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在敌敌畏中毒合并乙醇中毒损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48例敌敌畏中毒合并乙醇中毒损害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在敌敌畏中毒合并乙醇中毒损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血液透析 敌敌畏中毒 乙醇中毒
  • 简介:急性职业性氯气中毒是指在生产工作中,短期吸入较大剂量的氯气所致的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2003年10月份,我们收治了由某市医院转来的6名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现分析如下。

  • 标签: 氯气 中毒 肝损害
  • 简介:1临床表现患者,男,43岁,因腹痛并逐渐加重于2002年3月7日至某医院就诊。就诊时主诉左上腹持续性胀痛一天,伴恶心,无呕吐和返酸,无心悸、心慌,无尿频尿急,未排气,无大便。体检:心肺正常,腹软,左……

  • 标签: 亚急性铅中毒 肝损害 调查 职业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急性中毒损害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急性中毒病例设为对照组92例和治疗组96例,对照组给肌苷、维生素C等传统护治疗,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变化发情况。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到正常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多种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所致损害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护药物,提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明显增强急性中毒损害的疗效。

  • 标签: 急性中毒肝损害 多烯磷脂酰胆碱 临床观察
  • 简介:2004年1月9日14时,吉林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接到吉林省航道管理局报告,该单位18名职工在共同进餐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已送至医院住院治疗。接到报告后吉林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迅速组织卫生监督员进行现场调查和采样取证。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资料分析判断,同时依据实

  • 标签: 狗肝 食物中毒 卫生监督 饮食卫生 维生素A
  • 简介: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应酬逐日增多,酒精性肝病变也日趋上升,西医治疗酒精主要是以解除酒精的毒性为主,而在服药的同时药物本身又有可能对肝脏造成新的损害;中医通过辨证论治,着重于对肝脏的本身的调理,增强肝脏功能,防止纤维化,弥补了西医的不足。自拟“保丸”经临床使用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值得推广。

  • 标签: 保肝丸 酒精肝 早期肝硬化 经验
  • 简介: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人类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表现因误食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各异.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损害,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极高.2002年3月底4月初,广州地区连续发生两起误食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我们对两起中毒事件的全部9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浆置换(PE)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率达77.8%(7/9).现对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今后抢救类似病例时在选择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机上提供帮助.

  • 标签: 肝损害 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 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MARS人工肝 抢救
  • 简介:摘要1例7岁男孩连续咳嗽7 d,家长给患儿喂食自行采摘并煎制的新鲜成熟苍耳子(用量不详)1次。喂食后第3天,患儿出现阵发性上腹痛,伴呕吐、厌食、乏力、嗜睡和低热,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 34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 501 U/L,血清总胆红素(TBil)26.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9.0 μmol/L,血清白蛋白(ALB)32.8 g/L;血氨120 μmol/L。喂食后第6天,患儿乏力加重,易激惹,反应略迟钝,巩膜浅黄染,实验室检查示ALT 4 565 U/L,AST 4 335 U/L,TBil 32.9 μmol/L,DBil 23.4 μmol/L,ALB 30.2 g/L,血氨124 μmol/L。考虑为苍耳子中毒并致急性衰竭。给予血液净化(2次血浆置换、4 d血液透析滤过)和对症治疗后复查:ALT 1 043 U/L,AST 203 U/L,TBil 22.0 μmol/L,DBil 12.3 μmol/L,ALB 39.1 g/L;血氨36.3 μmol/L。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继续对症治疗。2周后ALT 24 U/L,AST 35 U/L,TBil 13.8 μmol/L,DBil 4.6 μmol/L,ALB 47.3 g/L。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液透析滤过 苍耳属 中毒 肝衰竭,急性 儿童
  • 简介:摘要1例59岁女性患者为保健误将黄独零余子当作何首乌每日1枚蒸熟服用,服用10 d(第10天服2枚)后出现黄疸、乏力、纳差、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0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 620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8 U/L,总胆红素(TBil)566.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01.5 μmol/L,总胆汁酸(TBA)351.4 μmol/L。诊断为黄独零余子中毒性肝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片和中药汤剂口服。25 d后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39 U/L,AST 90 U/L,γ-GT 115 U/L,TBil 60.6 μmol/L,DBil 34.5 μmol/L,TBA 121.5 μmol/L。

  • 标签: 薯蓣属 植物中毒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黄独零余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1例鱼胆中毒患者的护理,总结了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经验,认为及时有效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加强基础护理,重视心理护理,积极处理消化道症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性鱼胆中毒 肝肾功能 衰竭
  • 简介:摘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临床表现丰富多样的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以乳酸酸中毒脾大、黄疸、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通过对乳酸酸中毒、全血细胞减少、高胆红素血症三个主要临床表现的鉴别诊断为出发点,最后依靠骨髓穿刺活检,确诊为DLBCL。经针对淋巴瘤的方案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希望通过本例加强对乳酸酸中毒的鉴别诊断及对DLBCL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认识。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乳酸酸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一起群体性损害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明确其中毒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分析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和技术。结果18名损害患者证实为四氯乙烷中毒所致,经综合治疗后,其中17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治疗无效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及卫生职能部门鉴定,确诊为一起由四氯乙烷引起的群体中毒损害事件。结论四氯乙烷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机体损害,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和自我防护。

  • 标签: 四氯乙烷 肝损害 流行病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损伤患者实施脂肪乳治疗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6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所致损害病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各具30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予以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患者静脉输注脂肪乳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EICU入住时间、死亡率,研究组均明显的少于参照组,P<0.05;比较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显示第二天、第四天、第六天,研究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改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损伤患者而言,应用脂肪乳治疗可以良好的改善肝脏功能,减轻损伤程度,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脂肪乳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肝损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致命鹅膏中毒引起的衰竭致死率高,国内无有效解毒药物。本中心依据鹅膏毒肽中毒机制,经胆囊穿刺引流,以中断毒素的肠肝循环为关键的综合治疗方法,成功救治患者1例。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肠肝循环 蕈中毒 胆囊穿刺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简称燃煤型砷中毒)慢性损伤患者临床特征及谷胱甘肽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以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燃煤型砷中毒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酸、口服B族维生素等,并静脉滴注5.0 g溶于250 ml 5%葡萄糖的维生素C混合液,1次/d,治疗4周(1个疗程);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1.8 g溶于250 ml 5%葡萄糖的谷胱甘肽,1次/d,治疗4周(1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质(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血清抗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71例燃煤型砷中毒损伤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为64.79%(46/71),胸部X线检查异常率为26.76%(19/71)。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DBIL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前:(131.82 ± 25.62)、(109.84 ± 26.28)U/L,(81.47 ± 20.93)、(57.38 ± 15.25)μmol/L;观察组治疗后:(58.93 ± 12.03)、(51.20 ± 10.57)U/L,(25.66 ± 7.94)、(16.49 ± 4.92)μmol/L;对照组治疗前:(128.95 ± 31.20)、(107.39 ± 29.81)U/L,(83.21 ± 17.95)、(55.39 ± 16.30)μmol/L;对照组治疗后:(76.42 ± 15.73)、(74.33 ± 14.80)U/L,(36.72 ± 9.32)、(23.74 ± 7.35)μmol/L,P均<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前:(25.47 ± 3.98)μmol/L,(85.72 ± 23.54)、(1 729.84 ± 379.50)U/L;观察组治疗后:(46.31 ± 7.49)μmol/L,(122.31 ± 28.53)、(2 410.29 ± 512.31)U/L;对照组治疗前:(26.02 ± 4.11)μmol/L,(84.95 ± 21.03)、(1 749.52 ± 405.28)U/L;对照组治疗后:(38.92 ± 6.27)μmol/L,(103.12 ± 25.68)、(2 097.42 ± 478.52)U/L,P均<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血清抗氧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89%,34/37)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26/34,χ2 = 4.254,P < 0.05)。结论燃煤型砷中毒慢性损伤患者可同时存在机体多系统损伤。谷胱甘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功能的改善有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砷中毒 燃煤型 慢性肝损伤 谷胱甘肽
  • 简介:摘要致命鹅膏中毒引起的衰竭致死率高,国内尚无有效解毒药物。2020年7月30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收治1例67岁女性致命鹅膏中毒衰竭患者。患者因"进食鹅膏蕈350~400 g后腹痛、呕吐、腹泻2 d伴乏力1 d"于急诊科就诊。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指标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T)4 79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 030 U/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7.5 s,凝血酶原时间(PT)72.1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8.66,凝血酶原活动度(PA)10%。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鹅膏毒肽类蕈中毒、急性衰竭。依据鹅膏毒肽中毒机制为肠肝循环,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术引流胆汁排出毒素,以中断毒素的肠肝循环,但尝试两种方法后均失败,故行开腹胆囊造瘘术。由于患者凝血功能极差,故先给予人工血浆置换,改善凝血功能后再行开腹胆囊造瘘术,最终成功引流出胆汁。经过综合内科治疗19 d后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发现后遗症。对于该类患者需早期识别病情,针对毒素的特点及毒理机制尽早阻断毒素的肠肝循环,可能是抢救含鹅膏毒肽类蕈中毒衰竭患者的关键,同时需结合积极补液、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进一步提高存活率。

  • 标签: 蕈中毒 肝衰竭 肠肝循环 开腹胆囊造瘘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