术前后膝关节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股骨偏心(posterior condylar offset,PCO),术前真实PCO为术中测量软骨厚度与术前X线片测量PCO之和。根据PCO变化(术后PCO-术前真实PCO)将患者分为四组:≤-3 mm组28例,-3 mm~组23例,0 mm~组15例,≥3 mm组10例。四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s,K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最大屈曲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四组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KSS功能评分及解剖评分、VAS评分及ROM的差异。结果两位医师指标测量结果一致性检验ICC>0.75,数据一致性高。术后KSS评分、ROM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四组KSS评分与VAS评分持续恢复至术后6个月,ROM自术后第3个月开始趋向平稳。术后6个月时,≤-3 mm组KSS评分为(156.25±21.49)分、VAS评分为(1.18±0.94)分、ROM为116.07°±9.66°;-3 mm~组分别为(162.17±17.09)分、(1.26±0.86)分、119.57°±7.52°;0 mm~组分别为(161.86±8.86)分、(1.00±0.55)分、126.07°±5.25°;≥3 mm组分别为(156.60±16.98)分、(1.30±0.95)分、118.00°±4.21°。各随访时点KSS评分、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3、6个月0 mm~组ROM分别为118.57°±13.07°、25.00°±6.20°、126.07°±5.25°,均较其余三组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6,P=0.003;F=4.179,P=0.006;F=5.262,P=0.003)。结论稳定高屈曲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PCO增大<3 mm有利于术后获得更大的最大屈曲度,但PCO的改变与术后6个月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无关。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功能恢复 活动范围,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偏心改变与股骨滚距离及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最大屈曲度的相关性。方法:择选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0例行初次稳定型假体(PS假体)TKA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该稳定型假体TKA术后股骨滚距离及PCO的变化,对比术前、术后标本偏心及最大曲度、Pearson与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结果:术后股骨偏心明显高于术前,但最大曲度低于术前,P<0.05;Pearson与Spearman的r值范围分别为-0.843-0.941、-0.801-0.968,P值范围分别为0.061-0.934、0.072-0.800。结论:术后股骨偏心及最大曲度与术前相比会发生一些改变,但经Pearson与Spearman相关分析和检验,不同股骨偏心与术后膝关节最大曲度无相关性。

  • 标签: 股骨后髁偏心距 股骨后滚距离 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传统手术切口显露股骨困难、复位固定不理想,探讨应用腘窝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股骨内外侧后骨折的显露优势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8例股骨骨折患者采用腘窝正中切口入路,用2枚拉力螺钉垂直关节面固定。男6例,女2例;年龄20~68岁,平均44.6岁;右侧5例,左侧3例。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全部病例跟踪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2个月。根据膝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优秀3例,良好4例,尚可1例,优良率87.5%。未发生因关节疼痛影响行走,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坏死引起膝内外翻或关节不稳现象。结论腘窝正中入路是治疗股骨内外骨折的理想入路。腘窝正中入路具有切口隐蔽,出血少,术中对股骨内外侧后及骨折端显露充分,有利于直视下从多个平面解剖复位骨折端和拉力螺钉垂直于骨折平面的加压固定,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

  • 标签: 股骨后髁骨折 腘窝后正中入路 松质骨螺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股骨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属关节内骨折,固定较困难,通过选用股骨部解剖钢板固定,其外型与股骨远端外侧形态和生理曲度一致,其操作相对简单固定可靠,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早期功能锻炼是促使膝关节功能早恢复比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股骨髁 解剖钢板 骨折
  • 简介:链传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力传动方式,将主动链轮之力传递给从动链轮而满足机械设计的需要。然而我们知道,链传动是一种多刚体挠性传动,两链轮的中心相对来说是个定值。如果磨损,链轮和链条的配合就会失效,失效度达到一定程度机械传动就会发生振动、引起跳齿、加大噪声、甚至打坏链箱等。更换链传动的链条又不象更换带传动的皮带那样经济和便捷,因为链传动系统

  • 标签: 中心距 轴承座 链传动系统 偏心调整 机械设计 机械传动
  • 简介:本工程除采用了以上措施进行基础的设计,基础拟采用筏形底板+柱下条形基础,此部分基础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 标签: 偏心降 减少筏基 差设计
  • 简介:目的应用交锁逆行股骨髓内钉(condyleretrogradefemurintramedullanail,CRFIN)治疗股骨间骨折,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应用CRFIN治疗股骨间骨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5岁~48岁,平均35.2岁.AO分型B2型2例,C1型7例,C2型3例,其中3例合并髌骨骨折,3例合并股骨中段骨折.采取切开复位CRFIN内固定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5.2分钟.全部病例获得随访12月~24月,平均16月.患者愈合平均时间15.2周(11周~23周),完全负重时间16.5周.术后发生关节僵硬1例,无感染、固定松动、断钉及失败病例.术后一年HSS评分平均88.3分(58分~97分),其中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1.2%.结论CRFIN为治疗股骨远端间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是股骨间骨折发病率不高,还需要一定的病例和随访的积累才能确定其疗效.

  • 标签: 股骨远端 髓内钉治疗 股骨髁间骨折 治疗方法 病例 手术适应证
  • 简介:摘要目前,在产品开发及制造中,经常碰到外形复杂的工件,由于没有掌握其运动规律,无法绘制图纸与加工。本文根据立式加工中心的定位精确的特性以及CAXA二维电子图版绘图功能强大的优势,制定了用立式加工中心与CAXA-EB相结合的测绘工艺。将数控系统加工功能和测量功能集于一体,既能降低数控设备的闲置率,又可减少投资,为中小企业承揽零件的仿制加工实施逆向工程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 标签: 测绘 加工中心 CAXA-EB 寻边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上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共收治股骨上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患者12例。患者均采用股骨钢板联合拉力螺钉以及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12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及随访,伤口、骨折均属一期愈合。未出现术后感染及骨折再移位等情况。患者植骨融合度较优,且患者治愈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均属于良好程度。结论股骨上骨折合并冠状面骨折属于较复杂且严重型的骨折类型,对于患者手术前应详细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确保冠状面骨折及其它一些隐匿性骨折的检出,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中采取有效股骨钢板固定及植骨方法以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股骨髁间髁上骨折 合并髁冠状面骨折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打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钢板手术方法对股骨上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股骨上骨折的治疗作出指导。方法将2010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上骨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倒打髓内钉固定手术和股骨远端钢板固定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对两种方法治疗股骨上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倒打髓内钉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均显著性低于股骨远端钢板组(P<0.05);对倒打随内钉组患者和股骨远端钢板组患者和愈合时间合治疗疗效等级评定发现,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优良率和疗效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打髓内钉和股骨远端钢板对股骨上骨折的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倒打髓内钉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方面与股骨远端钢板固定方法相比有优越性。在临床使用时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固定方法,以期望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倒打髓内钉 股骨远端髁钢板 股骨髁上骨折
  • 简介:我院自1998年以来,应用AO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间骨折1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1~68岁,平均34.5岁;左侧骨折11例,右侧7例。受伤原因:骑摩托车致伤14例,塌坊压伤3例,其它伤1例。骨折类型:呈“Y”型12例,“T”型3例,不规则型3例。其中有4例合并颅脑、胸外伤,并有胫骨骨折1例。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为急诊入院,其中6例开放性骨折入院即清创,内固定术,其它均在全身情况稳定3~5天内择期手术。

  • 标签: 股骨髁间骨折 髁支撑钢板 内固定治疗 意疗 AO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O股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进行修复重建,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5~70岁,平均40岁。左侧20例,右侧1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按Muller分类,MullerA型骨折15例,MullerB型骨折8例。MullerC型骨折7例。均行切开复位,AO股骨支持钢板内固定,对骨缺损较大者行一期植骨,术后行康复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20个月,平均14个月。按Merchan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5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采用AO股骨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AO股骨髁支持钢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95°角股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间T型或Y型骨折的手术治疗途径及疗效。方法准确整复骨折后用2枚克氏针和辅助钢板维持,确定刃板(即钢板的短臂)击入点固定95°股骨钢板,用1枚骨栓进一步加压固定双。结果对28例病人经4个月~6年的术后随访,骨折均获愈合,功能优良率达85.7%。结论该术式骨折对位准确,内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股骨间T型或Y型骨折的理想术式与方法。

  • 标签: 股骨髁间骨折 股骨髁钢板 内固定治疗 T型骨折 Y型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将对股骨上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上骨折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均为60~85岁,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 本次研究的患者通过术前术后的认真护理,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 严重的股骨上粉碎性骨折用以往的内固定器械是很难固定的,一般的内固定很可能会造成断端不稳,钢板的松动和断裂。我院采取股骨上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上骨折,再配合为患者制定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 股骨髁上骨折 术前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股骨上及间粉碎性复杂骨折股骨异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6例股骨上及间粉碎性复杂骨折应用股骨异型钢板的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26例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股骨异型钢板在股骨上及间粉碎性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满意,有效地防治了病人肢体的伤残。

  • 标签: 股骨髁上及髁间粉碎性复杂骨折 股骨髁异型钢板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