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养猪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在养猪的时候,猪可能会感染一种叫作猪蓝,这种的传染性和致死性都比较高。这种发生在仔猪身上的几率很大,一旦感染,死亡率会高达50%左右,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巨大,会严重影响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当有猪被感染之后,能够及时发现病症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猪蓝耳病 诊断方法 防治技术
  • 简介:摘要: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养殖生猪实现了增收,同时猪肉及其制品也是我国人民群众食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生猪养殖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猪蓝等一系列传染性疾病的存在,给生猪养殖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根据猪蓝具体情况,对其发生原因、诊断及防治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 标签: 猪蓝耳病 流行病学 诊断 防控
  • 简介:摘要:高致病性蓝是一种接触性病毒,仅感染猪,可感染不同年龄、不同用途的猪,其中妊娠母猪和仔猪最易感染,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一定的损失。本文对高致病性蓝进行了调查,对蓝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该病毒的防治有所裨益。

  • 标签: 高致病性蓝耳病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猪肉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进而有效推动了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可是因养殖人员的有效防疫意识较为欠缺,使得猪蓝等高致病性疾病在养殖期间较易频发。其死亡率和传染率都极高,进而使得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高致病性猪蓝的病因及有效防治措施做进一步探究分析。

  • 标签: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病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2018年8月,我国辽宁省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给基层兽医临床诊断带来了难度,尽早对非洲猪瘟、猪、高致病性猪蓝病症状相似进行区别诊断。本次研究主要是非洲猪瘟、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的病原、流行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归纳总结,可以提供疾病诊断方法。

  • 标签: 非洲猪瘟 猪瘟 猪蓝耳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组猪α干扰素治疗措施实施后,高致病性猪蓝治疗有效率、采食量、体温进行分析,分析上述措施可行性、应用价值。方法:将60头猪(随机数表分组,高致病性猪蓝,入选时间:2019年11月16日-2020年12月01日)作为分组对象,分为各30例的两组(研究组:重组猪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对上述治疗价值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组猪α干扰素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治疗有效率 采食量 体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镜干、湿状态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疗效,评估湿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年1月—2020年10月40例内镜下Ⅱ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18~72岁。依据术前鼓室黏膜炎性状态分为湿组22例和干组18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前骨气导差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听力改善情况;(3)观察2组患者鼓膜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4 kHz骨导听阈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干,无再次流脓。(1)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术前骨气导差、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8)。(2)术后3个月听力改善情况:湿组、干组气导的平均听阈术前分别为(63.03±16.63)dB、(53.89±13.85)dB,术后分别为(46.59±13.86)dB、(39.51±12.92)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3.35、10.13,P值均 < 0.001);骨导平均听阈术前分别为(30.30±13.48)dB、(26.25±9.94)dB,术后分别为(30.10±12.53)dB、(26.11±9.55)d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 0.47、0.36,P = 0.642、0.723)。2组患者骨气导差术后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其中干组由(27.2 ± 9.4)dB降至(13.4 ± 6.4)dB,湿组由(32.7 ± 9.0)dB降至(16.5 ± 4.8)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24、14.34,P值均 < 0.001)。2组间比较,手术前后骨气导差以及术后骨气导差的降低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2组手术前后4 kHz骨导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2组患者随访3个月,鼓膜均完全愈合,均未出现感音神经性聋、面瘫等并发症。结论内镜湿状态下Ⅱ型鼓室成形术后患者的听力恢复及鼓膜愈合情况与干状态疗效相当,该手术是可行的。

  • 标签: 中耳炎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耳内镜 湿耳 鼓室成形 部分人工听骨
  • 简介:摘要:视唱练在音乐专业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有读谱和听觉训练两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记忆力,培养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从而获得熟练的读谱技能及丰富的音乐语汇,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中积极地使用听觉、视觉,不断地提高音准和节奏。对于艺考生而言,视唱练是必备的一项技能和必须要具备的一种基本音乐素养,也是艺考的必考科目。虽然它没有主专业课所占的分值高,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部分专业院校对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视唱练未达到本校最低分则音乐的高考成绩作废。即使在不实行一票否决制高校,视唱练的成绩也会影响到整体成绩。

  • 标签: 视唱练耳 课堂教学 艺考需求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合唱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音乐感知力,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以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为探讨对象,进行分析,为合唱训练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高中 音乐 合唱
  • 简介:摘要:视听练是声乐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音乐声乐艺术是通过声乐演唱方式将情感传递给听众,而视听练耳和声乐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可以说声乐表演专业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视听练技法的影响。本文就视听练与声乐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声乐表演者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 标签: 视唱练耳 声乐 联系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接受氧氟沙星道滴入治疗与氧氟沙星内镜下冲洗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70名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道滴入组接受氧氟沙星道滴入治疗(n=35名),内镜下冲洗组采取氧氟沙星内镜下冲洗治疗(n=35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内镜下冲洗组总有效率高于道滴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耳内镜下冲洗 耳道滴入 化脓性中耳炎 氧氟沙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鼓膜张肌腱切断治疗梅尼埃的术中所见以及短期疗效,初步探讨其可行性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7—12月9例行内镜下鼓膜张肌腱切断治疗的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7例,右侧5例、左侧2例、双侧2例,年龄(56.3±10.6)岁(38~75岁)。术中观察术腔情况及圆窗膜有无破裂。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时随访,评估闷、耳鸣、听力恢复以及眩晕发作情况。结果9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通过内镜完成鼓膜张肌腱切断手术。术中发现圆窗膜破裂1例,圆窗膜及卵圆窗附近严重纤维增生并与听骨链粘连1例,卵圆窗和圆窗膜附近纤维条索及膜性增生1例,圆窗膜附近纤维增生粘连2例,单纯卵圆窗周围膜性增生和粘连1例,中耳鼓室内未见纤维增生3例。术中圆窗膜能显露4例,不能显露5例。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闷症状消失5/5例,耳痛消失2/2例,耳鸣改善3/8例、无变化5/8例,听觉过敏改善3/3例,听力提高4/9例、无变化5/9例;9例患者中8例眩晕无发作,1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眩晕发作2次(该患者为圆窗膜破裂者)。结论内镜下鼓膜张肌腱切断治疗梅尼埃3个月内疗效显著。术中发现多数病例有内耳窗膜附近纤维条索增生,可能为内耳窗膜反复破裂修复后的表现。

  • 标签: 梅尼埃病 鼓膜张肌腱切断术 圆窗,耳 卵圆窗,耳
  • 简介:摘要小畸形的治疗现状是,针对耳廓大部分或者完全缺失的Ⅲ、Ⅳ型小畸形患者,治疗方法相对统一——自体肋软骨移植耳廓再造术,且随着技术进步,效果逐渐提升;而针对残较大的Ⅰ、Ⅱ型,选择什么方法进行治疗尚缺乏依据;佩戴矫治器的非手术疗法在小畸形治疗中有望发挥辅助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该文基于作者团队的临床实践并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了小畸形序列化的治疗体系,以期对该病的治疗有所助益。

  • 标签: 先天性小耳畸形 耳畸形 耳廓再造 序列治疗体系
  • 简介:摘要: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过多传授钢琴演奏技巧,忽略钢琴演奏本身的情感价值及思想,存在“重技术轻理论、重技术轻听觉、重技术轻音乐、教学评价偏差”等倾向性问题,把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重要任务抛在了脑后。乐理、视唱练融入钢琴教学, 使“技术理论融合、技术听觉融合、技术音乐融合”、使学生在理解作品、感悟作品的基础上表现作品,激发了学生参与钢琴演奏的兴趣,提高了学生钢琴演奏的表现水平、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与音乐学科的教学能力。

  • 标签: 乐理 视唱练耳 融入 钢琴教学 音乐核心素养 音乐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