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异读词,《辞源(第三版)》明确了唯一的读音“jia”.探析“嘏”和“鼠”的同源词身份,并进一步指出“嘏”是两个构字部件音义兼顾的双声符字.从“嘏”的语音发展过程,可以看出“jia”是语音正常演变的结果,“嘏”gu读音当是语音讹变造成的.

  • 标签: “嘏” 同源词 双声符字 语音演变 语音讹变
  • 简介:《论语?里仁》篇中“游必有方”的“方”字不是常所、方向、方法之义,而是道、义理.“有方”即“有道”,要合乎人子臣属的常德大义.这种常德大义就是儒家的忠孝伦理.

  • 标签: 远游 有方 孝慈 易方
  • 简介: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在安庆创办新式学堂求是学堂。与此同时,省城敬敷书院被迁往安庆城外。此举目的是为了避免新老学堂同城对峙。因此,求是学堂在敬敷书院基础上改建之说不能成立。1901年清政府颁布上谕,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敬敷书院于同年更名为安徽大学堂。前人不察,将次年求是学堂并入安徽大学堂,误认为安徽大学堂是由求是学堂改建而成。1902年,安徽大学堂与求是学堂合并,改名为安徽高等学堂。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安徽高等学堂停止招生。

  • 标签: 敬敷书院 求是学堂 安徽大学堂 安徽高等学堂
  • 简介:对于《荀子·成相》的文化渊源,全文试从三个层面加以,一是乐器名:"拊"是以糠填充的鼓类乐器,因齐人称糠为相,故又名"相"。"相"与"舂牍"是两类不同的器乐,在礼乐仪式中也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二是祝官文化:《成相》并非单纯的瞽矇文化产物,其中经典的三言句式,出自周代祝官,功能重在训诫和宣教,后该句式为《成相》沿用。由于礼乐仪式中文体形成的复杂性被忽视,从而导致《成相》中的祝官文化隐而不彰;三是地域文化:《成相》的源头是祝官制度,实为周文化的产物,在后来流变的过程中,又受到鲁国礼乐文化和齐国方言的影响,实与楚文化无关。

  • 标签: 成相 三言句式 祝官 文化归属
  • 简介: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传》《续高士传》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 标签: 皇甫涍 《续高士传》 《逸民传》 《夷门广牍》
  • 简介: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历史上最为重要和独特的制度之一。古代作家有关陶片放逐法产生年代的记载本就存在差异,现代学者也多有不同看法,或持克里斯提尼说,或认为始于公元前488年。马拉松战役后,反波斯与防止僭主复辟政策完全吻合,因此相关法律应当颁布于该法初次实行之前。

  • 标签: 放逐 陶片 雅典 考辨 存在差异 产生年代
  • 简介:《左传》中"命子封帅车"之"帅"在率领意义上,与"率"虽有范围大小之别,但仍相近,两者属音近义通,不当通假;"越于车下"中"越"在表示经过一段距离时与"坠"类似,且文献中不表示垂直下落时也用"坠",因此可以"坠"释"越"。至于"自今",则利用文献调查确定《左传》时代的"自今"均是以今为时点看向以后,从而否定了"自今"表今之前。

  • 标签: 《左传》 自今 考辨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哈尼梯田”的内涵、起源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有一些误解甚为流行,以讹传讹。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明确了中国田制史上“水田”“山田”“梯田”“哈尼梯田”等概念的内涵,探讨哈尼梯田的演化路径,认为滇南哈尼族地区“森林—水源—村寨—梯田”四位一体中的“哈尼梯田”,包含“人”“技术”“生态”三个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周延。发源于江南的稻田“精耕细作”模式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创造,“哈尼梯田”就是这一模式在滇南哀牢山区扩散、传播和演变的结果,而且可以说是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极致。

  • 标签: 水田 山田 梯田 哈尼梯田 精耕细作 稻鱼共生系统
  • 简介:王绩的诗歌有疏野高古之气,这是前代很多学者的一个共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称他的诗歌'意境高古''气格遒健'25。因为这种独具一格的诗风,大多数学者认为王诗主要学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发隐逸之情26,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仅仅看到王诗宗陶的一面未免过于简单。虽然王绩歌咏田园生活的诸多作品如《食后》《田家》等确有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旨趣和风格,但是其他如吟咏山水的纪游诗《泛船河上》《题黄颊山壁》和游仙题材的作品却很难说接受了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即使是王绩的田园诗,其结体、章法、遣词、格律等也不尽与陶诗相同,显示出元嘉山水诗和齐梁诗风的影响。学者兼论了嵇、阮和谢灵运等人对于王绩的影响27,还有学者论述了王绩田园诗和庾信诗歌之间的演变关系28。这些论述看到了王绩诗歌受到陶渊明之外诗歌艺术的影响,但是未能从诗歌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上来考察二者的源流演变,论及的诗作也限于田园诗。实际上,王绩诗歌的题材是较为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田园饮酒、采药游仙和以托物兴寄为主的古意三个方面,其接受前人的诗歌艺术也不是简单的直取某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王绩诗歌艺术内在的丰富性。本文主要从诗歌艺术审美内在的规律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王绩诗歌的源流,希望能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中考察其诗歌艺术,也希望抓住诗歌的内在规律,尽量避免因为简化单一的描述而失于浅层的讨论,而不能意识到王绩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 标签: 王绩 诗歌艺术 风格
  • 简介:“撩”《说文》训“理也”,清代学者认为此“理”为“撩捋整理”之义,但缺少文献用例的证明。导致今天各辞书对“撩”的本义的设立不一致,对“撩理”一词的解释也模棱两可。通过梳理“撩”的词义引中系列、系联“撩”的同源词、考察“撩理”的佛经文献用例,以及考察“撩”与“料”的字际关系可以明确“撩”的本义和“撩理”一词的意义。

  • 标签: 撩理 料理
  • 简介:摘要《疯狂动物城》的叙述者通过叙事的距离、节奏、情感色彩和价值判断不断标示其回顾性立场和视角,而在叙事过程中又频频诉诸全知叙事手段侵入故事中其它角色的视觉、听觉、心理感知,使叙事者身份分裂、可疑、指向不一,暗示其叙事的虚构性和不可靠性。因此《疯狂动物城》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动画的精细、故事情节的巧思、政治隐喻的贴切,更在于其自然化“非自然叙事”的流畅性和娴熟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手法因其高度隐蔽性和欺骗性,在传播政治概念和文化倾向时具有高度的杀伤力,这是文化研究学者不得不认真对待和急切需要思考手段拆解的。

  • 标签: 回顾性叙述者 全知叙述者 隐蔽性
  • 简介:本文通过对碉生器及相关铜器铭文的研究,认为碉生器所记述的中心事件是召氏大家族中有宗人私下交易人口和土地,造成人口和土地流失严重。大宗请求小宗碉生协助一起处理该事件,通过法律的方式没收宗人的非法所得,并收回其土地,碉生也收益了五分之二的回收土地。

  • 标签: 西周 金文 碉生 人口和土地 交换 没收
  • 简介:独木桥体,又被称为“福唐体”,首次出现于黄庭坚《阮郎归·效福唐独木桥体作茶词》,词共八韵,中有四韵皆用“山”字,其体不知出处。后人把那些使用同字韵的作品都称为独木桥体。实际上,独木桥可能出自福唐地区的古茶歌,隔句叶“山”韵,以民歌之法入词,其曲也被谱成《阮郎归》调加以传唱。此时词坛上有终篇押“也”字韵、效楚辞“些”韵以及通篇押实词韵等诸种“时文体”,独木桥体与当时词坛上的这些特殊用韵风气相混合,故后代词话家把这一类用韵较为特殊的巧体都统称为独木桥体。

  • 标签: 独木桥体 同字韵 福唐茶歌
  • 简介:徐志摩之父徐申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活跃人物,但他的生平行事戏说、误传多,学术考察少。本文广泛收集各方面文献资料,对徐申如在清末民初积极支持浙江新军起义光复杭州的情况,作了严密的考证,以廓清误传。对他的交游状况,作了详细考察,他认谭钟麟、谭延阊父子之师徐元勋为本家,往来密切;他与状元、实业家张謇,立宪派主脑人物郑孝胥等清末顶尖角色,关系友善;他结识浙江实业界、金融界、文化界、政界的诸多精英。他与衣冠缙绅、立宪人士,进而与革命党人结交,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关系处理十分稳妥巧妙,使自身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社会达人的身份与地位的华丽转型,也对徐志摩日后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标签: 徐申如 硖石商会 徐元勋 张謇 参股大生 郑孝胥
  • 简介:关于《离骚》中的宓妃,三国如淳和宋洪兴祖认为是宓羲氏之女,清屈复和近人游国恩先生认为是宓羲氏之妃,近人姜亮夫先生认为是夏王朝昏君"夷羿"之妻,今人李炳海认为是宓羲氏之母,是一位感应生子、传奇色彩极浓的女性。由于只是提出一些观点,未能进一步考证论述,所以在学术界没能引起足够重视。但通过对宓妃身份这一问题的确切考证,可使长期纠缠不清的《离骚》中"求女"的比兴内涵问题得以解决。所以现将有关宓妃身份的不同观点的论证进行梳理评述,以期对《离骚》中宓妃身份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离骚》 宓妃 求女 考辨
  • 简介:本文重新解读相关文献,指出今广东省阳山县境内的古阳山县始置于孙吴末年,与西汉桂阳郡阳山县无关。西汉桂阳郡阳山县位于今湖南省衡东县洣水南岸,为长沙王子刘宗的封国。汉代阴山县、容陵县分别位于今湖南省衡东县、安仁县境内。后世有关“阳山改为阴山”的说法,源于对东汉注释古地名方式的误读。西汉桂阳郡阴山县存在分封长沙王子侯国的可能,《汉书·地理志》标注之“侯国”未必是衍文。

  • 标签: 阳山县 阴山县 容陵县 王子侯国 西汉政区
  • 简介:翁方纲“肌理说”与袁枚“性灵说”是清代乾、嘉时期有重要影响的诗论,两种诗论的提出皆有鉴于当时诗坛以“格调说”为主的诗论所衍生之流弊,形成时间大致相同,并非互相批评而提出。翁方纲欣赏性灵派其他重要诗人,对袁枚未有一字提及并非不屑为之,应是与袁枚没有交往;袁枚则在后期为推广其诗论,对翁方纲进行批评。

  • 标签: 翁方纲 袁枚 论诗之争
  • 简介:张九龄进士中举时间,新旧唐书张九龄本传无明确记载。历来主要有长安二年说、景龙元年说。今人又提出神功元年说,三说各有影响。本文追根寻源,梳理三说来源,进行,指出景龙元年说和神功元年说致误之由,确定张九龄长安二年中进士举之说证据来源最为可靠,可为定论。

  • 标签: 张九龄 科举 进士 长安二年 中举
  • 简介:“九年易形”在魏晋至唐宋年间风行数百年,许多道教内修派别皆有所认同。到明清时,“九年易形”的观点杳无踪迹,似乎毫无影响。这是因为“九年易形”说与内丹学有着完全不同的人体观念。随着内丹学的大行其道,这一理论渐渐沉没。然而,这两种对立的观念在清末时期武术领域试图实现双方的圆融,并影响到了现代道教内修实践。

  • 标签: 九年易形 九易 内丹 武术 易筋经
  • 简介:汉武帝时始通西域的北道路线是指从敦煌郡西北的玉门关出发,经过楼兰故城到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缘穿行,经过焉耆、山国、危须、尉犁、渠犁、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等国,最终抵达疏勒国的一条交通主干线。随着新道路的不断开通,北道的名称、起止点、具体路线均发生了变化,并渐行衰落,部分路段自隋唐以降便成为偏路、人迹罕至的小路。

  • 标签: 汉代 西域 丝绸之路北道 路线