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80岁。因心悸2个月,于2005年6月7日入住心内科。入院诊断为:心房颤动,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给予药物控制血压,血糖稳定。经眼科会诊后于7月7日转入眼科治疗白内障。查体:T36.8℃,BP136/80mmHg(1mmHg=0.133kPa),P76次/min,皮肤未见异常。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患者于2005年7月11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手术摘除加入工晶体植入术。7月24日血生化检查ALT17U/L,BUN3.6mmol/L,7月28日再次行左眼白内障摘除加入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眼部伤口情况良好。7月31日午后患者主诉全身不适,T37.4℃,WBC11.2×10^9/L,中性粒细胞89.9%,8月1日-8月10日使用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利复星)0.2g,静脉滴注1次/d。

  • 标签: 肝肾功能异常 左氧氟沙星 精神症状 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 白内障摘除 药物过敏史
  • 简介:1例41岁的女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qd,ivgtt。用药第6天后患者出现双下肢水肿,急查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呋塞米片利尿去水肿,所有治疗药物继续使用2d。患者的手部、脸面部、腹部、四肢均出现水肿,指压出现洼陷,患者诉因水肿平卧出现喘息困难。生化检查示:β2-MG4.92mg·L^-1,ALT191IU·L^-1,AST128IU·L^-1,LDH452IU·L^-1,HBDH391IU·L^-1。停用莫西沙星注射液,其他抗感染药物继续使用,给予利尿,解毒保治疗。停药治疗4d后,患者肾损害指标明显下降、水肿好转,停药治疗15d后,患者肾功能监测指标恢复正常,面部、四肢水肿消退,双手指尖部位仍旧麻木肿胀,经神经内科1个月的治疗后好转出院。

  • 标签: 莫西沙星 药品不良反应 肝肾功能异常 水肿
  • 简介:近日,年过6旬的张大爷出现感冒发烧,吃了一周的感冒药还没恢复上正常,甚至还出现血尿。到医院…检查,除了尿常规有尿隐血、蛋白尿的问题,其血肌酐及肌酐清除率等指标也出现异常。医生告诉张大爷他的。肾功能受损,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处理,张大爷紧张了:肾功能受损是不是尿毒症?要不要进行透析?

  • 标签: 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受损 肌酐清除率 感冒发烧 感冒药 尿隐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在应用可能损害肝脏功能的药物时,应注意以预防药源性损害的发生。根据个体情况避免肾脏病变加重。

  • 标签: 功能不全 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用我院自行改良人工肾机进行血滤过(HF)、血浆分离(PP)、血液透析(HD)的不同组合,即人工支持系统(ALSS)治疗由各种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疗效,并研究其机理。方法选择符合本文肾功能不全条件的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有可比性。治疗组用ALSS治疗,对照组用血液透析(HD)治疗,两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前后观察主要自觉症状变化,检测血电角质、酸中毒、病毒含量、内毒素、血气分析、肾功能、氨基酸谱等。比较不同病情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经ALSS治疗后,患者主要自觉症状、离子紊乱、酸中毒、肾功能有显著改善,血胆红素等中分子物质、血氨、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好转率为73.3%,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做成功率更高。结论治疗肾不全疗效可靠,治疗时机应早中期。

  • 标签: 人工肝 肝肾功能不全
  • 简介:摘要患者女,65岁。因血肌酐升高(155μmol/L)2月余就诊。入院后肾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提示,肾小血管闭塞及肾间质纤维化,起初考虑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一部分,予瑞舒伐他汀20 mg 每晚1次、福辛普利10 mg 每日1次、倍他乐克47.5 mg 每日1次、阿司匹林0.1 g 每日1次治疗,血肌酐仍波动于200 μmol/L左右。进一步完善肾组织病理刚果红染色,发现砖红色物质普遍沉积于肾小叶间动脉及入球小动脉管壁内,结合血游离轻链κ 340 mg/L,血游离轻链κ/λ为 10.932,肾轻链型淀粉样变诊断明确。予硼替佐米(2 mg,第1、8、15、22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0.3 g,第1、8、15、22天口服)、地塞米松(40 mg,第1、8、15、22天口服)方案(BCD)化疗,每28天 1个疗程,化疗3个疗程后,患者达到部分缓解,血肌酐降至180 μmol/L。

  • 标签: 肾功能衰竭,慢性 肾小血管闭塞 淀粉样变性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肾功能不良者用药。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肝功能不良可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进而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当肾功能不良者应用某种全部或部分经肾脏消除,且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时,易产生不良反应。

  • 标签: 肝肾功能不良 用药
  • 简介:摘要阿托伐他汀为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另外,其对于动脉斑块的稳定也有较明显的作用1-3。由于其主要经肝脏代谢和排泄,因此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该慎用。笔者在临床监护的一名肾功能异常的患者,遇到了是否该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讨论该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的利弊。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片 高脂血症 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功能异常患者的活检风险及并发症。方法筛选出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肾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分为3组,分别为肾功能正常(30例),急性肾功能异常(30例),慢性肾功能异常(24)。分析其活检风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正常组患者的轻、重度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0.0%,急性分别为20.0%、3.3%,慢性组分别为45.8%、16.7%,急性组与正常组的轻、重度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正常组、急性组与慢性组的轻、重度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慢性组明显较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肾功能异常患者存在一定的活检风险,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慢性者高于急性者,因此应加强围术期护理与监护,以确保患者安全。

  • 标签: 肾功能异常 肾活检 风险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情况与临床治疗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例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剩余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肾脏内分泌机能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水平较对照组更低,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肾脏内分泌机能治疗对提高疗效、改善肾功能有积极促进意义。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内分泌功能异常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黄芪生脉地黄汤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临床效果,以及改善患者肾功能的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0例糖尿病泌汗异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应用黄芪生脉地黄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用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早餐后2h、午餐后2h、晚餐后2h的血糖水平上,差异并不明显(P>0.05),治疗后,同一时间的血糖水平对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生脉地黄汤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强化临床疗效,应重视其在临床层面的推广。

  • 标签: 黄芪生脉地黄汤 糖尿病泌汗异常 临床效果 肝肾功能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内分泌机能异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实施针对性肾脏内分泌机能治疗,以及对照组(n=35)实施常规肾脏功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的总有效率与肾脏内分泌机能异常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肾脏内分泌机能的异常情况改善的更好(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时,需密切注意病人的肾脏内分泌机能是否存在异常,同时针对患者的肾脏内分泌机能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分泌机能 异常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1、探讨首次经皮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肾功能的近期影响;2、评价TACE对肝功能ChildA级和ChildB级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是否有差异;3、比较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与使用常规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本院救治的(未经任何临床处理的)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进行TACE治疗,分析术前、术后一周和术后一月的肝功能情况(ALT、AST、ALP、ALB、γ-GT、Tbil、Dbil)及肾功能(Bun、Cr)的变化规律。结果ChildA级患者术后一周肝功能呈一过性损害,术后一个月AST、ALT、ALP、r-GT均能恢复到术前水平,但是ALB、Tbil、Dbil尚未恢复到术前水平;ChildB级患者术后一周ALB、ALP、-GT无显著变化,其余的肝功能指标呈现一过性损害表现,术后一个月较术前一周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有好转,但是尚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微导管的使用虽然能造成肝功能的损害,但是对肝功能的损害明显优于常规插管。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TACE后对肝功能有显著的损害,但经保、补液等综合对症治疗后,肝功能有明显恢复。对于肾功能来讲,无论ChildA级和ChildB级患者TACE术后一周肾功能呈一过性损害表现,术后一个月较术后一周明显好转,且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微导管的使用能从更大程度上减轻TACE对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从而保护患者的肝功能,使患者的肝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恢复。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功能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治疗期间检测患者肾功能指标、评价肾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明确诊断后均行药物抗结核治疗。治疗期间,定期抽取患者静脉血液样本检测肾功能指标,统计肾功能损伤发生率。结果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13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损害20例,发生率15.38%,出现肾功能损伤53例,发生率40.77%,后经积极干预治疗,复查示肝功能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予以血生化检测肾功能指标能有效明确抗结核药物相关性肾功能损害,能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保护肺结核患者肾功能、减少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肺结核 肝功能 肾功能 血生化指标 检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